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并非HI-FI产品,更与HI-END产品扯不上边! [复制链接]

查看: 10294|回复: 74
31#

红叶舞秋香 在 2004-1-6 19:50:35 发表的内容
再提几个小意见——:)           (谁叫我是工科出身)

1。惯性是给予一个物体而言的,力本身没有惯性这种说法。所以第一点——无法理解。

2。现代工艺下面的唱针材料选择的时候(例如-钻石)用的是和黑胶碟相同极性的材料,两者之间是不会产生静电的。就算有静电灰尘,那么同样的CD上也有可能出现,而且CD的面积小,理论上同样大的灰尘CD的影响更大。

3。这一点,无法回避,LP的确有这个毛病。磨损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加大。

4。这一点,就完全错了,好像谁已经说明了,我就不再多嘴了。

5。首先唱针不运动,是静止的。再有,物理学中完全没有离心力这种说法。圆周运动的时候只有向心力和惯性。而且对于黑胶碟而言,在转的时候由于惯性产生的变形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这种变形对于每一点都是一样的。

6。的确,唱针的线速度是一直在变。这一点极具物理常用语知识。但是要知道,黑胶碟在灌制的时候也是依照这个线速度灌制出来的。所以——虽然LP是模拟灌制,模拟输出的,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模拟,是连续的信号。我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依靠的是声波的连续波动传播的。也是模拟的。


当然,楼主是堂堂的博士后,我只不过是一个无级别的小字辈,不用计较的。:)

当年在北大的时候,身为博士的胡适不是也没有理会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毛泽东提出的问题么。:)

多谢指点!!!

1。物——唱头
2。空气中、生活中的粉尘。
3。:)
4。你抽空翻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吧:)。前面amati网友的贴图(文)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5。一个小物体,放于旋转中的盘上,为什么会甩出来?
6。所以从灌制开始前后差异就存在了,玩过LP的朋友都知,前边的曲比后边的曲要“好听”一点。
听到的是模拟信号是毫无争议的。这个LP模拟信号再可贵,但HI-FI水平依然是不行的。

在论坛是不存在阶级之分的,再次多谢你的指点!!!
TOP
32#

红叶舞秋香 在 2004-1-6 19:22:09 发表的内容
凝听过现场小提琴独奏的就知道。LP在这个方面要明显胜出CD。虽然有一些音箱的音色很美——但那也只是数码美化的效果。
有点矛盾:)

当然不可否认——LP有自己的弱点——而且是无法克服的弱点。但是也不可以全盘否认啊。我非常喜欢《梁祝》,所以一直保留了一架老古董——当然也只有这么一张黑胶碟——实在是太难买到了。抗婚、梁山伯死的那几段,当然表现的有一些含糊——但是十八相送、化蝶等等却不是CD机能比拟的。

个人感情觉得LP好听,外人很难说什么,但你描述的LP明显的不HI-FI啦:)

当然……新手+穷人我用的是ROTEL971的机,而且也没有听过更好的机子对这张碟的表现。


新手+穷人???
哈哈!LP好贵的吗?:)
TOP
33#

阿泰 在 2004-1-5 13:27:15 发表的内容
1.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机械方式读取信号。因唱头有重量,读取信号时,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惯性,导至还原信号时出现时滞性不真实和读取微弱信号时造成跨越性信号缺失,犯了HI-FI大忌。

2.微弱信号的微小坑道,早已被静电粉尘所占据,唱针读取的已不是原本的信号,这与追求完美的HI-FI思想格格不入。

3.唱针对唱片的不可逆磨损使LP与HI-FI越行越远。

4.LP技术物理性瓶颈所限,动态范围过小,不能进一步真实还声音,明显不存在HI-FI因子。

5.唱针读取唱片信号时,因圆周运动,离心力等的作用,导致唱针遁迹性(力)左右不一,造成左右声道声音事实上的不平衡,内圈与外圈差异更大,这是HI-FI所不容之缺陷。

6.唱头读取信号的线速度不停地变,同一单位长度线段所记录的信息量也不停地变,使音质前后有差异,这是HI-FI之大敌。


阿泰兄,什么是HIFI?个人所见是:越接近现场就越HIFI!如果光是看失真率,CD系统的失真率确实远远低于LP,但是却不是接近现场,恰好是远离现场的话。我宁可要失真而接近现场的声音。
打住,我没有LP系统,也听得很少,我的话也不是认为LP就接近现场,请泰兄别误解。

