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重写音响系统XX要 [复制链接]

查看: 32841|回复: 215
131#

我自己的体验是在LP唱盘方面,唱盘的调功浅说,就是在回放唱片时,求得一个构件与唱片之间的力学上的平衡,极力模拟到与刻录唱片时的情况一样。
TOP
132#



在批判帖子里讨论了很多有关音场的发言,我在这里作一个归纳,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对音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聆听环境所凝聚出来音响舞台、音像、音场(sound stage、sound image、sound field)

很多发烧友没有将音场的调校处理,作为首「要」去面对,我认为是犯了很大的错误。现在我认为应该将音场「置顶」,因为音场的建立是在所有其它「XX要」的基础上,缺少了一个「要」,音场也不会完美!影响音场完美的主要因素,就是回放音乐的聆听环境。音响系统除了器材还包括聆听环境,要能够HiFi除了器材HiFi,环境也必须HiFi。意思是说在这个聆听环境聆里,聆听者所聆听到的声音应该非常清晰(clear)、一点也不会挤迫(clouded)、不会拥肿(fat)、也没有被其它噪音所遮蔽(covered)。

聆听房间的所有六面墙壁都能反射声波,产生干涉,但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反射声波干涉,就在音箱的第一第二(primary and secondary reflections)的反射声波所产生的干涉区范围内。那些地方才需要采取散射吸音措施。

我在数篇谈及音响的贵气的文章中,重点是论述声学空间(acoustic space) 对音响系统的重要性,甚至说器材对音「色」的影响仅占30%,声学空间占60-70%。无论是实际的(现场)、模拟的(多音箱环绕) 、或幻觉的(二声道虚幻) 所聆听到的声音,每个音调都携带着空间的讯息,以环境声、合成声的形态出现。它们的响度与残响声音的质感,是我们聆听认知的决定因素,声场的内敛或开扬、大或小,则取决于音场的扩散及音场的自由度,速度活生感的认知却要看聆听环境的Doppler 效应了。

所谓音场的扩散(defused sound field) ,是指聆听环境里存在着有很多的反射表面、很多的吸音小对象,令声音在这个空间里,同一瞬间产生多次反射(multi-reflection) 与折射或衍生(diffraction) ,结果得到好的声音扩散,和均匀分布的声音能量。

在这里我引入音景(soundscape) 这一个只能在声音词典上才能找到的名词。音景是由聆听者的意识和潜意识认知共同蒂造出来的;聆听者这种理性的意识和感性的潜意分析,是建立于认知和认识力的归纳上,如前景(foreground)、后景(baclground)、外形轮廓(contour) 、节奏(rhythm) 、宁静(silence) 、密度(density) 、容积空间(space and volume) 等等分析而延伸出这样精致的声音概念,它包括了下列的各种情况:

基调(keynote)是乐器和乐曲的调性,在聆听音乐的音景中,聆听者能够有意识地、熟练地从复杂的声音背景中确认出独特的基调来,例如回放中夹杂了的交流声……有时基调声音不能够有意识地识认出来,但基调会作为其它声音讯号的媒介,相应地比拟环境中认知形象轮廓的关系。举一个广东人熟悉的例子,黎明这位歌手是以唱走调而能走红的,谁听到他唱的声音,就知道与配乐不同调。钢琴调音不好就走调,小提琴按弦位置相差一丝也就走调。指挥家就能够立即知道那位演奏者走了调。

声音的连续串实况(sound event)  空间和环境素质(context) 决定了声音或声音串在它们的演绎能否纯正,它们都是构成音景的主要部份。聆听时,发声物体(sound object) 往往被抽出而变作一个声学上物体,以声音的连续串方式将音响意思,在这种声学环境素质中呈现。因此,声音的连续串在一个声学环境素质中的呈现,包含了包围感(ambience一种在聆听环境里由许多声音构成的综合声音,其中包括保真声音、基调、污染声音等等) 、环境特性造成的残响、声学空间、节奏等等。声音的连续串又可以根据它的语义上、象征上或结构上的功能或品质去分类,如人声、乐器声、杂声等…

声音效果(sound effect)  提及THX、AC3、Dts等大家就会意会到甚么是声音效果了。声音效果是一种录制过程的人造仿效出来的包围感、声学空间电影中音景,音乐唱片、CD也有这样的人造仿效音景的,我们在选购器材时就不能以这种录音去欺骗自己了。

在这里我又引入一个新名词声音罗曼史(sound romance) ,意思是指我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声音记忆,这些印象往往不容易聆听到新的类似声音所能取代的,我每听到My Way就记忆起Frank Sinatra,听到小城故事,就想起邓丽君,这种情结即是romance。我们在选购器材时,就要以这种录音去,因为自己对他她们的声音最熟悉,最能识辨真假

直接音场(Direct sound field)聆听者聆听到的声音大部份直接来自左右音箱,仅有小部份来自左右聆听环境的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反射。直接音场比较准确地反映音源,而残响音场(reverberant sound field)更能清晰的营造出立体声音像。直接音场的声音是以摆置音箱更接近聆听位置时,限制了音箱发出的声音过于分散(Dispersion)而达成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声音分散程度,是四面八方地扩散的,较单独直接向前面方向扩散的多,尤其是在低频频段更甚。但当声波波长的长短接近单元振膜锥的直径(包括直径的倍数值)时,声音传播的方向性就会增强,因为声波的谐振累加了,声压相应加强。

音像(Imaging ) 是立体声、环绕声系统声音的一个虚幻感觉,通常靠音箱摆位恰当时营造出来的,听到的声音显更玲珑浮凸、清晰稳定。音像往往以主观观念来形容音像中各种乐器之间展露的紧密疏松、高低远近、深浅阔窄……

残响音场(Reverberant sound field)  我们聆听到的音响系统所回放出来的声音,绝大部份来自聆听环境墙壁的表面反射,远较从音箱较直接传送到耳朵的多。皇帝位聆听到的立体声音像的形成,主要是倚靠残响音场,多于靠直接音场,因而谛造出好的深度。残响音场的声音是藉音箱声音广泛分散谛造出来的,例如采用双极(bipolar) 的音箱等等。

