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着科学的名义行伪科学之实的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查看: 14164|回复: 46
1#
音响界,hifi圈,太多了,大家都来揭发一些吧!
最后编辑KENTRYFO
分享 转发
TOP
2#

转贴L版的:取样率的定义 (发布日期:2003-12-30 11:00:42) 浏览人数:29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取样率(Sampling Rate)是指在数码音频和视频技术应用中,当进行模拟/数码转换时,每秒钟对模拟信号进行取样时的快慢次数。例如,CD和MD的取样率为44.1kHz,表示每秒钟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了441000次取样。取样率越高,转换的精度就越高,重放出的模拟信号波形就越接近原始的模拟信号波形。取样率的高低。决定了所能转换模拟信号的频率上限。通常能转换的模拟信号频率上限略低于取样率的50%,因此CD盘片的频率上限为22kHz;DAT的取样率为48kHz,其频率上限约为24kHz;数码音频广播(DAB)的取样率为36kHz,频率上限约为18kHz;DVD--Audio的取样率为192kHz,其频率上限可达96kHz。——《音响技术》
郑重声明:如若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自音响世界商务网—www.pro163.com
TOP
3#

看了这么久,相信大家终于明白,印证了啊泰的那一句:“鸡同鸡讲......”^_^^_^,不过,比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可没有因为争辩而产生更大的误会。还有,“两家便宜大家着”嘻嘻嘻嘻!!
TOP
4#

KENTRYFO 在 2003-12-26 15:27:19 发表的内容
kyo2k 在 2003-12-26 15:00:4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3-12-24 4:33:49 发表的内容
[quote]KENTRYFO 在 2003-12-23 17:39:08 发表的内容
[quote]kyo2k 在 2003-12-23 9:22:36 发表的内容
[quote]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只要数字采样频率是模拟量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数字就能完全表示此模拟量。这是“采样定理”,整个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死咯!!如果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是这个,而音频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个,哪哪哪,我们的期待不就落空了???——这是不可能的时,实际需要会改变一切。

用一个领域的标准(而不是理论)直接套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上,这就是典型的产生“打着**,行**之实”的思路。——回头是岸!!![/quote]

请不要把音频神化了,声音只不过是一些不同频率的组合罢了,而任何形状的波形都能通过复利叶变换转换为若干正弦函数的组合,而你只要有大于这些正弦函数的最高频率的两倍速率采样得出一系列采样点,就能通过复利叶反变换得出此波形。而且这是理论(不是标准),属于最基础的那种理论,你有兴趣可以通过参看有关的物理书籍。另外,早期(包括现在也是)所用的数模转换原理只是简单的不停的输出电压,没有应用的此理论,所以才会让人以为数字转换只能无限接近模拟信号。[/quote]

对你的这种讲法,我连书都不用番一下就着到反驳的理由了。我们讲的是某一个割裂、单独的声波吗?我们讲的可是音乐!!!!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声音!!!!——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开始,如果在此时取样刚好没有进行——?????怎么办???!!!!!!
还是那一句:回头是岸!——这仅止于理论的认识,没有其他。[/quote]


这时,只不过是你所说的“所有”声音乘上一个窗函数罢了~~一样是可以转换的。请你翻一些书本好么,很多理论上的东西是和人的直观认识冲突的~~不要对理论不屑一顾。我不明白你好像很仇视理论的样子~~要知道~~虽然理论和实际有时是有差别的,但实际总是会无穷接近于理论的结果,直至最后理想的状态下,你才会听到完美的声音
TOP
5#

干脆,您把有关“窗函数”的内容精要地介绍一下吧,
TOP
6#

我不仇视理论,况且,我前面也曾经提到过“矢量算法”,尽管不明就里,也希望能够有结果。听你讲,准备看书学习,为了效率,烦请提供书名?!——先谢谢兄弟,我的理论水平真的有限。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7#

http://jwc.seu.edu.cn/xuyue/wl04/s6.6/experiment/exright3.htm
面以设计线性相位FIR滤波器为例介绍具体的设计方法。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通常采用窗函数法设计。窗函数法设计FIR滤波器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给定的滤波器技术指标,选择滤波器长度N和窗函数ω(n),使其具有最窄宽度的主瓣和最小的旁瓣。其核心是从给定的频率特性,通过加窗确定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序列h(n)。工程中常用的窗函数共有6种,即矩形窗、巴特利特(Bartlett)窗、汉宁(Hanning)窗、汉明(Hamming)窗、布莱克曼(Blackman)窗和凯塞(Kaiser)窗。
TOP
8#

虽然预主题不符
既然提到数码技术的趋势未必能逆转和电子分音技术的好处,何不用数码分频, 做到完全线性和0失真(在数码领域)。

http://www.stereophile.com/shownews.cgi?969
http://www.stereophile.com/showarchives.cgi?744
http://www.clarityeq.com/
http://www.ipl.iit.edu/IPL_papers/SP99.PDF
http://home.pacbell.net/donwm/
http://www.audigo.com/docs/digxover.htm
http://www.tbrowne.demon.co.uk/comp/projects/speaker.htm
http://hook.pz.zgora.pl/~ksozansk/files/ECCTD97.pdf
http://www.prosound.co.nz/index.htm?effects/alto-fx-page2.htm~mainFrame
http://www.altomobile.com/html/crossovers.html
http://www.proaudioreview.com/par/march01/KLARK-TEKNIK-DN9848-web.shtml
http://www.ashly.com/d_crossover.htm
http://www.labgruppen.se/lab.dsp.html
http://www.showco.com/products/DCS/
http://www.uslinc.com/products/xta.htm

成品:
http://www.meridian.co.uk/p_d8k.htm
TOP
9#

l版,劳动您老人家了?不好意思!!赫赫。我可很懒,细细声问一句:在这个窗下,取样频率不固定吗?还是已经可以由声音本身去控制取样?哈?
不过,我也是觉得,对于听音乐,也许cd标准本身已经很完美。数码音源完全可以骗过人的感观,将来还会不断取得我们意想不到得进展——波形无限圆滑、耐听!!——这是“窗”的功劳。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10#

你可以找一下《信号与系统》,属于最基础的教材,然后你参照一下数字信号处理,这样你就会对数字多一些了解,呵呵,可以去读研究生了。“在这个窗下,取样频率不固定吗?还是已经可以由声音本身去控制取样?”事实大概就是这样,由声音本身去控制采样,采样频率一直就是固定的。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信号或则和信号就是一条直线,你去观察频谱的话,会看到它的频域是无穷的,这时,在时域中的窗函数就派上了用场,时域的相乘等于频域的相加(参照卷积定理),所以你只需把你所采集到的信号加上这一段时间对应的无穷的频域就行了,而这一段,很高兴的说,我们不用采集,因为我们可以计算出来。可能你也能看出来,对于未知的声音来说,只能用足够高的频率取采样,除非你已知道这段声音的所包含的最高频率:(所以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但这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因为我们所说的是数字采集的信号能不能完全去代表了模拟信号。还是通俗的来说,只要你采的信号足够密集,就能完全代表了模拟信号。像方波那一种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什么信号在某个时间点上既是一个值又是另外一个值(不要提什么量子理论,不确定之类,时间划分到无穷小时候怎么样,我#$%#$%)。而这个密集的程度,取决于信号的频率,就这些,就此打住。这些必然有些纰漏的地方,原谅则各^_^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