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真相(三)——马勒作为最有力量的怀疑论者
我喝酒从来不超过15度,喝咖啡也就止于卡布其诺,不加糖是我曾品尝过的最大的生活苦味,这次阿巴多却借着马勒的手让我生生吞了4个大烟炮子,其对我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今早才恢复到原来的我——喝牛奶是牛奶味,吃面包是面包味。我借着下面这张碟——全套弥撒音乐,渐渐地把马勒打得千疮百孔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捡了回来,看看是人类的传统力量大还是马勒的音乐力量大。笛卡尔的怀疑直接导致了法国的大革命,上世纪初欧洲世界再次兴起一次甚嚣尘上的怀疑浪潮,其中最为大者,乃是超人尼采;但我得说,尼采由于其晦涩的文风并不为大众所知,他的怀疑也就只停留于书斋的圈子内,而且他在走向超人的路途中就栽倒在疯人院里,所以,他只能算一个准超人。真正成就了“超人”的,是音乐界的马勒,因为照某些朋友的观点,音乐是纯感性的,所以马勒就以其强有力的感性形式将他的怀疑没头没脑地倾泄给我们,——让我作个对比和参照,与他同时代的施特劳斯也算是个“不正经的捣蛋鬼”,但他的音乐变来变去却从不触及本质,所以他对我们以及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从不造成任何冲击和伤害,他在晚年更是老老实实地退回到古典美学的原则中去,中规中矩地为我们奉献他在心中体验到的和谐的美;瓦格纳雷声大雨点小,其实他内心深处无不维护着传统中的一切:听听《名歌手》中萨克斯的唱段“要尊重大师”,《唐豪色》中短短的“朝圣者之歌”就把我们带到一种动人的神圣中去而不能自拨。瓦格纳的主人公虽然有各种毛病——就如瓦格纳本人一样,却时时刻刻挣扎着向上走,他们的力量就磨折于这种向上的途程中,虽然最后可能没走到,但他们仍令我们感动。马勒不是这样,马勒的力量体现在怀疑,——马四只有一开始是亮色的,让我们怀疑这是莫扎特,但这太短暂了,马四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宣示着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无价值,而弦乐掀起的每一次亮相都宣告着一个一个世界的破产——不管它是现实的还是可能的,最后到第二乐章的结尾,这种否定将我们引到了一个黑洞——一个吸收一切光和一切有质量东西的黑洞,第三乐章使我们不能对他的这种怀疑再提出任何怀疑,——就这样,马勒在第四中成功地将他感受到的无家可归感传达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灵魂永世漂泊在他提供给我们的大地上。
-
-
IMG.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9/27 9:11: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