声音舞台(Sound Stage) 就仿效电影般、以两只音箱营造出来的声音像舞台似的各种声音效果。效果气氛的立体性取决于录音专心谛造,各种乐器之间展露的紧密疏松、高低、远近、深浅、阔窄……完全出自录音师独心栽的创造能力高低。

皇帝位(sweet spot) 是聆听者坐在那里,音响系统回放时最能显现立体声,和环绕声的座椅,尤其音像方面效果最好。

时间准确性(time alignment ) 是指各个音箱所回放出来的声音,都能够同一时瞬间准确地抵达聆听者的耳朵(聆听DVD audio时较重要)。例如高档(high end) 音响系统中,常将高音单元靠后放置,目的是希望高频与低频频段能同时抵达聆听者的耳朵,避免产生相位误差,令声音更连贯紧凑(coherent) 。

所谓音场的扩散(defuse sound field) ,是指聆听环境里存在着有很多的反射表面、很多的吸音小对象,令声音在这个空间里,同一瞬间产生多次反射(multi-reflection) 与折射或衍生(diffraction) ,结果得到好的声音扩散,和均匀分布的声音能量。

通常我们将这反射部份的声音群称为残响音场(reverberation field) ,残响声音的好坏是以时间恰当程度去评定。音场的自由度是说:一个声音空间里,在声音的繁衍过程中没有任何可聆听到的障碍、边界、反射表面等骚扰。

一个声音讯号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是指一个电声音响系统的最响部份与最沉静部份之间的声压水平差异,单位一般以分贝(decibel dB) 表示。这个范围也可以用来表达最大输出时的讯噪比。

人的听觉系统也有一个120 dB动态范围,介于闻阈与痛阈之间。音乐的动态范围可达到90 dB;录音磁带的动态范围只有55-60 dB,因此录制唱片或光盘时,通常都需要将声音讯号压缩或增加,CD是数码录音,它的动态范围可高达90 dB。商店里有许多降低噪音设施藉此提高10-20 dB或更高的动态范围。

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 是由外围设备及周遭环境的噪音构成,如系统的交流声、嘶声……一般以讯噪比测量。有时,人们将它当作有包围感的意味。

静寂(silence)即是没有声音。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表达,最低限度在生物大气层里,无论那里有耳朵,都会聆听到声音。绝对没有静寂这回事,只有在真空环境里,没有了传播媒介,才可能存在静寂。

音响系统并不是完全该是靠音响器材的质素,与此同时还必需具备一个相应的聆听环境。而甚么空气感,空间感,形态感,定位感,层次感和活生感;细节重量对比,明暗对比,强弱对比,动态对比;瞬态速度,深度,阔度,透明度;解析力,结像力;整体平衡…等等的一系列有关耳朵聆听音响牵连到的术语名词,差不多完全都与聆听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聆听环境能否匹配,直接影响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好坏。而笔者感觉里,认为对聆听环境做一些必需的声学上处理,是一种最经济、立即可以看到效果的、最好的改善回放声音的方法,其效果比较换音响器材、讯号线等等的改善高出千倍。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去了解聆听环境与形容音响「贵气」的许多术语名词的关系,并且粗略地介绍一些聆听环境声学处理的方法。由于牵涉及的数据很多,下文中笔者摘用了不少好文章的片段,也有摘译了不少的外国文件。
TOP
133#


其它繁琐的改善音质声方法:

上述种种之外,调校器材置的平、加钉脚、配线及附件等改善回放声音音质的好招数。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的,谈到这些「繁琐的改善音质声方法」这个阶段时,你的音响系统大概应该进入个精益求精的情况了。请不要小觑「精益求精」这四个字,其实它是玩音响的玩家们最能花钱的阶段,不是小钱,是几何级数般的花钱。
  
1.小规模的吸音 在一般的家庭环境之内,家私杂物已经是上好的吸音材料,大可不必把吸音功夫搅得太繁复,如铺一张地毡基本已经有吸音效果,因为减少地板的反射声,可以避免混和正面传来的声音混和。
  
喇叭距离后墙太近时,加一幅挂毡以增加音场的深、阔度会有帮助,但要注意挂毡不太大块,否则超高频也会被吸掉,除非你的组合的高频过于光辉。土办法中,过份的高频可以搓一粒黏贴性软胶粒(Blue Tak),贴在音箱的高音单元旁边,锋利的高频声音就会收敛一点。

另外,房间的玻璃及镜都具有很强的反射声音作用,可用窗廉来遮挡解决。要求高的朋友,不妨在墙角、音箱前方的侧墙墙壁第一第二反射处,多做些吸音功夫,但要注意吸音不可过份,适量的反射声波,有助声音聆听起来生猛活泼的。
  
2.加钉脚承托音响器材已经被普遍接纳,从物理学力学上分析,能起的作用肯定有,因为3-4个针尖来支承整件器材,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增加了很多倍,音响器材受外在振动的影响,当然降低了很多。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木钉、金属钉、陶磁钉、水晶钉、钻石钉、混合钉等可供选择。由于每种物质的导谐震性能都有分别,器材在接触不同物质时,又会带有该物质的声音特性。众说纷纭的:原因每种特质都有本身的独有谐震率,反映在回放出来的声音上,用木便有木声,金属有金属声,玻璃有玻璃声,不论是承放器材的机架、钉脚又或用之于压住机身的对象,都会将本身的声音传导给器材。发烧的朋友一般而言,始终认硬质木材(尤其是檀木)的声音较能符合传真好声的要求,它的谐震令回放出来的声音聆听起来更悦耳。

木为主钉脚的制作,现在已配上铜、钢、水晶、钻石等较坚硬物质作为钉尖(上千元三粒),以达到更进一步效果。可以说,钉脚的运用来调较声音的一项必修的一课程(?) 。运用得宜的贴钉脚,对音场、结像、空气感、线条感、深阔高度、动态、低频弹跳力等等,都可以有莫大帮助。喇叭只摆置在书架上时,钉脚同样派上用场。在这里,我再重复一次:钉脚的原理是将器材的谐震可能性减少了,而令到回放出来的声音起着戏剧式的变化,因此,只要能掌握谐震与回放声音的关系,就能提升自己调校声音的功力了。
  
