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7628|回复: 288
191#

原帖由 乐韵飘飘 于 2009-10-13 12:50:00 发表
原帖由 vifone 于 2009-10-12 20:42:00 发表
“像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这类较为深刻的揭示中国人生存状态与中国人人性的艺术电影”,老实说,我从未觉得这几个电影是深刻的,拿到国外去,是赚取老外的眼球的,有点丢人了。
中国好的东西不少,不需要靠在老外面前撕破脸皮来出名!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哪怕很没面子。



哈哈!您的对立面众口一词地对您大喝一声:您肤浅了!忒嫩了!
超级歌剧迷
TOP
192#

跟万兄谈一谈我理解的周杰伦。
“周杰伦一人能代表华人流行音乐的潮流?”没错。之前我没有接触他的音乐,以为不过是少男少女的偶像产物。后来因为要写他的碟评,很认真听了他的所有专辑,看法改变了。
流行音乐,虽然歌手“你方唱罢我方唱”,但是那都是个人表演。对于周杰伦来说,他的作曲、演唱和编配,都代表华人流行音乐的最新潮流。
这个观点,不是我自己一个人持有。我跟《月亮之上》曲作者聊过,他也说出这个观点,而且也是深入了解之后说的。
他还说到,之前不断扒港台音乐,渐渐掌握一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才认识到周杰伦的意义。这一切跟我居然完全吻合。
TOP
193#

原帖由 乐韵飘飘 于 2009-10-13 13:07:00 发表
原帖由 chiphi 于 2009-10-12 23:43:00 发表
中国很多贪官和有钱人的家属都送去美国了

善于藏污纳垢和自由,不是一样的概念吧……

我举这个例子恰好说明了贪官们也知道美国是个自由的好地方,要不然为什么不留在天朝生活呢?

兄台,他们如果留在天朝很可能已经被抓起来毙了,人家那叫避难,不是追求自由哈,我想您误会了~~~
而且,他们去了所谓的“自由之地”之后,地球上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今生再也不敢踏上。不知道这类人和我们相比,谁更自由~
TOP
194#

跟万兄谈一谈我理解的周杰伦。
“周杰伦一人能代表华人流行音乐的潮流?”没错。之前我没有接触他的音乐,以为不过是少男少女的偶像产物。后来因为要写他的碟评,很认真听了他的所有专辑,看法改变了。

    听你这么一说,俺还真的好好反省一下。首先承认,对周杰伦现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而且从未认真听过他的歌“也无有一张CD”,更别提他的所有。第一个主观成见便是:唱戏没嗓子,钉鞋没掌子的想法做怪。看来,他是有实力的。“知道他自编自弹自唱的”。

    很想看到你对他的那篇评论。以便了解这方面的空缺。你可专门开帖,网上谈国内目前流行音乐的几乎空白,但这其实是平日最多听的到的音乐。
    我很喜欢谭晶,腾格尔,认真听过。下过不少功夫。谭是山西太原人。腾干脆是俺老乡。对他们的底熟。也在当地电台、电视台做过介绍。
    论坛上估计百分之九十七、八的人是喜欢外国古典音乐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巴洛克到后浪漫这一段。“个人感觉”。谈现代的就少见。谈中国音乐也少之又少。
   真是令人费解。中国音乐真的不好听吗。

    兄的这一警言,十分感谢。提醒了我眼晴别只望空寂的天空,而忘了自巳站立的大地。
在G弦上……
TOP
19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6#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10-8 18:18:00 发表
我曾用四句话来形容我这个年龄的人“生下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就待业”。


原帖由 挠挠 于 2009-10-8 23:24:00 发表
---B老师难道是51年生,77年上大学。
年轻不小但未对这年代有深刻记忆的人,还是要说一句:谁会说三四十年代的德国,或是5,6十年代的中国,其社会乱象不是大众自己的选择呢?(无论当时是否被洗过脑,而现代社会谁又能说没被社会主流价值洗脑呢?)  

“生下来就挨饿”,应该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人,楼主倒有可能是51年前后的。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97#

还有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虽然不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也算二线“样板戏”吧。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98#

原帖由 亚河 于 2009-10-14 15:57:00 发表
还有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虽然不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也算二线“样板戏”吧。

加上《鱼美人》,这5部芭蕾舞剧,当年看过N次现场。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99#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200#

