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年-我的爱乐经历及音响发烧之路(多图) [复制链接]

查看: 38531|回复: 71
11#

痴迷

自从迷上古典音乐后,我开始疯狂地买碟(由于刚入门,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买的都是一些不知道演奏家的所谓“精选”、“合集”),继而买了很多关于古典音乐的书籍。每天下班后,都是日以继夜地沉迷其中。

慢慢地,对古典音乐的每个时代,对应的音乐家逐渐理清了脉络。然后从他们最著名的作品入手,一部一部地听。开始时还是比较喜欢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而后慢慢喜欢上勃拉姆斯,老柴,再到后期,爱上肖斯塔科维奇,马勒,史特拉文斯基等等。

喜欢的音乐的类型也从奏鸣曲,协奏曲,再到交响曲,然后又回到室内乐和艺术歌曲。

有些曲目很好懂,一听就喜欢,如贝多芬的“月光”;有些刚开始听不懂,甚至觉得很难听,如马勒的第八交响曲,但硬着头皮听了几遍后,再结合书籍的帮助,每每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懂了!

刚开始的一两年,分辨不出曲目演绎的好坏,甚至是差别。在听了一定的量后,(同时收藏的碟有了一定之后)就开始玩AB对比。同一首乐曲,同时对比几个版本。慢慢地,慢慢地,就听出区别了。再后来,就听出谁好,谁不好了。再后来,就听出谁好在哪里,谁不好在哪里。再后来,不作对比,也听得出一首乐曲的演绎好不好,录音好不好了。屈指算来,那应该是六七年后的事了。而收藏的CD,粗略算来,应该起码也过千了吧。

在这些年的听音乐过程中,慢慢地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如钢琴的吉尔列斯,阿格丽奇,古尔德,小提琴的大卫,柯岗,葛雷米欧,指挥嘛,当属萧提爵士为不二之选了。

每每静下来听音乐的时候,感觉离这些大师很近,恍如触手可及。能感受他们带来的音乐之美,更能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

人生在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责任,及为人夫,为人父后,听音乐的时间已经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每天晚上,当儿女家人都睡去后,总是会挑上一两张碟,坐在皇帝位上,冲一壶功夫茶,那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行文至此,恐怕会有版主要把此帖移到“音乐唱片”栏。请手下留情,因为跟着下来,就要到音响篇了。
1.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3/7/10 10:15:40 上传)

1.JPG

TOP
12#

上些图先,有图有真相。
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17:37 上传)

2.JPG

TOP
13#

这些年收藏的书籍,以及CD。
16.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3/7/10 10:23:49 上传)

16.JPG

TOP
14#

这些年收藏的书籍,杂志,软件。
22.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22.JPG

21.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21.JPG

2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20.JPG

18.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18.JPG

17.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17.JPG

16.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3/7/10 10:25:08 上传)

16.JPG

TOP
15#

在功夫茶的一斟一饮间足以细心品味岁月静好。
23.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10 10:29:09 上传)

23.JPG

TOP
16#

偶顶,楼主才是真正的音乐“发烧友”!
TOP
17#

好文。谢谢分享。建议精华。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8#

音响篇

入门

由于对古典音乐的痴迷,令我对音响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听大部头必然对音响有极高的要求。君设想,两个音箱,四个单元(通常),要还原几十件乐器以及音场,是多么不容易和神奇的事情啊。另一方面,许多音响器材的做工,设计,质感均达致极高水平,单单看着,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套好的音响会恍如被诸神施加了魔法一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把已然逝去的时光和大师们,又一一带回面前。

刚开始接触音响,是从杂志以及白天鹅音响展开始的,那时候基本上每听一套器材都惊为天人。(当然了,是和我自己的电脑箱相比)那时候穷,仅仅能把目标放在斯巴克,博良牧歌,原创这类的器材上。(并无对这些厂家不敬之意)后来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才发现音响这个江湖也是深不可测,海阔天空。

在我的发烧之路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由于不想引发不必要的纷争,此处称之为W君。W君古道热肠,人品方正,对DIY及音响技术颇有心得,最关键的是他的理性发烧观,无数次帮我悬崖勒马,避免了很多错误的投资;同时,在他的帮助下,我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而且投资回报率极高。现在,我们已从烧友成为茶友,酒友,以及无话不谈的好友!

我的第一套器材投入不大,仅在1万元以内:

CD机:马兰士CD4000 W君摩机版
功放:Wenzi 3000 (土炮)
音箱:城堡列治文3
线材:Markh自制线材

听感就不详细说了,总价还比不上人家一条线的钱。但我觉得,该有的都有了。最起码的是,它能让我享受音乐及分辨出不同录音、不同版本的区别。(这应该是HIFI器材最应该具备的功能吧)

但奈何发烧是条不归路。(这句话估计我还要再说好多次。幸好不是投稿,不会有人说我骗稿费)

列治文3毕竟是对小箱,在听交响乐时总是不能尽庆。于是在2年后换成了猛牌的落地箱(型号好像是202)。

如此又听了好一段时间。其实我的器材都是在十年间耐心物色的,一点都急不来。


---未完待续---
DSC00090.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3/7/10 13:08:06 上传)

DSC00090.JPG

TOP
19#

用心的帖子值得留名,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TOP
20#

十年啊,老烧。沉舟侧畔千帆过,新烧在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