3.配线、接线(电源线、讯号线、音箱线、数码线、光纤VT&T线等)  一套声音回放得听的组合之中,接线的重要性已经是一件不争的事实。很多发烧朋友将之抬高到与器材看齐,外国有些牌子卖价甚至高越器材的价格(十万元一对讯号线、十万元一对音箱线说是体是在真空状态里传输,影响等等0因此名字亦称为Zero) 。

系统里应用的连线不少,个别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累加起来的影响力量可能会很大,配合得宜的话,自然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能够起死回生情况也偶有所闻。

我在這裡想强调一下,壇子裡談論线材的帖子很多,我不想將這個問題誇大而誤導讀者將錢花於线材上,竟正如這段的開場白所說:配线已經進入個精益求精的階段了!

4. 调校CD机、LP唱盘的水平的确是重要的事实,因为无论激光拾取或是唱针拾取声音号,是依随着水平面进行的,CD机、LP唱盘的水平有偏差,表示拾取到的声音号不甚正确,因此回放出来的声音也不甚正确,是畸形的。究竟有没有像下述的帖子所说的影响那么大大家自己试试吧。
TOP
134#



影响声音的基本因素  

影响声音的客观基本因素,对这些因素能加以了解,校声时肯定有很大的帮助。第一是环境因素,第二是人的因素。

环境因素

一、聆听环境的共震特性;

环境的共震特性若用频谱测试分析仪去测试的话,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会像舞龙般高低起伏不平,就算你用的器材如何高级,也必受制于这房间的音响特性,你如何消除或减轻这房间先天的影响,使响应平直,令组合有好的表现,就要看你玩的功夫了。房间的比例以长方形比较容易处理,最忌的是四方形的房间,驻波特别多而厉害,难以处理,稍懂音响的朋友都知道这差不多是死症,很难将音响系统玩得好声。

二、外来震动;

外来震动:有些聆听室邻近路边或贴近工场,或隔壁是升降机房或泵房之类,很多时候都受到汽车经过时和机器开动时所造成的噪音或超低频影响,令音响器材受到震动而声音模糊不清,这种情况看来只有搬屋或模仿录音室设计,在屋内做一个与屋外隔绝而浮起的房间,做足隔音措施,才可避免。

三、声音的回输震动;

声音回输震动:当音响组合工作时,声音会震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更有部分直接或间接冲击音响器材,这些震动经由不同的媒介,例如音响架、空气等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先后回馈到器材上,引起器材震动和产生自身的谐振,导致工作中的器材线路上产生微妙的电子流动变化而令声音变化,结果使声音模糊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失真。市面上大部分的承放音响器材的配件,例如钉脚,什么木、钢砂之类的产品,都是为了对付这类谐振而生产的。

四、聆听室的声学特性。

聆听室的声学特性:除了上面所谈过聆听室先天因比例和形状对频率特性产生的影响外,每个聆听室的建造时的材料,和日后在室内做装修时的材料、布置、家具、窗帘等一切都会把原有先天的音响特性改变,这些改变部分可预测或是计算到,但很多未知因素,例如装修的施工,日后搬入时用的家具的材质,地毯的厚薄,摆设的位置等,是难以估计的、也没有数据可用的,就算是音响工程师也拿它没办法。正因为如此,聪明的发烧友想当然地去胡乱设计一番,他们多在以后才细意去分析房间的声学特性,再用目前市面上可以用作调音的材料,或是用例如RGP板、Room Ture、Sonex、扩散板之类的专业材料去调好房间特性,往往比盲目地自以为是地去乱搅一通、到头来难以收拾好。

人的因素

想将自己的音响系统保持着最佳状态,我们必须要勤力。勤力地去深入了解声音、音响器材的性能、影响声音、器材回放出来的声音好与坏的因素及怎样去改善和维持……下列提供的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1. 每隔数个月或半年,全面清洗音响器材的所有连接接点。这个程序发烧朋往往会疏忽或忘记,但是这项工作却是必需做的。因为金属暴露于空气中久了,表层就会产生氧化现象,失去光泽,变得暗哑锈化。尽管现行的讯号线插头插座,表面都经过镀金处理而不易氧化,与机身插头又有紧密接触,但日子久了,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氧化,导致接触不良,所以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清洁一次。只要用棉花沾上酒精(当然最好用Last等清洁液)涂拭接点便行。这种工夫可以令接点回复最佳接触,声音也随之清晰、透明一点。
  
2.每隔半年清洗CD机的镭射唱头一次,往往会令回放出来的声音的音色大大改善。尽管镭射唱头只是那么一小点的面积,但声音信号的拾取,全靠镭射光读取CD碟上的记号。因此镭射唱头上只要粘附上极少的微尘,都足以影响读取信号的精确度。虽然CD机大都有密封的机身,但别忘记在经常出碟入碟的过程中,就有空隙让灰尘乘虚而入,何况还有静电的作怪,一段日子下来,唱头表面定然留有或多或少的灰尘。这时便要拧开机盖螺丝,打开机盖直接用棉花棒点上酒精清洗。市面上虽然有售各种清洗CD碟,但是你花了一面几十元,那些所谓洗CD碟可能只是靠一排刷去扫掉灰尘或者是利用绒面之类靠转动来除尘,效果可及不上直接用棉花棒辙底。当你那部久未洗头的CD机清洁完毕之后,再听时会令人有掀开一层纱的感觉,而高频回复旧日的清晰,细节也听多了。
  
这个清洗唱头的步骤大概要一年做一次,就算是使用Pioneer的反转式唱盘系统(镭射头向下而非向上)灰尘仍会被唱头所带的静电吸引而黏附其上,所以这工夫也还是不能省的。

