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8171|回复: 288
151#

呵呵,洛克的书名都被屏蔽了两个字。这就是自由。当然,论坛要生存,就必须服从某些潜规则,我能理解。
我曾为自己没有出生在像美国这样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因为只有自由才有艺术。
TOP
152#

     既然来此一聚,就是朋友。喜欢认真的人。
   关于对自由的论述,其实多如牛毛。洛克从立法的角度去定义。是从政治的角度看艺术创作活动而得出的结论。就不在此继续探究。
    俺以为真正看明白“自由”的倒是东方文化。涅磐才是最终的。这又扯的更远了。
    问题是,艺术珍品的出现其实更需要创作者心灵的自由。所以过往的大师们各个历史条件下都有经典之作。
    乐韵兄对民主的进一步的期盼就是我们更加民主那一天的希望。用一句老话: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超英赶美。
    “红旗颂”传达给我们的正是对光明不懈的追求和想往。
在G弦上……
TOP
153#

创作者需要心灵自由我是绝对认同的。正如我头像中那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一样,固守着身边的钢琴和心灵的净土,追求着自由的音乐理想,最终以死殉道。
至于你说的红旗颂,老实说,我没看过,我以为跟跟东方红一类的歌曲一样,看名字就没兴趣去了解了。
我曾为自己没有出生在像美国这样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因为只有自由才有艺术。
TOP
154#

原帖由 乐韵飘飘 于 2009-10-12 17:23:00 发表
创作者需要心灵自由我是绝对认同的。正如我头像中那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一样,固守着身边的钢琴和心灵的净土,追求着自由的音乐理想,最终以死殉道。
至于你说的红旗颂,老实说,我没看过,我以为跟跟东方红一类的歌曲一样,看名字就没兴趣去了解了。

有关《红旗颂》,原来我的看法和你一样,但是,静(净)下心来听了几回——我爱上她了!
有时候,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世界也会给同样的颜色。
同时,也建议你也静(净)下心来听了几回。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55#

“像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这类较为深刻的揭示中国人生存状态与中国人人性的艺术电影”,老实说,我从未觉得这几个电影是深刻的,拿到国外去,是赚取老外的眼球的,有点丢人了。
中国好的东西不少,不需要靠在老外面前撕破脸皮来出名!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哪怕很没面子。
TOP
156#

[quote] 原帖由 vifone 于 2009-10-12 20:42:00 发表
“像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这类较为深刻的揭示中国人生存状态与中国人人性的艺术电影”,老实说,我从未觉得这几个电影是深刻的,拿到国外去,是赚取老外的眼球的,有点丢人了。
中国好的东西不少,不需要靠在老外面前撕破脸皮来出名!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哪怕很没面子。

BRAVO!
有点常识和阅历的人都知道《活着》这个片子不会公映的。
TOP
157#

“老实说,我从未觉得这几个电影是深刻的,拿到国外去,是赚取老外的眼球的,有点丢人了。”
顶一个!
他们感觉不到。
TOP
158#

8个样板戏:



20091012509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0/13 15:39:58 上传)

200910125093.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0-13 15:39:58
TOP
159#

中国很多贪官和有钱人的家属都送去美国了

善于藏污纳垢和自由,不是一样的概念吧……
TOP
160#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0-12 8:07:00 发表
我至今无法忘记看完歌剧《江姐》之后的感动,其实这部歌剧整场就是在歌颂一种精神——在无边的黑暗中憧憬光明,并不惜为心中光明的梦想牺牲一切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看完这个戏我觉得,那时的人们应该比我们现在充实和快乐很多。

   这个敏感而深具理解力的年轻人“相对俺这老纳”终于使人们常担心的代沟不存在。这样去感受、理解艺术作品“不管它是经典巨作,还是一般水准的”确实正路。

哎呀呀,得到前辈认同,很荣幸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