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3”
当笔者由“下乡知青”考入地区“样扳团”,成为乐队一员时。样板戏便成为笔者工作与生活的核心了。当时正值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同一谱台的是一位西安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他学的专业是二胡。真是难为他,团里领导要他拉小提琴。记的在排练白毛女中八路军进扬各庄那段音乐时,小提琴声部是长时间快速十六分音符。这可难坏了他。他把每一拍的四个音符简化为二个,才勉强跟的上大伙。这个秘密当然我是心知肚明。其实,自已当时演奏这一大段快速乐句也很勉强。终于,没过几天,东窗事发了。我们身边的双簧管演奏员,一位总是严肃不拘谈笑的老乐手当众揭发了他。众目睽睽下,小伙子满脸通红的站起来,低垂着头。这件事在当时被视为政治态度问题。本来,团里的“军管会”,是要给小伙子纪律处分的,包括我这个知情不报者也要受口头批评的处分。后经戴着“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帽子的乐队指挥的周旋。小伙子才免于处分。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笔者,从此,起早贪黑,加倍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该乐队的支柱队员。而那个小伙子多年后调到某音乐学院,任=胡教授去了。一次,他在电话里兴奋的给我演奏了一段音乐,当时,惊的我半天合不上嘴。因为,他用二胡演奏了那段音乐。
做人做事一絲不苟,认真执着的性格作风,是许多与笔者同令人的共性。回想起来,那一代人在人生成长的初期,“样板戏”对他们的精神深层是会有巨大的影响。这些音符与亿万人的生命相伴,成为他们每天精神生活的最重要部分,喜怒哀乐,同叹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