3. 假如采用的是真空管的音响器材,每隔一年做一次半载,用沙胶(含砂粒的橡皮刷,从前用来擦掉钢笔字的)轻擦真空管的脚,轻轻将每只真空管的脚细擦一遍,再插回真空管的座里,经这样擦过的真空管,回放出来的声音确会好听得多,整个频段都有所改善,而讯息量也增加一些。擦的时候,千万记得不宜直接去磁胆身,以免留下手汗阻碍灯胆散热,最好在接触真空管时,戴着手套或隔着毛巾较佳。
  
4. 置放器材彼此要隔离一段距离(5 – 10 CM),尽可能避免机叠机,尤其是前级放大器,它们都是非常敏感的,对环境的电阻、电感、电容等变化,足可以令回放出来的声音产生变化。基于环境问题而要将器材叠起来摆放,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只能是权宜暂时的,到有条件时,就应尽量将最主要的CD讯源及前级放大器部份,分散独立摆放。究其遗害之处,另外是由谐震引致,当喇叭播放音乐时,震动空气令到器材跟随震动,两部机相叠,便会互相传导谐震,令到音乐中的微细讯息模糊不清,并且干扰各频段的传送,造成一种声音的污染。CD机在播放碟时,马达连转又加剧了谐震幅度,影响就更巨。这所以要把器材独立置放在稳固机架之上,是好声音的相当重要因素。
  
5. 分体供电的器材、单声道后级之间最好保持距离。 现时音响器材的供电,就算中价前级,也不少都会采用一个盒子大小的分体供电,简单地将变压器与主机分离,成为两部份分体供电,带来的好处自然是可将机内零件与变压器之间可能引起的干扰隔离。假如我们将分体供电器部份,摆置放在前级旁边,那岂不是与失去意义、与设计的原意背离?应该赶快将它远离前级,便即时可以聆听到整体的声音分隔度有所提高,音像也会准确一些!单声道的后级亦是这样,有条件两年器材分开一点摆放,保证百利而无一害。
  6. 注意喇叭线与器材的接驳情况 裸线接驳当然是最好、最直接,但裸线却容易氧化,接触点焊上锡(最好含银成份高、含铅成份低的)便可解决问题了。线芯粗时需借助接线叉或
香蕉插(有张力弹性镀金的),这两种常用的接驳媒介,可以的话,绝对首选是选用叉接的,因其接触紧密不似香蕉插般易于拉脱,WBT的旋紧张力弹性镀金的香蕉插设计是例外,可惜订价吓人地高,我只买了一套四粒,就再不舍得再多买一套才敷上用于连接超高音单元(现在还搁在抽屉里闲暇时拿出来欣赏一番,现行用于连接超高音单元的是Supra牌子香蕉插,8只共花了HK$480,花了钱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只不过是自己在骗自己图得安心吧了)。再次强调,不要贪图方便,在叉接头上,再加香蕉插才连接喇叭或扩音器,多经一个插头声音显然差很多(这就是令我感到头痛的情况,我的Dynaudio Consequence音箱采用OCOS音箱线连接,而且我一口气用上4对OCOS音箱线并联连接,OCOS音箱线的连接必须要用连接适驳器(adapters) ,再加上并联多一对超高音单元,试想头痛不头痛?因此,我必须叉、再加香蕉并用)。定期检查叉与接头有否连接不牢固的现象,因为音箱的振动,会令旋紧的接触变松。在挑选接线叉及蕉插时,留意含铜量高的一种会比较为软身一点,非用蕉插不可时,则应以插身鼓胀分成多瓣的较好,因有弹性接触面积会较大也。
  
7. 废除CD机的可调音量输出 上文曾说有朋友用Wadia 861 CD机。市面有很多这种设有可调数码音量输出端的CD机,以便利用遥控器控制音量。如果你已经有前级放大器,用不着这个可调输出时,大可以将它废掉不用的(Wadia 861 CD机是废不掉的例外),甚至乎机身前面有耳机输出装置的,在不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一并废除。因为这两组讯号输出是经由主讯号所分出来的,一经废除,只用一组固定音量输出时便不用分薄了讯号输出的能量,声音会较为结实,力感亦会更佳。要废除这两组输出方法不算复杂,只要打开机盖,抽起机内有关的连接线便可以了。
  
8. 电源供应充沛,电压稳定,是聆听所用的音响器材的基本必须条件,脱离了电压稳定、电力充沛,音响器材的性就不能够充分发挥。目前售价的器材,都使用十三安培的插头,音响器材需要供电的数量多,往往入墙插座的数量不敷所需,因而藉助拖板增加插座数目来连接。这些插头与插座连接的紧密程度,对供电有直接关系。

这里我引入版主所开的帖子:  < 相位!!!终极解决非常完全手册。>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6057&ntypeid=10

这是一非常现实的帖子,各位千万不要小觑了这个问题。

10.干扰越少、声音会越好这是一个很单常识。聆听室内的音响器材及电脑应避免与音响共享一组电源。即使必须放在一起的话,也应该以不同来源的电源里取电。让接线(讯号线、音箱线、数码线、光纤VT&T线等)纠缠在一起时,令线与线之间互相吸收杂讯、令线与线之间的电感电容变而互相感染,都会破坏声音音质。我经常看到认识的朋友,把线材离开地面,用象棋或其它器具(如凹形的2 CM厚小木块)承架起接线,据说可进一步达到纯净的效果。我有这样细致的去处理这许多接线,只是在接驳讯号线时,尽量不要将它们靠很太近、不要彼此平行……至于音箱线,摆置的问题就关注较少了。
  
11.器材、接线需要「煲」熟「煲」透,接线要保顺方向连接,才能发挥令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已是常识。市面上有专门「煲」机的burn-in CD,利用track8的煲机讯号来煲练器材。由于该段讯号包含着极高至极低的频率,用来煲机可谓事半功倍。每一件新器材或接线买回来后,都可以通过煲练的程序,更快进入稳定好声的状态;即使是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的器材亦可照煲,只要未到烂熟阶段,相信进一步再煲,仍然会有更好的改善,特别是音箱的效果尤佳,连续煲练十馀小时已然见功。

