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单的听音室 [复制链接]

查看: 21098|回复: 78
51#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8-11-19 11:34:00 发表
天花处理当然只是整个空间处理调整的一部分,当年曾经搞过几个很好声的听音室,最成功一间采用的就是轻质吊顶,原因也是因为层高较高,如果直接在顶部做二次余数扩散,房间高度比例就达不到最佳,至于成就优秀好听感我看还是多听一下现场,多留意一下我们周围的现实真声,才不至于走错方向!兄以为如何?

真希望有机会一起交流切磋如何才是合理的处理空间,怎样的听感才是属良好.
TOP
52#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刚刚从那边回来,听音室尚未完工……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53#

回复 11F guoki8 的帖子

请不要乱教人
TOP
54#

回复:简单的听音室

感觉不同能量大小的系统对于环境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吸虽然背景及定位较好,但是空气感缺少,特别对于石机系统,高频张力也不爽,但也不主张扩,还是“乱”来得自然些
TOP
55#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8-11-18 15:10:00 发表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8-11-17 18:48:00 发表
一相情愿!


一意孤行?!
广州海印在顶上加扩散板的多,但好声的还没见过!


顶这句话!!

我们的听音室不需要制造残响,而是要尽可能消除残响;

我们的听音室不需要人为的扩散与反射声,而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些混乱不堪的扩散反射声;

听音室的环境处理,就是要把所有的反射面变成吸收面,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不必争论;

目的就是期望听到更多的直达声,更少的反射扩散干扰声,从而让我们听到更多更真实的唱片源里的信息,而不是要让这些相对真实的“信息”带上房间的“音染”,破坏聚焦、定位、和声场、音色的还原。(尽管业余条件下我们很难完全消除“房间音染”问题,但是把所有反射面变成吸收面并尽可能消除这种音染,仍然是正确的“基本原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6#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原帖由 艾格丝通Eggleston粉 于 2008-11-21 11:58:00 发表
感觉不同能量大小的系统对于环境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吸虽然背景及定位较好,但是空气感缺少,特别对于石机系统,高频张力也不爽,但也不主张扩,还是“乱”来得自然些   


如果真的感觉“空气感缺少”,那应该是器材的“缺陷”引起的问题。环境吸收处理到位了,有这些问题出现时,加用“泛音器”之类的小道具等是可以进行适当调节改善的。环境本来就有太明显问题时,怎么搞都难!!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7#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完工了一半,不说别的,上几张图......
TOP
58#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在朋友的教唆下买了一台佳能50D加个红圈头试试手!(听音室外的景象)
TOP
59#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这种穿孔板的穿孔率是多少??感觉已经超过25%,穿孔率太高吸音效果会明显降低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

回复: 简单的听音室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1-21 13:20: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8-11-18 15:10:00 发表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8-11-17 18:48:00 发表
一相情愿!


一意孤行?!
广州海印在顶上加扩散板的多,但好声的还没见过!


顶这句话!!

哈哈......松兄好“执着”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