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1827|回复: 84
51#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哎...商业炒作不代表艺术.....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52#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6-16 17:41:00 发表
唉,跟牛弹琴,和他们说这些干什么。后耒我有一套办法:嘿嘿…啊…嘿哩…再后来,03年连长三级工资,走人。
          和艺术政冶化相比,商业化不算什么可怕。



是啊,艺术商业化顶多看看郎儿作舞蹈,相比之下,艺术政治化的结果,则是扼杀整个民族的想象力。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6-17 11:23:45
TOP
53#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8-6-16 2:5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8-6-16 1:08:00 发表
我最近比较了两个国内重要的音乐家的两部作品,一部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感谢北京的newquantum兄赠送),一部是关侠的第一交响曲,若从市场化角度来说,......


“相对他的学术地位,老人的生活相当拮据,因此作为晚辈也曾谨慎地与他聊起是否考虑有限地从事影视音乐创作的可能,并以普罗科菲耶夫、柯普兰,普列文、基拉尔等人为例,不过老人流露出一些诸如年龄、相关知识以及原于学术金字塔制肘等顾虑,言语间似有一些无奈。”

无奈。
TOP
54#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6-16 17:41:00 发表
唉,跟牛弹琴,和他们说这些干什么。后耒我有一套办法:嘿嘿…啊…嘿哩…再后来,03年连长三级工资,走人。
          和艺术政冶化相比,商业化不算什么可怕。


“艺术政冶化相比,商业化不算什么可怕。”
万兄说得好。
TOP
55#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终于找到了答案,就在本网本栏的:兰德对中国现状的评估。
     不要怕人家说什么。自我剖折一下又何妨。
     一切行为总有它的深层根源。
在G弦上……
TOP
56#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我个人觉得有的朋友把“艺术的政治化”的负面作用给夸大了,凡事总有其两面,不可绝对化。譬如,6、70年代是一个政治色彩超浓的年代,御用艺术家们也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作品——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八个革命样板戏,且不论八个革命样板戏,单就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好像至今还无人超越。
说的不对,请砸砖!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57#

回复: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与笑天商磋。
  可以肯定的是样板戏为中西结合在音乐形式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推进作用。但要命的恰恰是为政冶服务,使这些作品徒有较完美的外壳而无艺木的内含。就以“红”“白”二剧讲,留在我们脑子中的是多个音乐片断。《而且有多个段子模仿的痕迹很明显》而没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整体音乐形象。他们的艺术价值无论那一部都无法与“梁祝”比。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当政冶家。商人、或者什么人把艺术当做工具时。艺术的灵魂就消失了。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个外壳。
    
艺术是自由心灵的欲求。任何强加在她身上外因、目的,都会便她失去魅力和生命。这也是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在G弦上……
TOP
58#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hoho~老兄似乎对八大革命样板戏并不熟悉~如图~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8-6-17 22:40:00 发表
我个人觉得有的朋友把“艺术的政治化”的负面作用给夸大了,凡事总有其两面,不可绝对化。譬如,6、70年代是一个政治色彩超浓的年代,御用艺术家们也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作品——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八个革......
1.jpg (, 下载次数:33)

jpg(2008/6/18 12:21:45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27)

jpg(2008/6/18 12:21:45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37)

jpg(2008/6/18 12:21:45 上传)

3.jpg

TOP
59#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hoho~为什么服务不打紧~有没有艺术生命那是时间说了算的~
能上论坛的朋友,我相信90%都不是从样板戏的年代走过来的~
在中国来说,样板戏比梁祝、贝多芬等等有着压倒性的群众基础~
咱们的父辈哪一个不会几段样板戏,能唱整出的都不乏人在~
留在他们心目中的东西,远远不止几段旋律。。。。。。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6-18 9:16:00 发表
与笑天商磋。
  可以肯定的是样板戏为中西结合在音乐形式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推进作用。但要命的恰恰是为政冶服务,使这些作品徒有较完美的外壳而无艺木的内含。就以“红”“白”二剧讲,留在我们脑子中的是多个音乐片......
TOP
60#

回复: 艺木商业化,太可怕了……

因本人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我没有水平从专业的角度来谈,但对于《红》《白》二剧自然有与专业人士不同的看法——
二剧从推行至今也有40多年,今天,它们在人们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依然喜爱,如同《梁祝》一样,虽说有当时的政治“强迫”的因素,但是,如果当时“强迫”的音乐作品不具备一定“艺术内涵”,今天的人们还喜爱它吗?打个比方,我平常习惯了光脚,突然间一定要我穿鞋,如果鞋不好,我会自己脱掉的。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