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1#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8 21:38:00 发表 我认为先生是位认真对待发烧的朋友,故我愿和先生攀谈几句:一队箱子在小功率驱动状态下,音场便会靠前,声音“薄”缺乏纵深,这样乐器表面是铺得很开,然缺乏分离度,如此则层次感就没有了,“乐感”之类无从谈起。作曲家谱写钢琴协奏曲时,不会把主奏乐器搞的很大,可是现实中不少器材出来的钢协=钢琴主奏+乐队伴奏;这是背离音乐表达本身的。 |
晚上好07兄!
不用那么复杂,其实几样东西已经非常明确是B好的。
1、转录开头的弦乐起奏时,您觉得 A 像是小提琴群吗?倒像中提琴多些,其次小提琴的群体性去那了? 没啦!当年维也纳爱乐的水平是这个样子的吗?相反,B 就明显是带张力和穿透力的小提琴起奏,且群体协调性很好。这个已是《B》KO掉《A》了。
2、最重要的事情,您觉得 A 的琴音是 “ 贝森多夫 ” 钢琴发声的吗?A 转录由于整个频形向下坠,造成中低至低频段的量增加了不小,且瞬变也慢了,与此同时使中高至高频段的活生感 和 张力不足;最糟糕的事情是频形出现下坠的同时,使乐器 和 乐群的形体也同时发大;使一台本来是 “ 贝森多夫 ” 的钢琴几乎变成了 “ 斯坦威 ” ;好在,在几个连音那里还能微微听到 “ 贝森多夫 ” 钢琴特有的高阶锥音特征,否则我只会说这是用 “ 斯坦威 ” 钢琴弹奏的;这都是最大的问题。相反转录B,钢琴的发音明显是 “ 贝森多夫 ” ,且能发出 “ 贝森多夫 ” 钢琴特有的晶莹通透 和 爽朗。这是《B》彻底KO掉《A》的主因。
3、转录的中后段,低音部弦乐起奏时,您觉得 A 有没有一点质呢?只能说是 “ 一垢云 ” ;相反 B 在相对质感还不算很好的情况下,也是比 A 好得多。这里也是《B》KO掉《A》的原因。
如果听到 A 在频形上觉得正常,B过火,可以提示一下,你的系统中高至高音部过火了(这不等于是系统解释力高);其次,认为 A 音乐味好的,是否用日常听口水歌的口味来品监古典音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