这样做在可煲透器材之馀,其实亦有令全套系统的连接部份运行得更畅顺,情况有如通过这连绵不断的讯号,像武侠小说所描写般,打通了音响系统的任督二脉、生死玄关,令音响系统武功强了、回放出来的声音也变得顺滑流畅了,高频的硬处、棱角刺耳的情况因而被修饰了。听起来舒畅,歌者仿佛唱得更放更投入,而低频也从容了,这是各部份连接段落和器材,都进入了更佳状态所致。

市面也有CD用来退磁(de-magnetization)的(Chesky有一片试音CD,其中一段能有这种作用,以KH$280买了一片) ,它是对整体音响器材作退磁,我用了,大概因为人老了耳朵退化了的原因,只觉得回放出来的声音稍为清晰些吧。
  
12.音箱摆位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牵连及的因素不少。摆位过程中调校声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绝不能马虎草卒。音箱摆位摆得不好,令声音的回放效果大打折扣。怎样才能在聆听房间中找到最好声的摆位置,实在是十分考耳朵、考耐性、考毅力、考功夫事情。由于牵连及个别情况不同,摆位的考虑因素不同,里很难说得透彻。原则性地简单一提的话,就变得步别人的后麈、肤遣了事了。

13.口袋里票多发烧朋友,往往会偏重于聆听环境的美化上下功夫。实际上美丽悦目怡情的聆听环境对聆听音乐的帮助当然,但并不很大。反而,昏暗的聆听环境却是能够增强聆听效果。熄了灯聆听人声歌曲可以说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实际上与回放扯不上关系,只是在漆黑的环境之下,耳朵会特别灵敏,减低了视觉上的障碍,对音响画面重组、乐器的位置感等,便会格外感觉清楚明确。聆听气氛与亮着灯时的情趣相去相当远。瞎子的听觉特别敏锐,就是他们丧失了视觉上的障碍。我的发烧朋友中,闭着眼睛赏音乐的相当多,大概他们希望这样就能降低了视觉上的影响他们聆听的专注。
TOP
135#

整理为work文档是个蠢办法,竟然需要2个小时,不过,必须当书本看才过瘾。正在研读.........还继续,注意休息啊,敬爱的陈伯伯。
TOP
136#

最近对学习声音的知识上花了一些时间,这里交代一些学习心得做下来的功课。

音乐奇异力量的秘密是什么?经过努力,科学家给我们们拼出一幅了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脑里的图像。
  
音乐除了弥漫在周围,我们除了聆听便不能以绩其它方式拥有它。当优美的管弦乐响起的时候,我们会激动得浑身战抖,流下热泪。人类对声音的爱好有深刻的基础,我们的乐感是天生的,2个月的婴儿听到会转头朝向和谐、愉快的声音,而会避开刺耳的噪音。音乐如此广阔地被热爱,肯定有着一个有趣的生物学秘密。

可能的情况是处理音乐的区域分布于全脑,这些区域同时会处理其它事务。这些活动区域随着个体的经验和音乐训练而变化。在感觉器官中耳朵具有最少的感觉细胞——3500个听觉细胞,相对于眼睛的10亿个感光细胞简直是九牛一毛。然而人们对于音乐的反应却具有显着的适应性,稍加学习就可以重新调整大脑处理音乐的方式。

音高、音程、旋律与声音的空间概念相当类似,它们的表现,可以在许多音乐日常用语上,可以看出端倪。如音的「高低」这个空间观念来形容音高,在古今中外似乎都是一样的。 在音程方面,我们不但使用了「距离」这个静态的空间观念,也用到「级进、跳进」等动态的空间观念。在旋律的认知方面,我们用「上行╱下行」、「平行╱同向╱反向╱斜行」来形容单条及多条旋律线的运动。

种种形容词都与视觉做比较,才能够显示出声音的独特性。例如我们说:「女歌唱家的声音比男歌唱家的声音高」,因为女人讲话的平均音高约为220 Hz,大于男人讲话的平均音高(约为120 Hz)。然而,虽然蓝色光光波频率平均值比红色光高,但我们并不会说「蓝色光比红色光高」。换言之,频率虽然是光波和声波的一大特征,但只有听觉处理上,才会将频率牵扯到空间的观念里去,反观视觉系统里面,色彩知觉与空间知觉并没有这样的关系,光波的频率并没有以一维(one-dimensional)的量来认知。

音高 (pitch) 的概念, 却是听觉有别于视觉的一大关键, 视觉中没有类似音高的观念。声波具有周期性, 因此可定义音高f0, 所有的泛音频率都是f0的整数倍。自然界的红光, 蓝光就没有"音高/泛音"这些形容词。

听觉系统之所以演化出处理音高的能力, 是为了做听觉景像分析auditory scene analysis"(特别是音高基的组 pitch-based grouping, 这个说法很深刻, 很有道理。

原来人的听觉对音高 (pitch) 的概念,有绝对音感相对音感。所谓绝对音感是说声音的真实音高,每个人的耳蜗中都有一把具绝对音高刻度的尺,它将所接收的声音作频谱分析,再由右脑听觉皮质区的主干区算出音频。若听者使用绝对音感,则左脑将每个音贴上固定唱名的标签;若听者使用相对音感,则各个音频讯息被传到右脑听觉皮质区的周边区域,处理成相对音高的讯息。一般人无法意识到绝对音高,因为人类语言是相对音高的结构,毫无用处的绝对音高信息乃被深埋。有些动物习惯听绝对音高,牠们的语言(如某些鸟语)可能就是绝对音高的结构。

其实人人都能够感知绝对音高,但它被有效的隐藏起来,因为它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是冗余的信息。每个人幼时都具有绝对音感,但在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中,幼儿必须学着将绝对音高的信息"系统化的比较"的处理,成为更有用的相对音高信息,以便学习语言声调,此时若不将固定唱名铭印在他脑中,以后他的绝对音感,可能将永远隐而不显。
  
具相对音感力的人在听音程时,视觉皮质区中位于Talairach 坐标(15, -87, 29)的区域被活化,具绝对音感者则不会被活化。具絶对感者只动用到较少的空间认知神经回路来处理旋律,因为他们习惯以固定唱名来推算音程。

