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52083|回复: 259
241#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音响系统出来的声音本来就是有错误和缺陷的,孰优孰劣无人能讲清的!
TOP
242#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音乐是如此主观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比较。

可以比的只剩下技术了,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有资格评价技术呢?郑的书对很多人真是救命稻草,没了这根拐杖,我不知道还有谁能说出多少东西来。可以说郑老无意间迎合了很多人的文化取向,一拍即合。
TOP
243#

回复: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原帖由 bbc4 于 2008-2-4 16:40:00 发表
音乐是如此主观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比较。

可以比的只剩下技术了,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有资格评价技术呢?郑的书对很多人真是救命稻草,没了这根拐杖,我不知道还有谁能说出多少东西来。可以说郑老无意间迎合了很多......


此帖的目的是聚集一些历史录音的同好,大家一起聊音乐.比较是难免的.
论坛的观点都是主观的.小提琴有四根弦,钢琴有88个键这些客观存在是不用上论坛的.
可比的只剩下技术?此言差矣.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君不见8,9岁拉帕格尼尼并不少见.但顶尖高手呢?拿现在流行的一批和老一辈的比较.差远啦!为什么?
我不是专业人士,因为爱乐而学了一段时间小提琴.郑首先是一位小提琴教师,而且是一位良师,在上音那会儿以专治"疑难杂症"闻名.乐评是退休以后的无心之作.佩服郑的一是其用通俗的言语化繁为简把一些专业的小提琴演奏技术普及给广大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二是他就"一代不如一代"(上面的问题,仅限顶尖高手)做出自己的诠释.我认为是完全站的住脚的.
TOP
244#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言之成理。

其实我对眼下录音修修补补直至白璧无瑕也非常厌烦,错音是没有了,可是音乐里面的文化也没有了。老录音在这点上是很大的优点。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老一代大师那种洒脱不羁的演绎,也恰恰是被海菲茨终结了,从他以后,主观的浪漫的个性化的演绎越来越少。这几天一直在听艾尔曼的立体声录音,有些地方简直是令人喷饭,但是绝对扣人心弦。

我个人认为造成今天的演绎千人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CD的产生,今天的艺术家,不会象前人那样读乐谱、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哲学这些,大量的时间是用来听CD上别人的演绎。因此很难产生自己的观点。

但是从听音乐这个欣赏过程来说,我还是会用80%的时间听新录音,因为它们无论如何都更接近于音乐本身。用闷声闷气的历史录音欣赏德彪西、马勒,绝对是违背了音乐本身要传达的精神。
TOP
245#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赞同楼上!
德彪西变化莫测的色彩,马勒庞大的音响建筑的确不适合历史录音。
TOP
246#

回复: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原帖由 bbc4 于 2008-2-13 17:06:00 发表
言之成理。

我个人认为造成今天的演绎千人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CD的产生,今天的艺术家,不会象前人那样读乐谱、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哲学这些,大量的时间是用来听CD上别人的演绎。因此很难产生自己的观点。


不知道您见识过几个“今天的艺术家”? 穆特带着手套在图书馆里研究贝多芬手稿你听说过没有? 哈恩mm在记录片里谈对着乐谱听海菲兹听说过没?他们自己独特观点您能分辨多少,以至于得出他们“很难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论?
TOP
247#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50年代以前的大师很容易形成独特的风格,甚至学派,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唱片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多,大家都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联系和揣摩,缺少交流,当然就会你拉你的,我拉我的,最多是偶尔的巡演的音乐会上跟国外同行交流下。

50年代之后的新生代,情况则完全不同,最顶尖的唱片已经是比较容易得到,而且也有很好的录音设备,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最新最完美的演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大家都往那个样子去学。这实在是有利有弊的,利,在于演奏家可以很容易的达成关于完美的共识;弊则是使得学派之间的区别变小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这其实是全球化趋势在音乐演奏界的一种必然的体现而已。

尽管区别变小了,但是,不同的演奏家,即便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决不会有两个人是完全一致的;更何况是顶尖一线的大师。在练琴的人看来,顶尖的演奏家,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说老实话,一个人如果无法从声音上区分这些一流大师,那么连票友都还不合格。
TOP
248#

回复: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原帖由 bbc4 于 2008-2-13 17:06:00 发表
言之成理。

其实我对眼下录音修修补补直至白璧无瑕也非常厌烦,错音是没有了,可是音乐里面的文化也没有了。老录音在这点上是很大的优点。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老一代大师那种洒脱不羁的演绎,也恰恰是被海菲茨终结......




艾尔曼的流浪者之歌,初听不止喷饭,几乎吐血,但越听越爽,但後来变了百听不厌.
TOP
249#

回复: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原帖由 bbc4 于 2008-2-13 17:06:00 发表
言之成理。

我个人认为造成今天的演绎千人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CD的产生,今天的艺术家,不会象前人那样读乐谱、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哲学这些,大量的时间是用来听CD上别人的演绎。因此很难产生自己的观点。


很多历史录音爱好者往往更加推崇海飞兹、梅纽因少年时代的那些录音,不能想象那种年纪的孩子会对历史或哲学有多少研究和思考,他们更多的只是凭借独特的天赋而已,而更重要的则是来自他们所处年代整体生活方式与人文气质的影响。

绝大部分"今天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著名到令普通乐迷心甘情愿掏腰包的艺术家一样也会去做各种功课的,而且现在可供研究的资料要远远比上世纪初丰富、准确得多。还有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那些被认为天赋异秉的音乐神童在其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基本不用靠听别人的唱片获得太多启示了......

比较可信的一种解释是,大部分今天的音乐家在其专业学习、训练时期所要面临的纯技术层面的挑战的确要远远高于历史以往。换句话说,现如今稍有名气点儿的音乐家所能完成的“难度系数”都要比历史上那些大师级的人物高得多。当然他们也必须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成长时期艺术个性塑造严重欠缺。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50#

回复: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其实这个标题本身就是病句,高保真的单声道不知道为何寿终正寝而让双声道取而代之了?还原汁原味呢,这可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呵呵。
喜欢单声道是个人的选择,只要不乱用词,你大可搞得更煽情,比如:单声道老录音是我的神啊,或者单声道老录音,陈冠希照片里的爱娇之类的都可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