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些音符…“之3”
样板戏与笔者更是有着命运之交的渊源。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笔者作为一名下乡知青去到一个有文艺宣传队的村庄。七八个人的乐队,十几个农村青年男女,居然要排演整出“智取威虎山”
每当夜幕降临,生产队部的大屋里,点燃着数盏油灯。白天的劳累和疲惫似乎让年轻人的热情赶走了。每次排练时,村里的男女老幼彻夜围在屋外,那个兴奋,那个热闹。象过大年三十一样。临到首演的当天,大伙才发现,剧中的“座山雕”还没有服装。即使城里有卖,生产队也拿不出钱。因为剧中不论正反派演员的服装都是自个做的。这个问题可难坏了大伙。眼瞅着开演时间就要到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座山雕”突然猛拍了一下自已的光头大喊一声:有了!当大伙醒过神儿来时,他已气喘嘘噓地从家里抱来一个白茬皮袄。把毛里朝外一翻,穿在身上。还真是匪气十足。这一招真灵,当“座山雕”出场亮相时,戏台下,村民们都齐声喝彩。当时,正值三伏天,一场戏下来,“座山雕”象从水里刚上岸似的。可只要一上场,“座山雕”身上就象穿了一件薄纱。那双小瞇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扬子荣”。
这段经历日后还常常在笔者脑中闪过,让笔者明白了。艺术不论雅俗,最重要的是一颗真爱的心。也让笔者明白了,欣赏艺术同样需要一颗纯真的心。否则就是做秀和附庸风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