反驳阿泰兄的观点:
1. 了解每张唱片刻录时唱头的质量,放时采取同样质量的放音唱头(缺点,需买太多唱头:-------(     其实可以加针压解决,只要在刻时所有唱片统一针压就可以);
2. 在每次放唱片前对唱片进行去静电与除尘处理,或将LP放入防静电与灰尘的地方保存;
3. 每张唱片买来只听一遍,嘿嘿(超级烂法:---);
4.  音乐的动态范围并没有自然界所有声音的动态范围大,甚至远远小得多,就这点而言,LP是足够的,CD的动态范围是很大,可是对音乐来说用不上,除非你用LP听什么飞机、大炮、雷声;
5. 这个离心力有,不过很容易克服,只需将唱头往内倾很少一个角度就可以了。Dr kuang版及各位LP的用户,我不知道LP唱头调时有无此要求,我只是按物理学的知识解释。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刻唱片时刻头也什么都不调,这样放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6. 刻唱片是就是这样刻,放的时候这样刚好是HIFI的。

  CD系统同样是有缺点的,只需列出1点就足够:1. CD是数字记录,而声音是模拟信号,数模转换是必然的,不管取样率多高,数字信号都不能和模拟样号一样,因此,CD肯定不HIFI,不具有HIFI最基本的条件。
最后编辑zjize
TOP
34#

markat 在 2004-1-5 17:41:28 发表的内容
lp是js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的救命稻草。


LP  的年紀已七老八十,那能為 JS 帶來新利潤? SACD 和 DVD AUDIO  オ是 JS 尋找新的利潤來源的救命仙草。
TOP
35#

阿泰 在 2004-1-5 13:27:15 发表的内容
4.LP技术物理性瓶颈所限,动态范围过小,不能进一步真实还声音,明显不存在HI-FI因子。


据我所知,LP的动态范围要远大于CD,具体范围有些模糊~

大概是5~~50KHZ~~
TOP
36#

呵呵,如果这么说的话

——CD也好,DVD-Audio也罢,都是把连续正弦的音频信号分割成无数的台阶数码数据(2的16次方也好2的24次方也好)再记录成数码数据,再由激光头读出——送给解码器输出。在这其中——无数的细节早已经消失。单就这一点怎么谈Hi—Fi。(以上基于你的观点来说)
TOP
37#

红叶舞秋香 在 2004-1-6 14:58:22 发表的内容
呵呵,如果这么说的话

——CD也好,DVD-Audio也罢,都是把连续正弦的音频信号分割成无数的台阶数码数据(2的16次方也好2的24次方也好)再记录成数码数据,再由激光头读出——送给解码器输出。在这其中——无数的细节早已经消失。单就这一点怎么谈Hi—Fi。(以上基于你的观点来说)

有麦皮!
山中无老虎,CD做大王。
在没有新的产品否定CD们(包括XXD、XXXD)最HI-FI的情况下,现在就数CD们最弓虽。
TOP
38#

因为LP与模拟有亲戚关系:)
TOP
39#

Darren 在 2004-1-6 14:12:53 发表的内容
阿泰 在 2004-1-5 13:27:15 发表的内容
4.LP技术物理性瓶颈所限,动态范围过小,不能进一步真实还声音,明显不存在HI-FI因子。


据我所知,LP的动态范围要远大于CD,具体范围有些模糊~

大概是5~~50KHZ~~


你说的是频响吧:)
LP的频响,有效数值也达不到这个数。

++++++++++++++++++++++++++++++++++++++
CD碟片的频响范围宽(20Hz-20KHz+/-0.5dB),动态范围大(96dB以上),信噪比高(大于90dB),总谐波失真小(不大于0.05%)。

密纹唱片LP,它的频响范围为20Hz-20KHz+/-3dB,动态范围达60dB,信噪比大于90dB,失真度达到1-2%。
+++++++++++++++++++++++++++++++++++++

再看失真度,LP比CD大多少倍:)
LP非HI-FI也:)
TOP
40#

fever 在 2004-1-6 0:00:08 发表的内容
markat 在 2004-1-5 17:41:28 发表的内容
lp是js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的救命稻草。

SACD 和 DVD AUDIO  オ是 JS 尋找新的利潤來源的救命仙草。


前景不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