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音响的“贵气” [复制链接]

查看: 35868|回复: 202
121#

报告嘀咕兄:没见到照片,无法确认.
TOP
122#

MBL这部后级放大器不算大,我认为目前之最应该以Krell的Master Reference Amplifiers,售价US$120,000、重125Kg,我在香港「别超」看到,可惜老余当天的客人要聆听别的产品,后来转换了代理权,因而我错失了聆听的这巨无霸的机会。
TOP
123#

听乐器比较容易听出来。
越贵的乐器越有 贵气
TOP
124#

——“开着门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质感和下潜更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

從物理聲學上分析,一般家庭里的聆听室能容纳的最低频的情況是這樣的:

聲音的速度=频率x波长,因此購買音箱時不能盲目的追求它的低频频要盡量的低,因為一般聆聽室環境能夠容纳的最低频率,僅能夠以最低频率的半波长去重現,但人们只要听到频率的半波长,就可以感觉到这个频率了,20 Hz的半波长为8.65公尺:25 Hz的半波长为6.92公尺;30 Hz的半波长为5.77公尺,如果房间的长度不够长的话,就容纳不下太低的低频了,反而会造成低频混浊不清的现象。

「在開了鬥的另一個房間聆聽時會感覺到低頻潛得更低」的原因,很有可能在房間該處,剛好該低頻的波长或半波长得到充分的伸展,聆聽起來便會感覺到低頻潛得更低了。聆聽室環境狹窄,低频由於沒有充分的伸展,因而產生混浊不清的现象

如果想要知道一个房间能容纳的最低频,可由下列公式求得:F=音速/2L, 其中F=频率,L=房间最长一边的长度。例如您的聆听室空间长的一边是6公尺,则:F=346(音速)/2x6=28.8 Hz

我们都知道,弦乐器是靠用弓来磨擦琴弦而发声的,如果直接用琴弓来磨擦琴弦的话,必须要琴在弓上抹上适量的松香,令琴弓與琴弦之間能夠產生足够的磨擦力,否則不会產生那種數十根磨擦馬尾琴弦的沙啞、略带磨擦刺激感的音色的。這種弦振动,经过提琴共鸣箱的共鸣產生的动人音色,就是發燒友口裡常說的「松香味」,是他們追求的音質之一。

如果音响器材的传真度不够,就不能把琴弓擦弦的质感完全表达出来,这種帶有「松香味」的琴弓磨擦的质感,就会不显着,聆聽弦乐的美感会降低 ;另一方面,假如音响器材的渲染太强,把自己本身某种粗糙的声音,加到了弦乐之中,则弦乐的声音则又会显得过分粗糙了。

最常见到的例子就是有horn的音箱系统,或是设计不良的CD机或扩大机,把器材本身粗糙的声音加进弦乐之中。所以「松香味」并不是指声音愈粗糙就表示松香味愈多,也愈好,因为那不是原来松香味。这种弦乐器擦弦的质感可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所以音响器材呈现这种弦乐的擦弦质感能力,往往成為我们品评、判斷音響器材的一項依据。
TOP
125#

科研级旗舰

我早在十多年前就十分欣赏那部Burmester 808前级了,难怪你也企及追寻。9月我在香港西洋菜街添置大厦的某一层看到了它的新版本,带蓝闪烁诱人的艳光,真是迷人!外形一点儿没变,与从前一样保留着全部RCA输出输入,与我观点相同——不太寄望费劲费钱的全平衡电路会胜过RCA很多?(当然不谈功率的加倍) 它与Cello的The Suite构思相仿,都是名极一时的好东西!
TOP
126#

harvey 在 2004-11-2 17:22:00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放音乐时,开着门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非常动人,比听音室里的感觉好,这是为什么呢?请您赐教。谢谢!

