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1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60475|回复: 1101
251#

多重复一片没错。
TOP
25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http://blog.sina.com.cn/jimwangny
TOP
253#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8-23 10:25:00 发表
To 名琴LP兄:

我相信你的讲法。前面那些评论海菲茨的琴声的那些评语,我看都是烧友烧昏头的胡话。

用低档次的音源器材难得好的结论。
TOP
254#

我们在这里一直强调信息量,看来明白的人真是不多。

你们所比划的是音乐载体(可以是LP、CD、数字硬盘),只是用于承载录音现场信息的平台,理论上来说这个平台越宽阔,所承载的信息就越多。
这就是你们所争论的高频极限是20KHz、40KHz和70KHz。
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注入,再大的平台也是无用武之地的。
再说说海飞兹的琴声,是在5、60年代用模拟母带记录的,当年发行的头版LP是最为接近录音原始的信息量。
而CD的大量普及是8、90年代,这中间相隔了30多年,原始记录的模拟母带已经退化,其信息量早已丢失得体无完肤了,就算用更好的承载平台,也无法完美地将他的琴声再现出来。
这就是录音信息(而非LP与CD)的差异!!!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1-08-23 10:54:58
TOP
255#

打岔一下:我不玩音响.不过现在有种使命感:把LP用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给数字化了!!!

留给以后的人.

所以,我的黑胶系统现在的使命是:模拟数字化的一环.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256#

256楼说得有道理。20KHz以上的东西说不清楚,不知道是否影响听感,影响多少。我觉得CD主要输在技术诞生的时间上。对于80年代以后的录音,个人以为听LP没什么必要。
最后编辑ray_ji 最后编辑于 2011-08-23 11:12:30
逗你玩儿
TOP
257#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8-23 10:58:00 发表
这个说得有道理。20KHz以上的东西说不清楚,我觉得CD主要输在技术诞生的时间上。对于80年代以后的录音,个人以为听LP没什么必要。




no no no .


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258#

同意富盛大哥的观点。

当年就是因为数字记录模式的出现,许多唱片公司纷纷把模拟母带的录音转为数字文件保存,
但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以16比特/44KHz(也就是CD)格式来保存。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当然比数码录音刚出现的7、80年代高出很多。
可惜就模拟黄金年代的录音来说,无论科技再发展、再先进,只能是无限接近Lp所记录的信息,
但对于一般的音响器材来说,已经足够了。
TOP
259#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8-23 10:58:00 发表
这个说得有道理。20KHz以上的东西说不清楚,我觉得CD主要输在技术诞生的时间上。对于80年代以后的录音,个人以为听LP没什么必要。

这就有点片面了。
要知道当时的记录模式是16比特/44KHz,相比现在的32比特/96KHz来说其信息量的承载还有一定的差别。
要想LP退出音乐承载平台,唯一的条件是诞生一大批超越模拟录音黄金时期的音乐大师、世界的顶级乐团全面的超越(最少是保留)当年的质素,
再用现在最高级别的技术手段来录制以及播放。
但以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来说,还有这种可能吗?
TOP
260#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8-23 9:19:00 发表
这个CD机是个小电脑,不算传统意义上的CD机。不过声音非常好,比它好的传统CD机没几台。

CD唱片上本来没有的东西,超采样升频处理的结果,与原始数据还是有差异的,有“美化”声音的嫌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