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晶莹通透、空气感十足的高音效果应该是录音制作的造假产物。 [复制链接]

查看: 12655|回复: 65
4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3-1 22:54:00 发表
现场声音的优势在于声音的撑展、流畅和衔接的自然连贯,乐器声无压缩、听感不压抑。

个人理解这种声音里面就含有亚光漆式的很多耳朵听不到的极高频和石头击落水中不见水花式的低频在里面,也是hifi系统追求的终极。
简单发烧
TOP
42#

回复 40#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根据"现场乐器是声音的原本,器材声音是我们需要的声音"观点,是否能说:我们在唱片中无法听到斯坦威、贝森多夫、法奇诺、瓜内利、斯特拉迪瓦里等特有的琴声,李赫特、鲁宾斯坦、米开朗杰里、海飞兹、拉宾等大师的音色更是无稽之谈了,对吗?
TOP
4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3-2 9:17:00 发表
根据"现场乐器是声音的原本,器材声音是我们需要的声音"观点,是否能说:我们在唱片中无法听到斯坦威、贝森多夫、法奇诺、瓜内利、斯特拉迪瓦里等特有的琴声,李赫特、鲁宾斯坦、米开朗杰里、海飞兹、拉宾等大师的音色更是无稽之谈了,对吗?

也无须走极端,不能复制,但可接近。
过份去刻意追求完全真实的还原,那是搞专业技术的方向和目标,听音赏乐,淡然些更愉悦。
TOP
44#

回复 43#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如果说我们难于还原现场声音指向性问题我同意,举例:一个孩子在地上玩铃铛,其声音发生源从地上开始,我们的音箱系统很难表现。但是上述问题作为发烧友是应该追求的,否则抱着3/5A之类音箱老去,会遗憾终生的。
TOP
45#

就不听音响了,直接拿两个铃铛自己完就结啦!
音响听不顺,就去听现场乐器,选择很自由的,相得益鄣,有的放矢,各得其所。
TOP
46#

回复 45#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我们这个论坛是谈音响发烧,音响系统听不顺就要自我检查、调试,发烧友的痛苦与乐趣也在此,现场乐器发声是我们考量音响系统标准之一,两者缺一不可。
TOP
47#

看了大家的讨论,很受启发。
有一点应该是共识的,就是重播是不可能完全重现现场的。

现场聆听和现场录音的直接对比,估计试验的人不多。去年,偶然的机会,做了一次试验。


一小妹会演奏古筝。某天和名琴兄到她店里,她正好来了雅兴,弹奏了几曲。我正好也带了个可录像的小数码相机。虽然演奏的水平不什么样,但熟悉的乐曲还很入耳。当即在她身后录了几段。半个小时后,回到家里。打开音响,重播录音。自己半信半疑,又听了几遍。结论是:太象现场了。琴腔的共鸣声,我们身后小水车的水声,还有街上的一阵汽车喇叭声,太象了。

过后我在想,一个小数码、一套DIY 系统和不专业的演奏。为何能象现场,能声声入耳。相反重播CD碟里同类乐曲,感觉不太爽。


附:现场照片



视频截图






TOP
4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3-2 11:00:00 发表
我们这个论坛是谈音响发烧,音响系统听不顺就要自我检查、调试,发烧友的痛苦与乐趣也在此,现场乐器发声是我们考量音响系统标准之一,两者缺一不可。

检查、调试器材,是用家都会去做的事。
强迫自己的器材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是不顺的根本原因。
听现场不是单纯的听!是享受表演--艺术家不是单纯的弹给你听,他是在表演,是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受。
你用器材放声的听和现场享受表演来对比,能是一回事吗?








现场是表演:眼神、表情、身形、光影、环境气氛等等的综合感觉;音响器材(非影音)只是听!
那就切准LZ的题最后回一句:
晶莹通透、空气感十足的高音效果并非是录音制作的造假产物!不单高音,包括中音、低音的效果在现场乐器声中自然而真实。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11:19:26
TOP
49#

回复 4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我们的讨论就此停止吧,再往下个人主观性就会彰显,无意。
TOP
50#

谢谢各位,小弟发的帖子其实也是很主观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客观依据。
说实话,这样的话题,我相信即使是录音师本人来也不一定就能百分百说的清楚客观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