在音高的认知中,绝对音高信息进一步被处理为相对音高信息;反之,在视觉空间认知中,物体相对于眼球位置的信息,必须进一步处理为绝对位置信息,以在眼动、头动的情形下维持物体位置的恒定性。这个「相对→绝对」的空间处理,可能是在视觉皮质中的V6 区域进行的。这个处理跟「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有些类似,因此,具相对音感者可能动用到V6 区域附近的神经回路来计算相对音高。此猜测尚待检验。

音乐家的音乐感觉比常人敏锐,具绝对音感的音乐家在听到任何声音时,都能立即指出它相当于钢琴上的那一个音,这种能力,对于只能辨识声音与声音之间的相对音高关系的人而言,无疑是一种神奇的现象。绝对音感真的只是上天赐与少数人的异禀吗?心理学家发现,绝大部份的婴儿可能都具有绝对音感,此能力有助于小婴儿开始学习语言,一旦语言发展阶段完成,绝对音感的能力也就功成身退,因此大部份的人都没有绝对音感。
  
其实每个人本来都有绝对音感,但置身在具相对音高结构的音乐环境中,久而久之便丧失此一种能力。发烧朋友们常称XX人有一对金耳朵,这金耳朵大概是具备了鉴识绝对音感的能力,所以他能彷如交响乐指挥家般,瞬即能鉴听到声音那里不对头。
TOP
137#

diala 在 2005-1-18 8:02:42 发表的内容
老爺子實在是您進展的太快了,我現在連看都覺得吃緊呢!!

指導不敢,只是你帶進的範圍極廣,其中有很多議題以前可能要花上半學期才搞定的,你把他濃縮再濃縮,結果就是我想"解壓縮"時,發現你的一小段文章,我可能要花上好幾整篇的篇幅才能對應.......這確實是另一種苦惱

不是惜墨阿,年底,恩,這是經商的苦惱,尤其又是我們這行的旺季

DiDi,我们已经成为亲密的好朋友了!我对sfxlo826说:「这帖子里的每一节,都可以说能写出一本小册子」,这是说真的「把他浓缩再浓缩」了。我只是想读者知道有样的牵连关系,要深入了解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就像我读大学时的心得般:我从大学里得到些甚么?只不过是一根能开智识宝的百合匙吧了!大家掌握了百合匙,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难题。

我儘量,好嗎?

如您不嫌棄,喚我DiDi吧,親近的好友都這樣稱呼我。教授不敢當,現在扎扎實實在中國種水果兼營銷,是個商人了,唉!!

harvey 在 2005-1-17 13:15:18 发表的内容
多谢diala教授在<2004年度非常发烧论坛全明星网友选举>的支持,但为甚么在这帖子里却这样惜墨?不多加指导?
TOP
138#

如果harvey大大可以把这些心得整理成書
我一定会買的^^
TOP
139#

harvey 在 2005-1-18 10:02:25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18 9:56:01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11 12:46:02 发表的内容

[upload=gif]Upload/200511112444083836.gif[/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511112445845977.gif[/upload]

下列的表显出谐波的次数、波形变化

谐波Harmonic  节点数 Nodes  反节点数Antinodes    合成波形Pattern

1st        2             1                                
[upload=gif]Upload/20051189531036792.gif[/upload]    

2nd        3             2                           [upload=gif]Upload/20051189542991971.gif[/upload]

3rd         4              3                            [upload=gif]Upload/20051189553357727.gif[/upload]

4th    5    4                                 
[upload=gif]Upload/20051181001295048.gif[/upload]

5th    6    5                                           [upload=gif]Upload/20051181005712558.gif[/upload]                       

6th    7    6                                          [
[upload=gif]Upload/200511810104423367.gif[/upload]

上列的1次到6次n次的谐波波形图是在同一瞬间存在于同一聆听空间里。



nth    n + 1    n    --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a 时间差和声级差的组合
  
双耳效应所产生的各种差别,对声源的方位感,都能够单独发生作用。在它们相互结合时,则产生综合作用。如果它们的作用相反,那末就相互抵消。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聆听室里经常会发生这种声音相互抵消的情况,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重点,也是影响回放出来的声音不好听的罪魁祸首。