刘兄:昨晚和今天下午前后聆听了多个低音较好的CDs,也分别在当晚你们有机会逗留的三个房间和一个洗手间,全部都各处仔细地坐下聆听了20分钟,除了声音的响度较低、缺少了中高频段的直接声音(它们不像低频能够四处窜动) 外,听感上比较顺滑吧了。由于「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非常动人」这句话十分笼统,我找不出甚么特殊的差异之处,各人都有各人自己主观音色的评定准绳,所以听感上我和你或许有参差。

^_^哈哈,非常认真的老玩童本色!!——指过程。
而“由于「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非常动人」这句话十分笼统,我找不出甚么特殊的差异之处,各人都有各人自己主观音色的评定准绳,所以听感上我和你或许有参差。”——非常专业、老专家本色了!!^_^
TOP
127#

科研级旗舰
「所谓的贵气也能在现场演奏里听到的,不过那对环境,乐器质量,演奏水平乃至温度气压都有关.模拟采样之声带给人的核心魅力,就在于那触手可及般的真实质感,反而数字录音中能给人贵气的不多.SACD的发展思路是对的,但显然处理算法和流程需改进,其中低通滤波器的衰减频率和衰减斜率的确定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这翻话很有深度!我常听别人说「现场一样!」的称为音响的贵气真是令我生气,试问北京天桥的现场演奏的声音效果,怎能够与录音现场的声音效果比较?所用的廉价乐器怎能够与科罗娜君所说的乐器去比?环境、乐器质量,演奏水平…等等因素影响很大,听现场音乐演奏,都未必能够聆听到贵气,假如演奏未经电子设备放大的话,仅可以说能够聆听到乐器或演唱者的真实声音吧了。我在1955年聆听到马思聪先生的夫妇檔小提琴演奏会,当时马思聪先生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他琴演他撰写的「思乡曲」时是无懈可击的,但Encore时他却来一首难度极高的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节奏音符方面相信不会有错漏,但整个演奏充斥着的是思乡曲般的调调,怎能够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个演出十分失败!最近我下载回来一片余乐夫<双弦的感觉>,是以金属钢琴弦为外弦的高胡(粤胡——高音二胡,钢琴弦的音色较原来的丝弦二胡更清亮,并将音域提高了最少一个Octave) 演奏流浪者之歌。聆听后叹为观止,完全脱离了二胡的演奏框框,没有那种习惯了的拖弦尾音调调,音色也非常接近小提琴,仅缺少了那些琴腔的共鸣…这的确是难度极高的演奏,我认为余乐夫在高胡拉奏技术是非常成功的,至于感情掌握方面就很难与Ruggiero Ricci校量了,技术方面却与Hiefetz另竖一格(这个与一代琴圣去比较恐怕余乐夫自己听起来也会感到惶恐) 。

现实里声音的贵气是这样的罕有,试问有多少人有机会亲耳聆听到Stradivari或Guarneri小提琴真正的声音?这种机会确实是可遇而不可求。退而求之唯有从音响回放中寻了,而音响没有办法能够100%的HiFi,音响的贵气仅是一种稍存缺憾的声音的贵气。

SACD?我拥有一部外国很流行的SACD DVD共享的Sony 9000ES,我将SACD以它演释,回放出来的声音竟然还赶不上我的Wadia 2000 16/44.1K Hz!从此,我不再买第二张SACD这言过其实的高价货品,国外有许多与我的观点相同的论坛可作参考,甚至有人说其从来就未生存过,何来续存?
TOP
128#

学到了:)
TOP
129#

——我觉得放音乐时,开着门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非常动人,比听音室里的感觉好,这是为什么呢?请您赐教。谢谢!

刘兄:昨晚和今天下午前后聆听了多个低音较好的CDs,也分别在当晚你们有机会逗留的三个房间和一个洗手间,全部都各处仔细地坐下聆听了20分钟,除了声音的响度较低、缺少了中高频段的直接声音(它们不像低频能够四处窜动) 外,听感上比较顺滑吧了。由于「在另一房间听到的低音非常动人」这句话十分笼统,我找不出甚么特殊的差异之处,各人都有各人自己主观音色的评定准绳,所以听感上我和你或许有参差。
TOP
130#

PS. 聆听Cary Karr的Audiophile’s Collections时,马尾擦弦的质感在房间里间接地聆听的话,显然没有直接聆听那样刺激。聆听倍音大提琴演奏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聆听到这种马尾擦弦的质感和倍音大提琴琴腔的共鸣声音,缺少了就会觉得回放出来的声音的质素不太好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