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learaudio STATEMENT 旗舰唱盘巧夺天工分析「天籁之音」的模擬... [复制链接]

查看: 12115|回复: 73
31#

学生嘛,就是需要不断学习,期待H老师的书籍!
TOP
32#

昨天得晤各位168班竹深感高兴,尤其是大家对老人的敬意觉得十分感动。退休了闲来无聊,正好自己也是正在收集资料准备出书,抽些资料在网站发表,让大家指正觉得更切实些,对吗?
TOP
33#

H老师,是时候说说您的感受了吧?:)
TOP
34#

Clearaudio的Goldfinger金手指24k金线圈,价值7,200欧罗唱頭:

[upload=jpg]Upload/20059261212522326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61213278829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612141864287.jpg[/upload]
TOP
35#

Clearaudio 95分贝高的动态范围动圈式唱头系列

Clearaudio的新动圈式唱头唱机拾音器,能够第一次在乙烯基的唱片历史记录中,95分贝的动态范围。这种可能性的产生,是来自 Erlangen那崭新发展的专利--高保真度监制的磁电路。Clearaudio使用形式 2007 的最强力He -N(氦-氮)52/80的磁铁。

唱头体和平台由十二圆圆手指以17克的纯粹金被制成。避免了系统如此烦复的谐振被。由于它是无磁性的贵重金属,优点是除高的比重量之外,还具有优良的环特性。 Goldfinger 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靠手工。如来自所有的Clearaudio唱头般,Goldfinger 也被装备一个 24k金线圈(用手安装)和硼针杆。可移动的质量只有 0,008克。完全对称的磁电机设计被 Clearaudio 申请了专利。

从 Erlangen 德国来的新 Goldfinger,有大的动态范围,高辨识率,高的线性度和透通性。

[upload=jpg]Upload/20059261356217567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613565841540.jpg[/upload]
TOP
36#

许多音响发烧友喜欢以仿真唱片为讯源,据统计2004年美国的LP销售量超越了SACD,可以看到以模拟唱片为讯源的发烧友还有很多,模拟唱片发行量有复苏的迹象。Clearaudio这厂家历年来努力不懈的提供了不少的完整LP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唱头、唱臂、唱盘以及调校唱盘系统的辅件,都为喜欢以模拟唱片为讯源的音响发烧友提供了不少方便,说明了这厂家对模拟唱片为讯源市场的乐观和信心。

2005年的一系列新产品里,最惹人瞩目的是新的顶级唱头:Concerto系列的Goldfinger,整个唱头体都是以24k金制成,24k金的好处是密度极高、刚性强、能把影响拾音的各种震动降至最低。Goldfinger采用的唱针也是新开发的,称为微弱高分析MHD(Micro High Defination) ,针尖的钻石非常细小,可以轻松地深入唱片沟槽,拾取最精细的声音讯息。Goldfinger的磁电系统仍然是该厂的著名的平衡式结构,但Goldfinger所采用的磁铁构造是将整个动圈包围了,这样可以令到输出电压高达0.8 µV,可以说是动圈唱头的非常高输出电压了。唱针针杆也较以往型号短,重量轻了,动圈的重量也减轻了,因而整体的运动质量都降低了,唱头拾音能够拾取到的细致讯息细节当然会更多。

由于使用了这种材料和结构,Goldfinger的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00 dB!仿真唱片能够有100 dB的动态吗?Clearaudio说:他们可以证明Goldfinger唱头真的有这么大的动态,而且仿真唱片也完全能够录制出这种超高的动态,只是以往的唱头没有办法将这种超高的动态表达出来吧了!

Clearaudio在改进唱盘方面,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去抑制唱盘的振动——以70层薄木片交错黏合挤压成的木板,好处是硬度变得极高。新设计的高级唱盘上都大量采用了这种新的材料,如25周年纪念唱盘、最新的Reference系列中,都增加了这种新的材料。Clearaudio发现这种新的材料是从运钞票的保安车厢厢壁上,原来这种木材硬度极强,可以达到防弹的功效。因此人们都称它是防弹木。

Clearaudio2005年的重量级产品当然是Statement唱盘,它是Clearaudio有史以来最顶班的、最昂贵的产品。它的特别地方是:

1.    重量达350公斤;
2.    Statement唱盘的结构,转盘是采用罗盘的方式浮动固定的,无论安装任何重量的唱片或唱臂,都不会影响唱盘的水平;
3.    罗盘的方式浮动固定的实现,是通过唱盘转盘采用了磁浮设计,驱动皮带、轴承都没有了!
4.    转盘的转动是由底下的另一转盘以磁力带动,这上下之间的转盘完全没有任何接触,辘声等噪音完全杜绝。
TOP
37#

那天我携带去的LP是新发行的、以原模拟录音母带重录制的、没有压缩RIAA处理的、单面45转RCA黑胶唱片,目的是想与会者聆听到LP vs. SACD的制品优胜在那里,结果:动态是有的,气势却欠奉,Goldfinger的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00 dB,为什么会显露不出来?Arbiter前级应该是非常细致、分析力极高的,为什么会显露不出这首柴可夫斯基的细节和气势来?是音量调较不够吗?不是!就是显露不出来,因为大证据太生硬了,或者一连串都太生硬了。

