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ler2004a 在 2004-12-20 21:26:22 发表的内容 LUDWIG兄援引的评论很好。 我个人听过3个版本。最早听的是EMI的舒瓦兹科普夫版…… 一些愚见,请LUDWIG兄谈谈你的感受。任何曲目有8个版本的,我都呼之为“强人”。 |
呵呵,你看的那篇文章就是我的感受。写的时候只听了6个版本,后来又听到了EMI的舒瓦兹科普夫版,和RCA的弗莱明版。而且听了8个版本也算不上强人,学枫老师听过20几个版本,而这个曲目大概一共出过70多个录音。
舒瓦兹科普夫在技术上当然没问题,但是录这张唱片的时候,施瓦茨科普夫已经50岁了(生于1915年),记得有评论她和klemperer60年代初合作马勒第四的录音时就说“伊人的嗓音退化的严重”,到了60年代中期,她的嗓音更是已无年轻时的光泽和凌厉了,剩下的只是技术了——这么说似乎惨了点,但是任何女高音,尤其是唱德国歌剧的女高音到晚年之后都会碰到这个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关于卡拉扬那个帖子中提到的“年轻时的施瓦茨科普夫替弗拉格斯塔德录了一段高音部分”的事情)。所以这个录音中,能吸引人的只是她高贵的气质和高超的声乐技巧,嗓音的退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个人认为演唱《最后的四首歌曲》的最佳年龄还是3、4十岁的时候,norman 和janowitz的伟大录音都是她们在这个年纪录的。
fleming和艾森巴赫/休斯顿乐团的录音是1995年录制的,那时候fleming刚刚成名不久,嗓音和状态都处于最佳状态(而前一阵子有帖子上说,最近在DVD中看到她演唱时嗓音已经不行了)。她演绎的也不错,足可以列入前3名之列(这8个版本中),但是唯一一点就是唱片的制作痕迹有点重,比如《九月》中最后一句中的“Augen….zu ”这个音节中,她竟然也有20秒不换气的时候!而且到了...zu这个音节开始时没有明显的换气声。不是我小看她,以fleming这么纤瘦体形的歌唱家,要做到这么长的音节保持平稳而且不换气是很难做到的!这样的“功夫”绝对不是靠“练”能练出来的,而是和一个歌唱家的天赋、以及体形(说穿了就是肺活量)有关,所以只有norman这样有着惊人的天赋、肥胖身躯和超大肺活量的人,才能在这个音节上唱出惊人的23秒!就像帕瓦罗蒂能唱出惊人的9个HIGH C ,而没有别人说我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达到他这样的程度一样。所以我怀疑fleming的这一段唱腔是制作的结果(也就是唱了几次,拼贴到一起的),如果真是这样,她就不如托莫娃-辛托和老卡那么诚实了,后者宁可中间有明显换气也没有制作出一种“一气呵成”的效果。这样看,老卡的唱片的“制作”还不是最严重的,我们又多了一条为他老人家正名的证据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