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40805|回复: 238
191#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山河 于 2008-9-30 19:04:00 发表
还有圣马丁,马里纳,格鲁米欧,布伦德尔(名单不再列举)等等一批大师级演奏家在支撑飞利浦。。。


看看MOZART全集合里面都是谁在演奏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TOP
192#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老兄你知道里赫特在历史上的地位吗?这些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TOP
193#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quote]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9-30 18:02:00 发表
如果單純爲了音響效果而忽視了音樂的本質我想可能就是捨本逐末了。這話無疑是正確的,但似乎不應該安在





老兄我并无冒犯之意,可能我说的话比较绝对一点,我会注意些分寸.另外有些我可能匆忙之间瞎写的,没有写清楚.
但似乎不應該安在DG頭上,DECCA更合適,RCA和MERCURY也不離譜的。
关于这点,由于本贴是从4D录音重播引出的,而且主要好象是在说4D录音很牛,传真度高,我举那几家的例子基本上想说,在92年前TAS榜上以音效为准的录音DG似乎在那个年代不占便宜.DECCA在那个年代与EMI在歌剧上的成就还是比较被大家认同的,从5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末,DECCA的很多版本都是比较牛的,主要是由于其旗下聚集了帕瓦罗第\卡雷拉丝\巴拖力\萨色蓝\太巴尔第\负来明等一大批声乐精英.但是比较吃亏的就是手上没有太牛的指挥,就一个索尔第也不能天听用呀,早期DECCA还有卡拉杨但是后期就只有索先生一个人孤军奋战了....你威尔金森就是再牛没人能唱好你能录什么呀.DECCA有不少好录音,但是让人能记住的不多,能让人想起来的也都只能是一些里程碑式的东西,真正的纪念碑恐怕只有那套"尼不龙根的指环"了,可惜,我对歌剧不太感冒.....RCA的LIVINGSTEREO中也只有很小的部分是真正演录具佳的.

如果僅僅是因爲DG的某位藝術家不合自己的口味就說成是單純爲了音響效果而忽視了音樂的本質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这不是我的本意,可能是写的时候没有写明白.DG的录音我人为的分成几个阶段,只是本人自己随便分分的,没什么道理的.早期的荷花时期不少很有水准的东西,精品时期,演录都不错,推荐!录音没大特点,但是也没偏差,整体均衡.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老卡的时代,那年代DG就如同是老卡自己的公司,如果哪个月没老卡的唱片出来就感觉怪怪的,后期开始有新人介入,作品开始多员化.80后-90初数字录音的早期,开始数字时代,不少老录音开始重新数字化,不少是炒冷饭的东西.90初到200x,老卡OVER了,DG没的可吃了,开始多元化发展,开始商业化的捧人行动,我们的骄傲"郎郎"就是这一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新生代全面接管了DG,开始偶像化发展.
个人感觉DG现在签约的艺术家尽管是现在存活的牛人当中的顶尖分子,但是商业化偶像化的倾向严重.跟老一辈的艺术家好象没太大的可比性.

至於有人喜歡老錄音,這也無可厚非,就像有人現在依然喜歡黑白攝影一樣,都是個人愛好,但要說老錄音強於現在的新錄音就不太客觀了。
没有办法,大多数老录音的音效确实没办法说了,但是也有些半老不新的还是不错的,不如LIVING STEREO系列的一些东西,还有CHESKY从读者文摘搞的一些老录音,除了有点噪音,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两句别人的话我想引用下"1.你是听音乐还是听噪音.2.你把克鲁索给我叫来录个立体声录音让我听听".如果要是论音效新录音取胜的多,但是论演绎,我想老录音可能会比较占便宜,毕竟上世纪40-60年代是艺术的黄金时期,现在的艺术家可能更关系的是$

得罪得罪了
TOP
194#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吕光鲜 于 2008-9-30 21:53:00 发表
老兄你知道里赫特在历史上的地位吗?这些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老李先生也是牛人,但是这世界牛人也很多,暂时把他给忘了,记性不好.....

