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着科学的名义行伪科学之实的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查看: 14170|回复: 46
11#

kyo2k 在 2003-12-26 15:00:4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3-12-24 4:33:49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3-12-23 17:39:08 发表的内容
[quote]kyo2k 在 2003-12-23 9:22:36 发表的内容
[quote]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只要数字采样频率是模拟量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数字就能完全表示此模拟量。这是“采样定理”,整个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死咯!!如果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是这个,而音频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个,哪哪哪,我们的期待不就落空了???——这是不可能的时,实际需要会改变一切。

用一个领域的标准(而不是理论)直接套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上,这就是典型的产生“打着**,行**之实”的思路。——回头是岸!!![/quote]

请不要把音频神化了,声音只不过是一些不同频率的组合罢了,而任何形状的波形都能通过复利叶变换转换为若干正弦函数的组合,而你只要有大于这些正弦函数的最高频率的两倍速率采样得出一系列采样点,就能通过复利叶反变换得出此波形。而且这是理论(不是标准),属于最基础的那种理论,你有兴趣可以通过参看有关的物理书籍。另外,早期(包括现在也是)所用的数模转换原理只是简单的不停的输出电压,没有应用的此理论,所以才会让人以为数字转换只能无限接近模拟信号。[/quote]

对你的这种讲法,我连书都不用番一下就着到反驳的理由了。我们讲的是某一个割裂、单独的声波吗?我们讲的可是音乐!!!!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声音!!!!——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开始,如果在此时取样刚好没有进行——?????怎么办???!!!!!!
还是那一句:回头是岸!——这仅止于理论的认识,没有其他。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12#

KENTRYFO 在 2003-12-24 4:33:49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3-12-23 17:39:08 发表的内容
kyo2k 在 2003-12-23 9:22:36 发表的内容
[quote]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只要数字采样频率是模拟量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数字就能完全表示此模拟量。这是“采样定理”,整个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死咯!!如果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是这个,而音频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个,哪哪哪,我们的期待不就落空了???——这是不可能的时,实际需要会改变一切。

用一个领域的标准(而不是理论)直接套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上,这就是典型的产生“打着**,行**之实”的思路。——回头是岸!!![/quote]

请不要把音频神化了,声音只不过是一些不同频率的组合罢了,而任何形状的波形都能通过复利叶变换转换为若干正弦函数的组合,而你只要有大于这些正弦函数的最高频率的两倍速率采样得出一系列采样点,就能通过复利叶反变换得出此波形。而且这是理论(不是标准),属于最基础的那种理论,你有兴趣可以通过参看有关的物理书籍。另外,早期(包括现在也是)所用的数模转换原理只是简单的不停的输出电压,没有应用的此理论,所以才会让人以为数字转换只能无限接近模拟信号。
TOP
13#

kyo2k 在 2003-12-23 9:22:36 发表的内容
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只要数字采样频率是模拟量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数字就能完全表示此模拟量。这是“采样定理”,整个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死咯!!如果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是这个,而音频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个,哪哪哪,我们的期待不就落空了???——这是不可能的时,实际需要会改变一切。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14#

KENTRYFO 在 2003-12-23 17:39:08 发表的内容
kyo2k 在 2003-12-23 9:22:36 发表的内容
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只要数字采样频率是模拟量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数字就能完全表示此模拟量。这是“采样定理”,整个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死咯!!如果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是这个,而音频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个,哪哪哪,我们的期待不就落空了???——这是不可能的时,实际需要会改变一切。

用一个领域的标准(而不是理论)直接套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上,这就是典型的产生“打着**,行**之实”的思路。——回头是岸!!!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15#

KENTRYFO 在 2003-10-22 7:59:09 发表的内容

??
TOP
16#

KENTRYFO 在 2003-10-2 8:13:32 发表的内容
摩兄点题正确,好!打着科学的名义行伪科学:
2、中国的电子分音产品的出现晚了15年!!
电子分音效率高,控制好,是有科学根据的。早于上世纪90年代,发烧友已经共知。也已经有好多人在尝试,却有一“名家”站出来说:电子分频,技术复杂,非普通消费者能玩!害人啊!!??什么非普通消费者能玩,电子分频可是解决电声转换瓶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对于被动分频,由于功耗低,同样靓料的情况下,成本可是轻多了。那“名家”言下之意似乎是“高科技”,其实质无非是指各频段的“等化”问题。本来也就算了,“名家”的言论却暗合了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重料搏重利”的思维,厂家出于“大投入、大产出、大利润”的原始思维形式,(恐怕是齐齐“吃着上”成了老土的“行规”)近十年内国内再没有电子分频产品的立足之地:动扎靓料贵机大利润。
   可知否?本来的“等化”问题,对于厂家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要是有需要,相对于前级、数码产品来说,都是模拟电路的调教问题,能够生产功放,就有力量去生产的(能否做得靓声的要求跟能否做得靓功放是同一技术要求)。在国外,电子分频早就被消费者所接受,而产品就更是音响产品的已成气候的分支。看我们的,直到“貌”的出现,竟可笑到设计出了雏形后,才搞清楚音色不对头是因为“等化”的原因!!!经过近一年的改进才有个谱。我们一些发烧友更厉害,抓住“貌”的一些问题,穷追猛打,把人家说的一钱不值。
    我不否认,貌可能存在着这或那的问题,甚至是有“取宠”的可能,但是“六声道”功放用于两声道却的确是妙着,更何况加上了电子分频。还有,人家可是顶着“违反行规”的压力推出的产品,有“卖点”的同时(我声明,我绝不喜款“卖点”),够勇气吧,也该当取得一定的领先优势。
   遗憾的是,“国产电子分频”由于人为地把科学道理“伪化”了而造成了“貌”这一“非hifi”消费品占得先机的可笑现状。


电子分频玩得好是很HIFI,更是HI-END,但很难玩好。不但复杂,而加重了功放的成本。一个被动分频器总比一台后级要便宜得多。电子分频我就玩唔起咯。
TOP
17#

科研级旗舰 在 2003-12-22 14:34:21 发表的内容
嘀咕 在 2003-10-5 9:38:58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一批离散的数值是无法完全表示一段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只能做到无限接近

当采样频率高到某个程度时,人耳应该分不出来了。希望数字采样技术特别是编码、解码和采样算法技术能有较大的进步


是啊,毕竟人耳分辨力有限,面采样算法可以无限接近模拟量,我想数码技术终有一天能达到LP的水平,更何况其易用性是LP所无法比拟的。
TOP
1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

随风 在 2003-12-22 14:17:38 发表的内容

电子分频玩得好是很HIFI,更是HI-END,但很难玩好。不但复杂,而加重了功放的成本。一个被动分频器总比一台后级要便宜得多。电子分频我就玩唔起咯。


假如考虑到分频后对後级全频线性要求降低的因素呢?
TOP
2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