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当代艺术的起源及发展的一些讨论。(多图哦。请畅入并欲所言... [复制链接]

查看: 12266|回复: 63
11#

TOM 在 2003-7-22 23:15:50 发表的内容
哦,这种事真是挺常见呀。

我孤陋寡闻,少见啦!
TOP
12#

我朋友是美院的,一直没机会向他请较.他可是康宝消毒碗柜外观的设计者.呜呼!他的外观设计的专利官司尚未完结!
TOP
13#

关于黄新波
黄新波(1916—1980) ,版画家。广东台山人。1933年入新亚学会传习所绘画木刻系学习。1934年参加左联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5年赴日本从事美术创作。1936年回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香港《华商报》记者。曾参与发起组织人间画会。建国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广东省画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第气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副主席、广东分会副主席。有画集《路碑》、《黄新波作品选集》、《新波版画集》等。
油画创作中的现代主义至20世纪40年代几乎销声匿迹,只有黄新波同时成为版画家和油画家,在20世纪40年代接续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成为独步历史的表现主义画家。
黄新波的作品如游丝一般把中国现代艺术从20世纪40年代牵引到20世纪70年代,就像其油画作品《种子》所描绘所象征的那样。坚持表现主义并把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某种结合,是黄新波对中国美术史的独特贡献。这一贡献表明黄新波是天才的画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战士或一个枪手。
TOP
14#

黄新波的一些作品。

卖血后  版画  1948年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2021523364132.jpg[/upload]


码头  木刻  1948年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2021534559970.jpg[/upload]
TOP
15#

“’85新潮”美术运动是怎样形成的?
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举办,这是一个标志。在此之前,艺术创作受群体意识的支配,尽管有被动和主动、不自觉和自觉的区别。而85青年美术活动从强调自我表现和艺术本体入手,逆反于封闭的儒家理性文化心态,从整体上和根本上对传统提出了挑战。’85青年美术活动借助于西方现代艺术,把社会反思迅速转化为文化反思,这其中有不少偏颇和失误,但它毕竟冲破了一统天下的单一模式,使中国美术从一种伪古典语言体系中挣脱出来,初步形成了现代艺术形态的分化。
’85青年美术活动基本上是两条线索发展的。一条从自我表现开始。“自我表现”的口号代表了青年画家在画坛上争取权利的要求,是对抹煞个体生命需求,忽视个人存在价值的旧传统和新传统的反叛和抗议,其中包含着年轻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诚挚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
从“自我表现”到“超越自我”,新一代的画家们力图在观念上继续深入。他们逐渐意识到个性并不就是听之任之的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自我意志的充满自信的判断力;并不就是表面形式上有别于旁人的非他性和超常性,而是以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为背景的感性活动;并不就是传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而是面对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阐释和抉择。作为个体意识的深化,其结果在更高层次上向群体意识,也就是人类意识回归。
另一条线索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索。这作为一种思想经历是新潮美术家们相当重视的。1980年-1981年老画家吴冠中针对“内容决定形式”这一约束美术家数十年的不成文的法律,大胆提出“形式是美术的本身”,“形式,它主宰了美术”的观点。他的理论是,“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不同意见争论的结果,使“抽象美”和“形式美”得到相当的肯定,这种研究成为青年美术活动呼唤艺术本体的先声。事实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同样是个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因为所谓艺术本体,是通过积累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创造出来的。
TOP
16#

泥塑《收租院》前言 (1971年版)
        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地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同志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别凶恶者。”解放前,四川大邑县大恶霸地主、军阀、官僚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刘文彩,依仗国民党反动政权,控制了一批反动武装,霸占了农民一万二千多亩土地和大量财富,对广大贫下中农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犯下了滔天罪行!“收租院”就是当年刘文彩剥削迫害贫下中农的罪恶场所。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向阶级敌人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配合亲人解放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遵照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伟大教导,革命文艺工作者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收租院”原址塑造出革命现代泥塑《收租院》。它以阶级斗争的历史事实为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尖锐的阶级斗争,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血腥罪行,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砸碎枷锁求解放,前仆后继干革命的造反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泥塑《收租院》,是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产生的崭新的无产阶级雕塑艺术,是向革命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所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剥削有功论”十分有力的批判,因而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批准,在国内外观众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这是一个创举,它将会对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早在一九六六年《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得到了肯定。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作过多次修改和加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革命现代泥塑《收租院》创作的成功,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它激励着我们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进行到底!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823364236414.jpg[/upload]

贫苦农民在地主走狗的逼迫之下,怀着满腔仇恨将一年用血汗泡出来的粮食运进“收租院”交租。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823374131270.jpg[/upload]