那家伙的拉马二很牛的,另外他的练习方式和录音方式也相当的牛,对他完全没有贬的意思.牛人太多,我记性又不好,没办法了

在这声明下,没有贬任何人的意思,不管是DG的还是其他公司的,这世界上牛人太多,要是都举一遍我就翘辫子了.
TOP
195#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DG,EMI,Decca, Philps,四大公司中DG的乐手大牌最多,早期的DG唱片让人不满意较多,又干又硬,下盘少,好的不多,Philps一流乐手少,但它的唱片饱满,温和,下盘好,和现在DG比透明度稍差。DG现在录音很好又有透明度,又饱满,可是现在乐手和乐团好想不如以前。
TOP
196#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7#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其实大量的历史录音都是很珍贵的,哪家公司的都非常的珍惜,在心中没有什么分别,DECCA的可能更入心些,DG老版、新版都有大量非常非常优秀的录音。新录音应找啊巴多、巴论博依姆指的就好,老版就很多大家都有心得的。
还有就是,古典的东西通常没有谁有能力能全部收集,曲目版本实在太多了,故我们都是寻找全人喜好的版本购买,但是,还是应该分清各时期的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等的历史地位(或称排位)再做评论就样就服众了。如小提琴家中的大卫、科岗、海飞兹;钢琴家里赫特;指挥家莱纳、瓦尔特、富尔特文格勒等,就些人是老一辈的宗师级人物,不是同时期其他人能比的。
评论版本,放得好与不好心得都不一样,评论乐手,又各有所爱,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境界和理解的问题。
看着很吃力。我认识非常有限,望老烧们指正。
TOP
198#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8-9-30 20:29:00 发表
DG 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有用众多大师,在这一点上可能无出其右。
但是录音质量从总体比例上来说不能称得上出色。也不像Decca,EMI等公司拥有一批可以载入史册的录音师。要说平衡自然,Hyperion, Decca, Philps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音色。

4D也不是张张都好,很多也是味精加多了,穆特那张,天下哪有那么大的小提琴,呵呵。

穆特那张只能说是她拉的动作幅度太大,并不等于小提变大了和加了味精。
沙汉姆那张动作幅度小得多,小提就是正常比例。
TOP
199#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山河 于 2008-9-30 23:46:00 发表
穆特那张只能说是她拉的动作幅度太大,并不等于小提变大了和加了味精。
沙汉姆那张动作幅度小得多,小提就是正常比例。


你去过音乐厅听过真实的一把小提琴和乐队的比例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这和拉琴的幅度没有任何关系,幅度再大,也就是那么一个大小的腔体发出来的声音,当然所有的协奏曲录音都会或多或少突出独奏乐器,否则太不过瘾。
但是穆特这张玩的有点过,显得品位不够高,哗众取宠。很多极细微的琴音细节由于乐队的存在和现场的距离,不可能在现场听到的,而近距离麦克风可以记录下来,后期制作的时候把它放大就显得解析力超好,空气感朝棒,很好听很过瘾,不过经不起推敲,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穆特的琴腔体积,比较一下Paganini for two里面的小提琴,就知道了,穆特的琴在这里似乎被安放了一个放大镜,这是4D乐队录音有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细节超多,但是似乎音场的还原上有扭曲现实的嫌疑,所以值得拿出来谈一谈。
LZ在开头提倡大家有条件的话,多去音乐会,一方面爱音乐本来就应该多去听现场,另外,就算只为了发烧,也应该多去。
TOP
200#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我对比听了哈根四重奏4D录音(1994)Paganini for two(1993)
穆特那张确实夸大了,高把位拉到天花板那么高,低把位拉得好象弯下腰。
不过音响笑果确实好。
听起来很过瘾啊!夸大有夸大的好处。
最后编辑山河 最后编辑于 2008-10-01 10:39:0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