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521#

我的Cello音箱放cello还是不错滴。哈哈................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八先生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3:09:23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522#

回复 491# 中山张 的帖子

原来张兄也是当年一起去罗大哥一起淘碟的“油仔”!幸会幸会!
想起当年去淘碟实在是很好玩的,那时广州就这么一家专做古典黑胶的。那时一收到有新货到的电话,通常立即就放下手头所有东西,骑上摩托车十五分钟赶到海印,最早罗大哥的唱片是放在海印广场的铺子上的小阁楼的,爬上那个空气不甚流通的小阁楼就会看到有十多二十箱黑胶唱片,当然通常新货也就5、6箱,我通常就用最快的速度翻一遍新货,将要买的唱片先放在旁边,然后再捧到楼下坐下来慢慢看品相.......只可惜那时对唱片的认识太少了,拣不到什么好东西。
TOP
523#

回复 522# linnsondek 的帖子

这个就不清楚了,回来就是这样的。封面是正确的,三张DD内容与封面所述内容一至,但标签为何这样写就不知道了。

但有一样可证明当时的工程师工作较马虎,这些错误都出。很容易就能证明他们做事马虎,钢模用“ZAL”代码?LONDON的黑胶为什么会在英国制版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2:52:3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24#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1:52:00 发表
性质应差不多,如果这3张DD当时做成45转的话,就更Hi了;可惜就是做了33转。


我当时试听的程序是这样的:将要制作黑胶的录音文件发给厂方(据说是老虎鱼),厂方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价钱,制作3--5个压碟的母盘,然后各压一张唱片,标上编号、数据......等等,寄回客户试听,当选好试听盘后,将编号告诉厂方,厂方才根据客户的要求压唱片。
当时试听的是3个模一共6张单面,虽然差别很小,但确实3种不同风格的声音。
以这种推断,估计当年也是这种做法,也就是说,所有相同曲目的工厂版都会不同声,虽然是头版,但不一定是最好声的那张。
TOP
525#

这可能是电台编辑放混了吧?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52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2:22:00 发表
以前有些“老人家”说:以下这张米国版DD很难找到,英国闪电RCA就更难、难、难了。小弟不小心在英国抓了一只“英国闪电、并带测速片”的回来。呵呵......

这张牛,光辉灿烂、电光火石!
美国的录音是应该找影子狗的。
TOP
527#

回复 526#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8-29 22:55: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1:52:00 发表
性质应差不多,如果这3张DD当时做成45转的话,就更Hi了;可惜就是做了33转。


我当时试听的程序是这样的:将要制作黑胶的录音文件发给厂方(据说是老虎鱼),厂方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价钱,制作3--5个压碟的母盘,然后各压一张唱片,标上编号、数据......等等,寄回客户试听,当选好试听盘后,将编号告诉厂方,厂方才根据客户的要求压唱片。
当时试听的是3个模一共6张单面,虽然差别很小,但确实3种不同风格的声音。
以这种推断,估计当年也是这种做法,也就是说,所有相同曲目的工厂版都会不同声,虽然是头版,但不一定是最好声的那张。


杰兄的说法很正确。这也是小弟一直进电台或试制版DD时担心的事情。以前听过有些试制版的确一般。但这套就好到出奇。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3:08:4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28#

我指的是工厂(测试)版,
电台版的话,已经是成型了。
TOP
529#

回复 530# 阿杰 的帖子

电台版的也一样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0#

回复 527# 八先生 的帖子

您好八先生。这《德九》可说是《德九》的皇了。这张电台版上段时间已锁定,现想办法怎样抓这张“电台妹妹”回来。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3:19:0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1#

回复 523# 八先生 的帖子

DECCA SXL 6426这张当然好啦。以前也很贵的,现在太贵啦,Decca二十大贵榜中有它的分。呵呵.........

八先生想Cello玩Cello呀?早说吧,明天来几张Hi Hi的Cello给您的Cello吧!!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30 00:28: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2#

回复 524# 我爱LP 的帖子

您是不是当年的“四眼哥哥”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01 18:12:4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3#

回复 528# 阿杰 的帖子

有时不一定的。如《白头佬》这张,杰兄觉得,米版“阴影狗”好,还是“英国闪电RCA”好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4#

《白头佬》阴影狗制板时有压缩,不及180g爆得狠。
英国闪电RCA老郭那就摆着一张,你不说我还不在意,为什么一直就没有去拿回来听听?
TOP
535#

回复 536# 阿杰 的帖子

老郭那张已卖了差不多3年了,品相一般,好似是Y拿了。啊一姐这么多年才见过两张。

我发现RCA 的米国演、录,在米国压碟发行的,70%比不上英国“闪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3:55:3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6#

请大家帮帮眼。



以下这张(搜寻无着、报导从缺)是刘老搞错了唱片编号(请参阅:图1中的246项),还是小弟误会错演、录版本呢?但这么近的时间应该不可能演、录两次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5:1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7#

有钱有时间就会玩
TOP
53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2:49:00 发表
这个就不清楚了,回来就是这样的。封面是正确的,三张DD内容与封面所述内容一至,但标签为何这样写就不知道了。

但有一样可证明当时的工程师工作较马虎,这些错误都出。很容易就能证明他们做事马虎,钢模用“ZAL”代码?LONDON的黑胶为什么会在英国制版呢?


不可能有这样马虎的错误。盘芯所有信息都说明这张其实就是PHASE 4 系列中杜拉第指挥NPO的德九,刻片师是L(很多早期PHASE 4录音都是他刻片的), 而克尔提斯/LSO的刻片师是G。ZAL是立体声刻片的代码而已。LONDON本来就在英国制版压片,与DECCA没什么不同。
TOP
53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3:43:00 发表


以下这张(搜寻无着、报导从缺)是刘老搞错了唱片编号(请参阅:图1中的246项),还是小弟误会错呢?但这么近的时间应该不可能演、录两次的!


这张SB是头版,而TAS上的LSB是七十年代的再版编号,其实是同一个录音。至于有没有重新再刻片还是仍然采用DECCA的原刻模就不清楚了,反正这张SB就已经很厉害了。
TOP
540#

回复 540# linnsondek 的帖子

这事情我也想了很久了。但包装封面的描述,的确与唱片的演、录一至;并且是我自己(全新)亲手开封的(每张碟的袋口封条也没被人动过,完好的)。这样才是怪事;这样的情况以前也碰到过,但很多小。这个也不好考证,只有当年的工程师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30 00:19:5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