这一群贫苦的农民,老的老,小的小,扛啊,背啊,拉呀,推呀,把一年辛苦打下来的粮食拿来交租子,地主的狗腿子在旁边监视着他们。


下面这张相信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多少都会有印象吧。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823381867245.jpg[/upload]

这一家母子三人,寡母拖儿带女来交租,两个孩子饿得皮包骨,妈妈又饿又累,背上小女儿没奶吃,快要饿死了,可怜的大孩子哭喊着:“妈妈我饿啊!……”妈妈的心像刀割,眼前的阎王债都交不清,往后的日子怎么过?这满腔仇恨向谁说?
TOP
17#

如何评价泥塑《收租院》?
20世纪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艺术越来越受到政治功利的制约,艺术学院为俄罗斯学院教育所垄断,艺术创作越来越趋于被动。过多的政治运动僵化了艺术家的感觉和创造力,到十年“文革”中,人们记忆中似乎只剩下一种雕塑就是毛主席纪念像,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从产生到宣传,似乎都体现了这样一种所谓的真实观:政治需要是第一性的,历史可以据此加以取舍和替换,上井冈山也好,去安源也好,以政治形势而定,人选可以完全不同。董希文曾数次奉命修改《开国大典》中的人物。曾画过《刘少奇和安源矿工》的作者侯一民被勒令深刻检查,并受命再画《毛主席和安源工人在一起》。艺术家在如此环境中,哪里还有什么创作自由可言。
文革时期的中国美术界(也许还包括艺术界的大部分)是一片艺术家彻底失去自我,艺术彻底丧失本体的悲惨场面。这种状况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头几年亦很少有改变。中国艺术家离现代艺术已经太远太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产生了唯一一件自发性的现代艺术作品,泥塑《收租院》。
《收租院》出现在60年代中期,其创作本来出于忆苦思甜的教育目的。在四川大邑县刘文采庄园,当时为了进行阶级教育,由该院展览馆工作人员邀请当地的工匠来制作表现阶级压迫的作品,反映农民在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情景。他们借用川剧团演员装扮,然后根据化装场景来模拟塑造形体,力图在现场造成仿真效果。后来四川美院师生参与到这次创作中,在提倡“向工农兵学习”的口号下,学院师生的泥塑保留了民间工匠力图还原真实的许多做法,采取了尽可能逼真的种种手段。人物是真人大小,道具是真实物品:竹竿、箩筐、风车等等,而且,人和物品均放置在真实的现场之中。
这是一组大型的、人物形象众多的泥塑作品,一方面根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要求典型化,即有政治倾向性地刻画对象,把地主阶级塑成凶恶、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把农民阶级塑造成处境悲惨、表情痛苦和怒目相向,准备反抗的形象,表现了当时官方所强调的阶级斗争观念,使之成为所谓忆苦思甜的活教材。另一方面由于接受了民间艺人还原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把逼肖真实极端化,不仅采用了真实场景和真实道具,而且在雕塑创作中还力求使对象具有逼真感,人物一改塑造眼睛的办法,使用玻璃球来直接模仿真人。这样,泥塑《收租院》超乎作者的本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早于汉森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这是在中国本土自发产生的、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品。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原因之一是特殊的条件决定了对雕塑的现场性要求,这种现场性引动了民间艺人模拟真实的心态,使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自觉地越出了现实主义典型论的要求。社会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是经过政治倾向性矫正、经过典型化艺术处理的,它并没有客观对象的直接性。而正是对直接现场性的重视,使泥塑《收租院》具有了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的特征。
TOP
18#

这就是那幅《毛主席和安源工人在一起》的油画。今天看来,心中真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91842852239.jpg[/upload]
TOP
19#

不敢发烧 在 2003-7-18 10:52:45 发表的内容
记得念书时,老师要求画一幅冷抽象画,方形的,画完以后怎么看都不舒服,后经师兄指点,将画裁下来转了个90度以后,交了上去,居然得了个高分。。。。。。。。不可思议啊!!!!!!!!!

这就是“几何形抽象”。几何形抽象并不以自然物象作为基础,而是直接通过几何形的重组、拼贴和相互配置,便之产生新的形式结构。
TOP
20#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侯一民 油画 160×322厘米 1961年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917531199145.jpg[/upload]

《朱毛会师》  何孔德 油画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917545826619.jpg[/upload]
据说,这幅油画在文革期间也被下令修改过云云.....

《毛主席去安源》 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  油画 1967年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918115215858.jpg[/upload]
至今,为了这幅油画的所有权官司还未打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