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7561|回复: 288
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必将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笔。当时过境近,再回首时。泪眼朦胧中,有些人早已不在,许多往事也如雨过烟云。那年月是个纯真、欣欣向荣的年代。太阳是分外地明媚,美好的童年就在偶得了一块糖果的狂喜中实现着…

    相信许许多多人的童年都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渡过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玩耍。大人们则象孩子们似的工作、生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全国数亿人的唯一信息源。每天清晨,当街头喇叭里响起庄严的“东方红”乐曲时,“这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颂歌,可能是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中国大地的城市与乡村就开始新的一天。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0/20 19:18:0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 1# 万众 的帖子

坛子里50、60后的烧友不多吧,为这篇文章配两个图。
20091008503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0/8 11:15:36 上传)

200910085030.jpg

20091008503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0/8 11:15:36 上传)

200910085031.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0-08 11:15:35
TOP
3#

说回音乐,由于长期的信息垄断、让人无其它选择导致的闭塞,可想而知,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中期,从非官方的地下渠道辗转传来港台的“靡靡之音”时,让人何等的震撼和耳目一新,须知,那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我是广西人,当年反映壮乡山歌的影片《刘三姐》解禁时,那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的场面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迄今犹新……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0-8 10:33:00 发表相信许许多多人的童年都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渡过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玩耍。大人们则象孩子们似的工作、生活。

那是城里,乡村恐怕没那么美妙。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5#

回复5177兄及湲兄:

     168上50、60后确不多。从发言中即可明了。

   发这个帖不是想评论那个年月,历史就是历史。任你唱什么颂歌或悲歌,都是那样。只想完全从个人的视角回顾一下。如能引起某些人的反应就谢天谢地了。包括那年月的音乐。

   人生在什么时代,完全没的选择。可以选择的只有个人的心态,是可以以苦为乐,也可以视福为祸 。
在G弦上……
TOP
6#

是祸是福只有自己知道,幸与不幸也只有自己知道,
外人是无法从表面看出来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那是城里,乡村恐怕没那么美妙。


  以个人而言,以一个孩子的角度,那时的城里和乡村是安静、有序的。沒有选择也是一种生存状态。
   太多的选择与机会、也会造成太多的诱惑。而使人无所适从。
在G弦上……
TOP
8#

以个人而言,以一个孩子的角度,那时的城里和乡村是安静、有序的。沒有选择也是一种生存状态。
  太多的选择与机会、也会造成太多的诱惑。而使人无所适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ood
TOP
9#

怀念的可能只是自己的青春,哪怕是被糟蹋了,也是自己地青春。既然无法挽回也只好无悔。我想,这是对自己青春的尊重,不是对恶政的赞美。
TOP
10#

革命只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褒义词,而且还是有阶段性的。
过去,革命一词被无条件褒义化了,于是到了不合时宜的时候,还热衷于高喊革命。
由执政党来高喊革命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