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收藏及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153895|回复: 366
31#

    儿不赚母丑,所有人类都具备的起码本性。如果母亲有缺陷,有病患。有本事的耒给出点力吧。

  介绍巴洛克音乐,歌剧本是好事,但如能介绍或研究,推广呼吁祖籍出生地的民歌、古曲更受人敬佩。

  在针砭族人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已的思维模式。是否是在指出自已的劣质。

  想想匈牙利人,柯依达、巴托克用尽大半生到老百姓中搜集不怎么高雅的民间小调。就明白艺术不是用耒装面子的。
在G弦上……
TOP
32#

回复 30# hofmann 的帖子

他们不“土”,我“土”;何必这么当真呢!您要是真88了,我还真有点“难过”,唯一能有点对话的也离我而去了,叫人好不“伤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3#
威傲音响

怎么Vivaldi_gu兄没有来参战?怪哉!

唉,我都被你们吵醒了,我睁眼一看,怎么Vivaldi_gu兄没有来参战?怪哉!我接着睡一下,大家和气一点,楼主拜托大家了!
TOP
34#

这究竟是唐朝的文化盛世,还是世界大战?

这究竟是唐朝的文化盛世,还是世界大战?我们就说音乐本身吧,不说别的!楼主拜托各位大侠了!对了,肯定不是什么唐朝的文化盛世,但也别互相攻击嘛。Vivaldi_gu兄呢,快来导入正题,楼主恳请你!
TOP
35#

俺现在听的碟,估摸着全中国听的人——专业和业余的全算上,应该不超过五个人

不妨这么理解,得吾垂青者,一人抵仨,堪我白眼者,万不抵一,所以必然是不超过五个滴
最后编辑fetonte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12:06:50
TOP
36#

另依晚生孔见,红发诸剧佳者极少,不听也罢,且红发之歌剧创作素无美誉,近年竟如此热门,乃是一不可解之怪现象。
TOP
37#

对于病入膏肓的人,不下猛药行吗?真是无知者无畏!!!!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9-4-13 9:36:00 发表
两位要推广古乐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两位的观点太偏激,所以这个帖子才无人理睬。“俺现在听的碟,估摸着全中国听的人——专业和业余的全算上,应该不超过五个人”,这样的话都说得出,俺只能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勇气可嘉。
TOP
38#

因为我是意大利国立音乐学院研究生院的在读博士,所以我有勇气,自然可嘉!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9-4-13 9:36:00 发表
两位要推广古乐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两位的观点太偏激,所以这个帖子才无人理睬。“俺现在听的碟,估摸着全中国听的人——专业和业余的全算上,应该不超过五个人”,这样的话都说得出,俺只能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勇气可嘉。
TOP
39#

怎奈曲高和寡,而非无人理睬!!!!!!!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9-4-13 9:36:00 发表
两位要推广古乐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两位的观点太偏激,所以这个帖子才无人理睬。“俺现在听的碟,估摸着全中国听的人——专业和业余的全算上,应该不超过五个人”,这样的话都说得出,俺只能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勇气可嘉。
TOP
40#

达味先生乃是专家,只着眼于Handel与Vivaldi,据在下所知,此二人的意语歌剧只能说当代录音较多而已,亦即风靡度流行度颇高,却谈不上十八世纪的"典型",学术须顺应潮流,乃至推动潮流,却不必顺应流行,如今的潮流是早期歌剧大复兴,但范围还是太小,面仍嫌太窄,Handel与Vivaldi的风靡也是有利有弊,利是唤起了爱乐者的兴趣,弊则在于他们两位的东西都是"非典型"的流行,对爱好者与研究者而言,不无误导作用,或以为这即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歌剧的一般面貌,这便大谬特谬了。故而依在下愚见,先生与其迁就市场效应与爱好者的口味,对此一二人作重点推介,倒不如将素日积累的学识博发出来,话题不妨张而广之,对整个十七八世纪意语歌剧的面貌作一全面概述,尤其是那不勒斯乐派诸家的作品,无论正剧喜剧,都是最标准的典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