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quote]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9-30 18:02:00 发表
如果單純爲了音響效果而忽視了音樂的本質我想可能就是捨本逐末了。這話無疑是正確的,但似乎不應該安在
老兄我并无冒犯之意,可能我说的话比较绝对一点,我会注意些分寸.另外有些我可能匆忙之间瞎写的,没有写清楚.
但似乎不應該安在DG頭上,DECCA更合適,RCA和MERCURY也不離譜的。
关于这点,由于本贴是从4D录音重播引出的,而且主要好象是在说4D录音很牛,传真度高,我举那几家的例子基本上想说,在92年前TAS榜上以音效为准的录音DG似乎在那个年代不占便宜.DECCA在那个年代与EMI在歌剧上的成就还是比较被大家认同的,从5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末,DECCA的很多版本都是比较牛的,主要是由于其旗下聚集了帕瓦罗第\卡雷拉丝\巴拖力\萨色蓝\太巴尔第\负来明等一大批声乐精英.但是比较吃亏的就是手上没有太牛的指挥,就一个索尔第也不能天听用呀,早期DECCA还有卡拉杨但是后期就只有索先生一个人孤军奋战了....你威尔金森就是再牛没人能唱好你能录什么呀.DECCA有不少好录音,但是让人能记住的不多,能让人想起来的也都只能是一些里程碑式的东西,真正的纪念碑恐怕只有那套"尼不龙根的指环"了,可惜,我对歌剧不太感冒.....RCA的LIVINGSTEREO中也只有很小的部分是真正演录具佳的.
如果僅僅是因爲DG的某位藝術家不合自己的口味就說成是單純爲了音響效果而忽視了音樂的本質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这不是我的本意,可能是写的时候没有写明白.DG的录音我人为的分成几个阶段,只是本人自己随便分分的,没什么道理的.早期的荷花时期不少很有水准的东西,精品时期,演录都不错,推荐!录音没大特点,但是也没偏差,整体均衡.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老卡的时代,那年代DG就如同是老卡自己的公司,如果哪个月没老卡的唱片出来就感觉怪怪的,后期开始有新人介入,作品开始多员化.80后-90初数字录音的早期,开始数字时代,不少老录音开始重新数字化,不少是炒冷饭的东西.90初到200x,老卡OVER了,DG没的可吃了,开始多元化发展,开始商业化的捧人行动,我们的骄傲"郎郎"就是这一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新生代全面接管了DG,开始偶像化发展.
个人感觉DG现在签约的艺术家尽管是现在存活的牛人当中的顶尖分子,但是商业化偶像化的倾向严重.跟老一辈的艺术家好象没太大的可比性.
至於有人喜歡老錄音,這也無可厚非,就像有人現在依然喜歡黑白攝影一樣,都是個人愛好,但要說老錄音強於現在的新錄音就不太客觀了。
没有办法,大多数老录音的音效确实没办法说了,但是也有些半老不新的还是不错的,不如LIVING STEREO系列的一些东西,还有CHESKY从读者文摘搞的一些老录音,除了有点噪音,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两句别人的话我想引用下"1.你是听音乐还是听噪音.2.你把克鲁索给我叫来录个立体声录音让我听听".如果要是论音效新录音取胜的多,但是论演绎,我想老录音可能会比较占便宜,毕竟上世纪40-60年代是艺术的黄金时期,现在的艺术家可能更关系的是$
得罪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