关于周杰伦,找到一个文件,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的定稿。

周杰伦用一种自然率真的方式流行。
周杰伦成名略早于阿杜和刀郎。刀郎用他没有多少质感的高音悠悠扬唱那种可以叫做怀旧的小情小调,而阿杜的沙哑的嗓音具有一种双重特点:表面上那种细细的沙哑颇有小男人的准阳刚,其实更多是一种精致的娇嫩欲滴的时髦。换一种说法,刀郎用向后看的方式让他的音乐获得一点深度,而阿杜音乐中,崭新的时尚元素,给流行音乐增加了新的含义。
在这两位渐渐褪色的时候,周杰伦却还如日中天。与前者相比,周杰伦没有艳惊一时的风格,更多的是,周杰伦音乐中都经常表现出一种自然、率真和稚气,他言行举止有普通青少年所有的具体的细节,他有他自己崇拜的明星。和传统的“天皇巨星”相比,周杰伦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状态的一个人,就像在他刚刚发行面世的新专辑《依然范特西》中的《红模仿》中写的:“我坚持风格/我活在我的世界/谁都插不上嘴/唱反调/是我的本性/出其不意/是我的个性/就算我站在山顶/也只不过是个平民老百姓/但我的肩膀/会有两块空地/那就是/勇气与毅力”。
《红模仿》是他的音乐自传式的作品,作品之名显然来自法国一部描写巴黎著名夜总会的著名电影《红磨房》,既是对经典的一种解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解。
周杰伦音乐的魅力,首先来自他音乐创作本身。他的音乐结构精密,编配、和声技巧复杂而成熟,音乐元素来源广泛,既有黑人音乐的RAP(说唱),有R&B(节奏蓝调),也有拉丁音乐等世界音乐的成分,而他自己所说的“中国风”,也是他音乐元素的重要来源。他的“说唱”跟嘴皮子功夫更好的黑人说唱音乐相比,更具有一种时尚含义,包含更多的时尚元素、精神含义,具有主流艺术的技术甚至精神品质,而不是黑人说唱的那种更在意发泄、炫技、嚼舌和脏话连篇。  
新专辑《依然范特西》中,也有相当成分的说唱,和他的一贯处理方法一样,周杰伦的说唱很少单独成曲,经常是和几段优美的旋律组成一部作品,这使得他的作品摆脱说唱音乐那种喋喋不休的俗套而成为一部流行杰作。
因为他的音乐来源广泛,因此他常说的“中国风”就有特别的意义。《依然范特西》中,“中国风”的歌曲是《千里之外》,这也是这个新专辑的主打歌曲。“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这首“中国风”,他邀请另一位台湾艺人费玉清合作演唱,有一种浓情密意的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而《迷迭香》看上去是拉丁味道十足的音乐,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中国化趣味。而《黄金甲》的主题曲《菊花台》,也是一首将中国传统音乐趣味表现得很到位的“中国风”作品。
纵观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不管它采用什么音乐风格,大都能保持一种厚重感、平稳、深沉的感觉,同时出色的技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完整而且有相当的水准,这也许是他的音乐能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大派的重要原因。
周杰伦音乐的魅力,还来自的他的演唱。周杰伦没有嘹亮高亢的嗓音,他的歌喉也没有出色的磁性或金属般的质感,他的歌唱更多是依靠一种个性化的、自然率真的演唱风格完成其声音的塑造。比方,他可以用女声演唱(《霍元甲》),也可以用假声演唱,包括来自闽南语、日语甚至在发音上边缘化的语气词的灵活使用也使他的演唱色彩丰富。还有就是他独有的“撒娇腔”,比方《娘子》当中,周杰伦将他的撒娇腔发挥到了极致。《依然范特西》中的《后退》等歌曲中,还依然冷不丁地飚出几句假声,增加作品的表现力。而他对这些不论是假声、语气词的控制,还是撒娇腔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无懈可击、自成一品,装饰着他的平实质朴的嗓音,使他的演唱成为一种出类拔萃的时尚。
周杰伦的音乐魅力,当然更离不开歌词创作。歌词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的音乐的含义。周杰伦歌曲体裁很广,直接来源于各种历史、文化等诸多元素,即有异域风情(忍者,印地安老斑鸠,伊斯坦堡,米兰的小铁匠)、魔幻(《依然范特西-夜的第七章》,他假想自己是伦敦的侦探)、日常生活,也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在他的音乐中得到十分自然的表现,加大他音乐的厚重感。
《依然范特西》中,干脆就有一首《本草纲目》,“练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鹿茸切片不能太薄/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中国传统的经典,这他这里成为一个时尚符号。
事实上,不管是他的音乐、还是演唱,还是歌词创作,都是周杰伦现象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他的想象力,都在他的歌曲里用各种方式一一体现,他的音乐随心所欲却又严谨、精确,很多看上去不大规范的细节却在他别出心裁的且到好处的处理之下,成为一种生动的表现技巧,展示出一种恣意自得的玩耍状态,这合当代精神品格有很多相同之处。对于时下那些调子过高或者无病呻吟的歌曲,他的歌曲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很多梦想或者幻想和音乐趣味、审美趣味,成为当代一种经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