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乃毁天灭地之器?(利用音频对录和数据分析破除玄学) [复制链接]

查看: 102176|回复: 228
41#

回复 32# HappyWater 的帖子

2016年都到了,还搞纠结盲听?168没这种风气的。还是回家电找铁饭桶join你个盲听plan然后开贴斗小啦。
TOP
4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5/12/29 0:07:00 发表
2016年都到了,还搞纠结盲听?168没这种风气的。还是回家电找铁饭桶join你个盲听plan然后开贴斗小啦。

兄台可能没看仔细,本帖自始至终谈的都是客观的数据分析,没有盲听。
你可以说我木耳,但是不能无视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09:05:40
TOP
43#

科学不太好玩……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0:52:57
TOP
44#

多个选择也不错

随性的随性
不随性的也可搞搞这个
TOP
45#

这个方法有意思,但有个问题,换线时明显的声音差别,这个只是心理暗示的影响吗?就不同线材可否多做一些测试?
TOP
46#

原帖由 lbbbq7738 于 2015/12/29 13:13:00 发表
这个方法有意思,但有个问题,换线时明显的声音差别,这个只是心理暗示的影响吗?就不同线材可否多做一些测试?

首先来说,很多线材是很昂贵的,不昂贵的拿来测试相信也难以服众。本次实验限于能力所及只能做到这里了。
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做一下实验,就拿各位自己手里的线材来比较,是心理因素还是客观现实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来说,根据电声理论我们知道,理论上说,传输线的阻抗只要足够小,即不会对声音造成可闻的影响。
所谓的“集肤效应”,“晶格边界反射”等说法,在音频信号频段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如同想用手持放大镜看见原子一样不切实际。
大部分线材在制作的时候就是以减小传输阻抗(可以用更粗的线,或者用银线等),减少接触电阻(插头镀金防腐蚀等)为主的。
同时,线材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厂家有意添加大量寄生电容,或有意增加阻抗(例如有碳素线、油浸线等),则会让声音造成明显的畸变。
这样做会让声音走形失真,且不可预期,因为他们从来不标注线材阻抗参数,这些厂家只是为求“变化”而加入“变化”。
同时很多人还将这种“失真”忽悠成“提升”,这显然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说,实际上皆符合理论预测。
但是只谈理论不拿出些实验数据来,很多烧友会半信半疑,认为与自己的“亲身感受”不符;
或有的朋友可能对理论的理解有偏差;再或有的烧友干脆不愿意探讨理论。
于是就有了本贴。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13:57:17
TOP
47#

回复 46# HappyWater 的帖子

未必准,不同的系统换不同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系统敏感动小小东西都有改变,有的换了都不明显。要看功力,环境等好多因数。总体来讲敏感的系统会比不敏感的的系统好声。如果你的系统能敏感到湿度变化有改变,和聆听位穿外套和脱外套有明显分别的,就已经不用再测试了,因为你的系统已经打得开了。
TOP
48#

一条传导线从几块到几万,十几万块,确实有意思!
TOP
49#

可预期(有方向)地让声音畸变,加营销方法就可销,的确是个现象!!!(音响主配件,总“金耳”选用)
无预期(没方向)地让声音畸变,也可销,也是现象......................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15:46:34
TOP
50#

呵呵,“金耳”还得有米,才能选用“高贵”的线材,并为付出金钱得到“发现”而沾沾自喜。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