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1720|回复: 296
241#

丁启烈 在 2004-12-9 11:33:27 发表的内容

我出什么很大的问题了?你看我的最初的帖子,有何不妥?倒是您老从旁边拉来一点资料,将问题异化了。  
——————————————————————————————————————  
您说的对,是我从旁边拉来一点资料,我认为不说不笑不热闹,我天生老顽童。呵呵!!


从旁边拉来一点资料也令我等受益匪浅,老前辈实在是谦虚的可爱。
TOP
242#

如果丁老师对晚生所说的问题有兴趣,即“艺术形式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建议读点克莱夫-贝尔《美学》和塞尚等人的艺术笔记,听一些韦伯恩以后的作品。
TOP
243#

30年前的理论是老...........不知贝多芬是多少年前的,过时没?塞尚呢?
TOP
244#

JWang 在 2004-12-9 9:23:21 发表的内容
〉〉 “音乐成为发泄个人委屈的渠道?那么那些没有委屈的或者没有立功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听音乐的必要了?”
丁启烈 要表达的意思,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歪曲别人的意思?为什麽??因为看不懂???还是因为..........
我不想做任何猜测!!!

丁老先生,你讲了半天,不得要领。人家问问题,你也不得要领。还讲一些个令人费解的话。尽管他没有很好的社会科学的训练,不懂如何来有效地揭示你讲法中的毛病,但是他是看到了你的讲法的问题所在。我不想在里和你多争。这个坛子并没有严谨的风气。大部分人没这个兴趣,也没有那种训练有素的头脑。只有是一些大话,傻话。请原谅我讲话的直爽,你的东西豪无价值。



直爽!!
TOP
245#

再说说中国的专家,为什么大多数“专家”都是没有建树的?只不过是在学校里按部就班上完科拉倒?
那么多“专著”有几部是有突破的有体现学科新倾向的?
我不指望每个专家都是大师,但是,中国学术落后于世界,却是因为这样的平庸专家太多了。
TOP
246#

丁启烈 在 2004-12-8 17:42:30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也算很大的问题了,可能已经不适合在网上争议。”是争议吗?我看是讨论!
既然是“这个问题也算很大的问题了”,当初为何要出“很大的问题”


我出什么很大的问题了?你看我的最初的帖子,有何不妥?倒是您老从旁边拉来一点资料,将问题异化了。
TOP
247#

再说,丁老师的观点多少代表教科书的一些看法,姑且不去评判对错高低,但这些观念肯定是很老的,不能解释很多东西。换句话说,这种理论面对和考察的对象是很单纯的,这种理论本身也是受30年前那种艺术功利主义观念的影响,忽视艺术形式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将所有目标对准某种功利。
TOP
248#

--------------------------------------------------------------------------------


丁启烈 在 2004-12-9 12:44:28 发表的内容
30年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提倡艺术功利主义?学习艺术功利主义?




您说呢?  
——————————————————————————————————————  

--------------------------------------------------------------------------------
那时是“白卷英雄”!!!!!
TOP
249#

JWang 在 2004-12-9 9:23:21 发表的内容


丁老先生,你讲了半天,不得要领。人家问问题,你也不得要领。还讲一些个令人费解的话。尽管他没有很好的社会科学的训练,不懂如何来有效地揭示你讲法中的毛病,但是他是看到了你的讲法的问题所在。我不想在里和你多争。这个坛子并没有严谨的风气。大部分人没这个兴趣,也没有那种训练有素的头脑。只有是一些大话,傻话。请原谅我讲话的直爽,你的东西豪无价值。

滑稽!!
TOP
250#

丁老,看了上面的文字,不必介意,对什么东西讲什么话。我们且回到人的世界来探讨音乐。
我重复那个让我硬盘报废的帖子。
首先感谢丁老对我帖子的互动。
其次,我要先存盘了,以免灾难再次发生:)


其实,您的许多观点确实是显得老了,或者似乎被束缚了(在那个年代)。这里的一些话砍柴已道出。我再次表示对他的一些赞同。
还有一些补充:至于“蚂蚁”的问题,我想如果您有接触过任何电影方面的创作者也许会改变一些看法。比如,我举的蚂蚁这个例子,一直是我想创作的一部CG(电脑动画)作品的内容,而灵感直接来自于“帆”。这会是一个绝妙的配合。而早先的我的毕业设计中(描绘我自身的求学经历及踏入社会时的恐惧)使用了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克罗艾,我系全体师生和众多观众的认可证明了这种音乐在此处的相得益彰,这完全基于对音乐的理解之上。我作为从事另一项专业的创作者有效地选择利用音乐并使之产生特别的由我参与定义的感染力便是我以为的音乐的本真的效力表现之一。
在这个狂妄的例子(请再次饶恕我的“直爽”)之后,我来举众多伟大导演之一的库贝里克(Stanley Kubrick),丁老是否有看过他的A Space Odyssey 2001(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并与未来有关的影片).他在影片的开头使用了蓝色多瑙河来描绘外太空里各种高技派的飞体。多么奇妙的搭配,又是多么的意外与颠覆。由此,一些专家居然给出了如此的定义,这世界上的电影配乐分两种:一种是库贝里克的Odyssey之前的风格,另一种则是是库贝里克的Odyssey之后的风格。而库贝里克以大量运用(古典/严肃)音乐使影片产生听觉画面的直白式的渲染而著称。他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音乐训练,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读谱。而他对音乐的理解是独到的,颠覆的,确是恰当的,伟大的,并且成为后面几乎所有导演的典范!
由此,请您再次思考“蚂蚁”的问题。以及,我一直愿闻其详的关于某些现代音乐之于您先前观点的应对,当然,如果您认为布莱兹,李盖第是音乐家的话。

另外,由乐谱想到。某些现代派的图形乐谱(Graphical Score)已然消解了乐谱作为音乐的本体功能,而是更多借助视觉图像所产生的通感效应,这又是如何应对您的第三层理解的。
“随机”与“偶然”给20/21世纪带来了什么?
可听的图像与可见的音乐: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隐喻了,而是研究的一种学术基础。比如,现在,John Cage的乐谱早已成为许多视觉艺术院校的硕士研究素材了,丁老如何看待此事。
这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反驳性的,只是一些问题而已。

再次存盘,
顺便提醒这里以舞文弄墨或者计算机为业的亲爱的朋友,多多Ctrl S,有百利无一害:)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