不要说我在吹毛求疵,其实只是爱之既深,对它的期望当然越之切!本来我有一位朋友会对这套系统感兴趣的,我现在唯一的想法是等候,等候有这样的一天能在富盛四楼聆听到这套「世界之最」系统能够回放出来真正该是自己最好的声音!到时才敢介绍友人去聆听。
TOP
38#

harvey 在 2005-9-28 11:31:42 发表的内容
那天我携带去的LP是新发行的、以原模拟录音母带重录制的、没有压缩RIAA处理的、单面45转RCA黑胶唱片,目的是想与会者聆听到LP vs. SACD的制品优胜在那里,结果:动态是有的,气势却欠奉,Goldfinger的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00 dB,为什么会显露不出来?Arbiter前级应该是非常细致、分析力极高的,为什么会显露不出这首柴可夫斯基的细节和气势来?是音量调较不够吗?不是!就是显露不出来,因为大证据太生硬了,或者一连串都太生硬了。

不要说我在吹毛求疵,其实只是爱之既深,对它的期望当然越之切!本来我有一位朋友会对这套系统感兴趣的,我现在唯一的想法是等候,等候有这样的一天能在富盛四楼聆听到这套「世界之最」系统能够回放出来真正该是自己最好的声音!到时才敢介绍友人去聆听。
告诉H老师,当天的箱子是小证据,并不是大证据。
TOP
39#

Clearaudio新的 ”Unify”唱臂,可以回放出高档音乐的再现。

唱臂独特的设计,在于一粒单支点式的蓝宝石的轴承,座在一个精确密的加硬钢尖之上。这种设计可以完美地完成唱臂的各种不同的调整所必需的程序,包括垂直循迹角,反侧滑和方位角。

唱臂卓著的构造功能,令Unify唱臂设置了一个不锈钢基座、铝唱臂桥承箱、碳纤维唱臂管。这种构造获得最低值的摩擦、回放出世界级的声音。Unify唱臂是可以选择Sixstream 的固线,或RCA 端子接线匣。唱臂管可以选择12 和 14吋型号。14"订价$1,800美元。

14" Unify唱臂的技术上的数据:

有效唱臂质量:    12.7g
唱头平衡范围:    2.5g - 17g
垂直循迹力(在最小。 唱头重量):    3g
Null points: 零点:    内部: 63.6
外部的: 119,5
唱臂引出导线:    
长度: (离开唱臂) 1 m clearaudio Sixstream 导线以 clearaudio MPC 接头或 RCA 终端方格适合。

容抗: 260 pF/m
电阻抗: 100 欧
唱针超距:    10.9 mm
有效唱臂长度:    吋(336.1个毫米)
从单点支承到唱针的距离:    325.2 毫米
TOP
40#

假如 ℓ = 244mm, = 20°, d = 14mm, W = 2.5gr, 和 μ = 0.4, 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upload=gif]Upload/20059288225250580.gif[/upload]

唱针针尖的内作用力Fi

图:纵坐标是尖的内作用力;横坐标是唱针所在的坑纹半径。

因此,唱臂需要增加一个偏斜角,目的是减少循迹误差。

轴支承式唱臂会引起所谓侧滑的一个问题。如图 22:所示:

[upload=gif]Upload/20059288233660980.gif[/upload]

唱针针尖的摩擦力,总是与运动方向起反作用力,摩擦力拉着唱针在唱片坑纹的切线方向走。这一个力的矢量,不通过唱臂单点支承中心。这个矢量力可以被分解成为直角关系的二个分力来解决,由于其中之一分力是与单点支承的中心成-直线,第二分力则是成直角关系的分力(相对地较小的),引起唱臂向转轴中心内向的溜滑。见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59288241399454.jpg[/upload]

如果这一个侧向滑力不加以补偿地被留下,它会移置唱头针杆 , 会引致唱针对左右声道的两侧声纹的信息,产生拾音不平均的循迹情况。侧向滑力做成的后果是在大调幅坑纹处(例如大动态的管弦乐的乐段),增大唱片磨耗和回放声音的失真。

反侧滑方法是尝试将唱针在唱片坑纹两壁上的压力,维持均匀相等。事实上,尽管反侧滑时常被校正刻度,但是有没有人能够「正确」地调校好反侧滑力呢?因为滑力的精确调整,是与不同的唱臂设计之间,有显着地调校方法上的差异。唱针下的摩擦拉力,唱臂上的向轴中心的内部偏压力,取决于许多的变数——最特别要关注的是唱针轮廓和抛光的光洁度(降低唱针和唱片坑纹两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唱片乙烯的特性 , 和唱片坑纹调制的幅度,与唱针横过唱片的位置而改变。

结果,反侧滑的设定,充其量仅是一个妥协。使用测试唱片的某单一频率乐段,不太可能是最佳的、能修正循迹水平状态的方法(希望获得左右声道的循迹相同),也不是使用静音的唱片坑纹,或提高针杆中心可以解决得了。更不适当的是使用空白表面的唱片,因为唱针所处的状态,完全与唱片回放时针尖处于坑纹中的状态不相同。与其考虑循迹压力问题,宁可着重于偏压最好调整,特别地在循迹性能上,对左右声道之间的拾音情况,不允许有任何的差异。 如果左边的声道发生循迹错误,你应该减少偏压去补偿;如果右边的声道循迹发生错误,则增加偏压去补偿。这种情况全凭耳朵的聆听分析来决定。

事实上,很少的唱臂设计者会忽略,唱针横过唱片的表面时产生侧向滑力变化的影响,多数认为宁可信其有,而愿意考虑增加妥协处理的反侧滑设施。

平行的循迹(线性循迹)的唱臂,就没有这种枢轴式唱臂的偏压力,因此不需要偏压补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