近代立体声技术的实践证明.时间差和声级差的组合,对声源方位感的效果十分明显。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1 ms时间差相当于5 -12 dB的声级差,其关系可互换。在一个混响时间超过正常声学要求的大厅里,声频的反射声、混响声等声级大大超过其直达声。这时,人耳对声源的第一波阵声源的刺激甚为敏感,如果反射声和混响对于直达声延时40 - 60 M,人耳还可能把握到声源方位。如果延时超过这个40 - 60 M范围,人耳便无法分辨原发声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声级差,就会产生分离的方向感,或混乱的方向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回声很重的大厅里不容易把握住声源方位,需要用眼睛帮助定位的缘故。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怎样去保持第一波阵声源的纯净性,极力设法去保持以免受到干扰。我们的声学处理重点,就是尽量消除那些多次反射声波的干扰,设法吸收它们或扰乱它们的扩散方向。聆听室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种容器,在其中发生的声音反射回听者耳朵那里——音箱产生声波,其中一些直接到聆听者的耳朵,而大部份是由房间的地板、天花板或墙壁等反射之后,才到聆听者耳朵的。当两个同频率等幅度的声波,以不同的时间到达聆听者的耳朵,这些声音就是多少有点不同相位,即是说,声波形的形状和大小虽然一样,但波峰值和波谷值都不相吻合。两个声波在完全反相时,峰值填平了波谷值,就完全抵消。波形的总幅度是由「常态」或媒体的、非激发态开始算起的最大偏离,数值是正的。但声波的本身是在正负两个方向连续变化,因此在声波上的某一点,相对于正常状态时,声波的综合会产生正值或负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多个声波相交时,会互相加强或互相抵消的原因。这些合成声波的幅度,等于在相交点各声波幅度之和,如果是正值相加就定生一个更大的正值,负值相加产生一个更大的负值;如果正负值相加,总的结果就接近于零。如果两个声波的幅度完全相等,但是数值相反,合成声波的幅度就等于零。同样,对于声波其压缩的部份遇到另一声波的稀疏部份,互相会抵消,其程度依随着室内正常的空气密度的偏离而不同。如果完全抵消,就会没有声音。
声音的音色 *(注1) 是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 ( spectrum ) 和它所凝聚的氛围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 fundamental ) 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 ( fundamental tone );各阶次 ( order ) 的谐波(harmonics )*(注2) 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分泛音 ( partial tone )。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 tone),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 ( complex tone )。每个基音都有独特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人们聆听到时,立即可以分辨出来这种独特的频率的特征,与其它不同响度的泛音 (overtone),但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之间的分别。声音波形及各次谐波的比例、声音波形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它的凝聚氛围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凝聚氛围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 ( Hi Fi ) 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去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真实地感受到:声源定位感 ( positioning or spatiality ) 、空间感 ( spaciousness ) 的质素,能显示许多不同乐器或演唱者,各个发声位置及其声音空间。有人认为空间感即是英文的声像演绎( soundstage presentation ),亦即回放系统准确地再生原始演唱者或乐器的位置、尺码、形状和声音的特征。空间感呈现很广阔环回声音、较两边音箱阔的三维空间,可以感觉得到临场的聆听感、大堂堂音 ( ambience ) ,包围感( envelope or ambience )、层次深度感 ( layers and depth ) 等各种立体声音的环回的效果。
*(注1)音色timbre的概念十分复杂,如上述的定义,构成音色的物理成分十分复杂;人耳对音色的感觉过程也十分复杂;每个人都生就一对与别人不同的耳朵,对音色感觉和心理上反应也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听觉,可以说十分错综复杂,彼此之间也干差万别的,各自有自己与别不同的「主观评价」。
*注2:谐波harmonics亦称为overtones: 它们是一群基频的倍数频率。谐波的延伸可以无限地超越人的闻阈。谐波里包含有「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的特性。一个二次谐波相当于四倍的基频; 如此类推。每一个偶次的谐波,如2.4.6等,就是一个八度音阶 ( octave ) , 或是音阶高于相应基频的倍数。另一方面,每一个奇次的谐波,如3,5,7等,及它们提升层次所产生的连串音阶,没有与任何八度谐波相对应,因而会是一种不愉快声音。因此,我在这里必须强调:音响系统会产生奇次谐波的话,它回放出粗糙难听而偏硬声音,因而也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c音色的物理成分:

我们耳朵对音色的感觉,是人类听觉器官最为神奇的功能之一。活到八十岁的老人,一生中可能听到并且能瞬息间分辨出亿万个不同声音的音色,而且可以清晰地记忆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的特点,可以说人耳对音色的分辨能力是无限的。这也是人类听觉器官最挑剔的功能,是判断声音音色好听或是不好听的主观直接神奇的功能。

声学上音色之间的差别分解为:

(1)频率frequency 是声音的基础,不同的频率产生相异的音调,令人聆听到不同的意义或旋律(基频频率fundamentals及其谐波序列orders of harmonics) ;

(2)振幅modulation 是声音天赋的特质,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乐器,都会有它自己与别不同的特质。它会令人聆听起来时产生感觉,令人的情绪产生变化:立即分辨出是谁或者是甚么乐器的发出来的声音;

(3)发声过程sound sequence是声音产生的源头,决定声音的赋有的特征,它是根据乐器的材料成份、形状、构造…的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这便是名歌星、名琴的分别,他们的声音产生的源头与别不同,人们喜欢聆听。上篇<再谈音响贵气>文章提起的意大利小提琴,和下文所提的土耳其钹,都是因为它们的声音产生的源头特殊,人们喜欢聆听而誉满全球。

这三个变量因素,是一种包含着时间的当量,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楚音色概念。音色感觉的生理机制,是人耳蜗基底腹,在受到这三个当量的刺激后,向大脑皮质所发送相应的脉冲信号。这些变量因素是构成音乐语言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等的复杂变化,令音乐多姿多采、千变万化。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发声腔调,每一件乐器也会奏出不同于其它乐器的声音。事实上每一滴雨水落地的响声,落点不同因而彼此各自也有区别。这些音色差别,我们都能够感觉出来。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各种各样的音色的感觉,都可以归纳为听觉器官对声音进行频谱分析的结果。 每个人对同一种音色的评价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形成音色主观评价不同的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每人的口味嗜好一样,各有各人自己的偏好,很难强求一致。

d 形成对音色主观评价不同的心理因素:

在交响乐队中的土耳其钹 (Cymbals),也是一种用“响铜”制造的体呜乐器,源出自古代土耳其,最早在埃及、叙利亚和伊朗流行,后来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扩张而传入欧洲。1623年,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一位名叫艾夫迪斯(Avedis)的炼金匠,发现了一种冶炼合金的秘方,并将其应用到制钹上,才使土耳其钱各扬天下。由于艾夫迪斯的成名,人们给他取了“齐尔德吉安”(Zildjian,即“钹匠”)的雅号。时至350余年后的今日,艾夫迪斯的直系后裔仍在使用世传的秘方制造着世界闻名的“齐尔德吉安” 钹。但现代欧美的一些制钹厂,已经学会模伤“钹匠”的技艺,造出了不少出色的仿制品。这是世人主观评价对钹音色独具爱心的例子。
  
(1)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日常接触的声音信号亦不同,适应了较为宁静的生活环境的人,对城市的烦嚣音响感到刺耳;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习惯了城市街道杂音,对城市喧哗嘈杂声响,却并不那样无法忍受。
  
(2)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会有很大的不相同,经常接触音乐艺术,对乐器音色和演奏技巧有研究的人,和平时不接触音乐艺术,不关心乐器演奏的人,对音乐音色虽然有不同的评价。前者对音色要求细腻、严格,能够区分音色的微小变化;后者对音色要求祖糙,无法感觉出音色的细微变化。
  
(3)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聆听声音的能力会逐渐下降,音色的谐波成分(高频泛音)听不见了,因此,上数岁的人与年青人的音色感觉有所不同。 老年人觉得不明亮的音色,年青人感觉明亮,老年人感到明亮的音色.年青人可能会感到刺耳。
  
(4) 每个人聆听音乐时的心态状况不同.亦影响对音色的感觉。例如一个人处于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对明亮尖锐的音响感到厌恶和格格不入,而其它人并没有这种感觉。
  
(5) 一些人听觉生理上有缺陷,对音色产生与常人不同的感觉,会影响对一些特定的频段音色的分析能力,从而影响音色的正常感觉。

音色的美与丑感觉依附于人的物理条件,就个人的感受来说,又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纯粹地为某一个音色的好坏去争辩不休,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e声级差

不同的声强的声波到达两只耳朵时,会产生声级差。形成声级差的主要原因是人耳朵的遮蔽效应。前进中的声波如遇到几何尺寸等于或大于声波波长的障碍物,会发生遮蔽效应。其原理是:高频声在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因无法越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阴影区;低频声波波长大于障碍物而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音衍射区。
  
高频声音对于声级差起重要作用,因为高频声波不能绕道聆听者头部,所以处于声阴影区的那只耳朵,比较能够听到直达声的那只耳朵,声强级产生差异。频率愈高,声源偏离正面中轴线愈大,声级差就愈明显。 这就是我们对高频声波有更高的方向分辨能力的原因。

从衍射效应的角度看,低频声音当然也会形成声级差。但是由于头部直径为20 cm左有,低频声音发生衍射时,多走的路程有限,因衍射而损失的能量也很小。因而偏离中轴线的低频声,到达两耳的声级差几近于零,对声源定位作用不明显,因此低频声音没有方向性。

声级差令人们的感觉:对高频声波有更高的方向性,而低频声音没有方向性,因此我们做声学处理的时候,对高频声波(尤其是它们的第一、第二次反射波) 必需设法把它们吸收,以免它们产生声波的和差效应,破坏了整个音乐回放效果。

f音色差

遮蔽效应对于音级差产生作用的同时,必然会同时对音色产生影响。因为构成音色的主要成分是基础音和各次谐波的分量。例如一个基频为200 Hz,入射角为45º 复合波的点声源,它的基础音和低次序谐波,遇到头部障碍后产生衍射效应,其高次谐波则被头部遮蔽而出现高频声阴影区。这时,到达一侧耳朵的声音为直达声 (原音色) ;到达另一侧耳朵的声音,因为高频损失而使音色发生变化。大脑皮质根据两耳的音色差来辨认声源方位。由此可见,音色差是高频信号声级差的另一种反映。
  
必须指出,音色差的形成主要是那些基频在60 Hz以上的复合音声源。因为60 Hz以下的声音高次谐波波长较大,遇到头部尺寸(直径约20 cm)的障碍并不产生遮蔽效应;例如基频为30 Hz的声音,其15次谐波为480 Hz,波长为0.716 m,波长比头部直径大许多,双耳之间不会形成明显的音色差,其17、18、19次谐波,强度很弱,对音色构成意义不大。因此,60 Hz以下的声音比中频、高频声的声源方位感准确性要低。
  
从强度差和音色差对双耳效应作用中,可以推想出纯音比复合音更加难以定位,原因在于纯音是正弦波(单个波),不能构造音色差。

g声源深度感

声源深度是听音人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所以声源的深度感,又可以称为声源距离定位。声源深度感常常同某个数字模式相联系。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我们除了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方位外,还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距离。若要精确地感觉到声源的深度,则要熟悉声场环境,熟悉声源音色,或者直接借助视觉去测量声源与自己的距离。由此说明,声源深度感是后天形成的,可训练的。
  
深度定位主要通过声波衰减的程度来判定。声波在辐射过程中,能量随传播的距离而损耗,首先是高次谐波中振幅较小的先衰减,形成音色变化。人耳听到声信号后,同大脑储存的声信号作比较,从而判断这个声信号声源的深度。
  
深度感的另一途径是声源比较法。当有数个不同距离的声源存在时,人耳可通过最近的点声频,来推测出其它声源的深度。多个不同距离和入射角的点声源所形成的阵声源,使听觉产生声音的宽度感和包围感。再重复一句话;声源深度感通常与视觉并联,靠视觉形成经验,靠视觉帮助精确定位。

这里必须要提出的是必须注意聆听室的宁静性。这种宁静包括聆听室会不会受到外界声音的介入,最重要的还是音响系统会不会存在任何内部的噪音(local noise) 。
  
h频段跟踪与音色分离

声场中有许多音色相近,但频率不同的点声源同时发声,听觉能够跟踪其中一个声源,听觉的这种功能称为频段跟踪。例如交响乐欣赏,当许多拉弦乐器在不同高度上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欣赏者仍然清晰听见某一声部的声音,就是频段跟踪功能在起作用。
  
声场中有许多个频率相近、但音色不同的点声源同时发声,听觉能够将某一个音色与其它音色分离出来,这种听觉功能称为音色分离。最常见的例子是,在一个喧闹的环境里,当我们想要听清楚某人的讲话声时,我们就会全神贯注地去抓住这个声音,这时,仿佛其它声音都减弱了,被抓住的声音好像从众多的讲话声中分离了出来。这就是人耳的音色分离功能在起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频段跟踪与音色分离两种功能常常是同时起作用的。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声音信号,都存着频率差别。另外在乐器音域表中,弦乐的最高音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人声及管乐的最高、最低音也不是绝对的,它们会依演奏者的演奏能力而有些许的改变。同时管弦乐团的排列也会因乐曲需要而作调整。  

这里,我特意将音乐指挥乐团演出时,习惯性的将不同乐器的排列方式,借用了一个示意图列出如下,帮助乐迷们作频段跟踪,听觉能够跟踪其中某一种乐器声源,去分析自己的音响系统的音响舞台。这样或许会提高聆听音乐时的趣味性。
TOP
140#

陈先生:
    您好!
    把您写的书整理了一下:《聆听音乐的鉴定参考常识》、《声音听觉系统(Sound Auditory System ) 和声音音准的认知》、《声音整体平衡性》、《音乐的生理作用》。发给您,请接收邮件。请您批改。我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料收藏了,如果您能出书我一定要买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感谢您与我们分享您的快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