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次尝到数码功放[乐林501进门]老天,这二十年我们都做了些... [复制链接]

查看: 35603|回复: 178
61#

听过夏普的一款数字功放(大约1w多)推pmc的ob1,声音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老板给我说可以和几万的传统功放比,我只好闭嘴不说。至少现在数字功放没有给我好印象。
TOP
62#

数码功放待益于电脑技术发展.比以前改善许多.但声音好与坏光看图下结论可不太好.最终以真身示人比较才好.扤是自己喜欢表现亦没不错.反正耳朵收货.
TOP
6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11-19 21:07:01 发表的内容
recorders 在 2006-11-18 15:58:04 发表的内容
tact sdai 2175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对得起价格,只是我的要求又高了


已经可以了


希望更好的时候就头疼了
TOP
64#

一对501定价多少?
TOP
65#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047264077.jpg[/upload]
今天搬到朋友家推他的老款B&W801[upload=jpg]Upload/2006111910481860006.jpg[/upload]
老乐林叔叔,老中新三代乐林汇聚一堂
TOP
66#

请看Jeff Rowland乐林的原厂回函

Q:如果机箱内的所有线路板通通来自ICEpower,你怎麽能够调配出Jeff Rowland扩大机的声音特质呢?

A:JRDG仅是将ICEpower技术当成是我们扩大机的元件,这意谓着ICEpower仅是内部元件之一,并非全部。这个模组也无法完全决定我们整部扩大机的声音特质,这可类比为汽车的引擎并不能完全决定一部汽车的所有性能。一部扩大机的整体声音表现与特质通常来自於组成扩大机的各种设计因素,所以没有二部扩大机的声音表现是完全相同的,除非所有的元件丶内部线材丶输入输出端子甚至物理结构与相体大小都完全相同。整体性的成就通常都高於个别部分的总和。

我没有尝试着要塑造出独特的Jeff Rowland之声,我只是依照从1970年早期开始我所精研出来的各项参数去设计扩大机而已,其结果就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我并没有特别为塑造Jeff Rowland之声而去做一些事,如果消费者喜欢我的产品,我很高兴;如果他们不喜欢我的产品,我也不会感到不悦。

Q:你使用ICEpower模组的原因是:因为成本低於你自己的设计?或声音表现好过你自己的设计?

A:在使用ICEpower之後,某些元件的成本可以降低,但真正的成本节省并不是那麽明确的。我的意思是节省成本并不是短时间可以明显看出的,例如ICEpower的效率很高,操作温度很低,对於主动与被动元件而言,由於没有处於高度压力状态,因此无论是可靠性或耐用性都几乎达到完美。这意谓着未来在供应链中不必面对售後服务问题。而且由於散热问题不必太在意,机箱也可以做得更小更轻,这些都是节省成本之处。
我从1969年开始,就把设计扩大机当做是我一生的志业,不过就跟任何人一样,当事业到达某阶段的顶点,或句点时,就必须走出下一步,这必须以智慧丶勇气与诚实去辨识出这个点顶的到来。大约四年前,当我发现我已经将现阶段传统线性扩大机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时,我感受到这个顶点已经到来。每一件事都会有它的极限,当极限出现时,也意谓着将会有新的突破。

「水到渠成」(When the student is ready the Master will appear),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引言,ICEpower大约在2002年好似为了JRDG而出现,我们是第一家将它用在扩大机线路上的Hi End音响制造厂家。藉着ICEpower模组与我们自己线路设计的整合,让整体线路构成高功率精确仪器扩大机,我们以它设定了好几种新产品的层次。

ICEpower在1990年初就开始发展,在AES音响工程协会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发表。经过这麽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有上百人经年在丹麦科技大学投入这项技术的研究,并且获得许多专利。它并不是另外一种D类PWM扩大机,而是成熟且已开发的技术,现在大量应用在工业界中。

所以,我目前的角色就是了解并整合很多工程师们所研究出来的这方面专业知识,并将这些专业知识用在音响产品上,这种音响产品仍然可以在再生音乐方面达到「现阶段最高技艺成就」的定义。人生苦短,我已无馀力於其他。
TOP
67#

jeff 在 2006-11-19 9:34:47 发表的内容
哎....这样的试听对比让我越听越失望,甚至最终是绝望.
新501在所有方面,任何环节都输给老款8,而且差距真的很"伟大",她保留了乐林精致透明的声底[但原先淡定内敛的透明感被不平衡,不合理地大夸张了,假饰过头],顶级后级应该具有的稳定,大气,宽厚更是荡然无存.
MODEL8是黄埔军校正规军,新501就像群穿着西装革履的游击队,毫不客气地讲;新501让乐林从HIEND退步成为HIFI,爱之深痛之切.
听501时,我完全以8为参照,大落差让人失望,但听那对丹麦beast时,我只专注于它本身的表现,在和自己器材的配合下,声音倒是非常能接受.
以上听感属个人观点,呵呵




看来数码技术运用在音响上还没有成熟,等几年吧。
TOP
68#

Wilmer威馬 在 2006-11-18 12:59:57 发表的内容
数码功放,不管什么 D 类、H 类、T 类。。。等等,正确说法应是开关式(SWITCHING)或脉冲式(PULSE)功放,因大部份此类功放其电路结构和工作原因根本和数码扯不上关系,暂时民用市场正式商品化产品可属於正式数码功放的应该只有 TACT 一个品牌,开关或脉冲式功放只是由於电路以高频操作,加上开关方式类似数码的 0 和 1 状态,才在坊间一直误称为数码功放。

:P

“开关方式类似数码的 0 和 1 状态,一直误称为数码功放”
我也好险被高手误导。
TOP
69#

jeff 在 2006-11-18 23:52:01 发表的内容
8和501就是2种不同电源设计的残酷比较


昨晚有事没能来听到残酷的结果
TOP
70#


Wilmer威馬 在 2006-11-18 12:59:57 发表的内容


脉冲式功放打从一开始其主要研发概念是建基於:
1)换能率高,每一瓦功率耗电成本低;
2)体积细小,每一瓦功率产成空间小;
3)产热量低,每一瓦功率散热需求低。
当然还包括成本低、可低压工作、便携等因素,但一切均并非建基在音质上的追求,最低限度不像 AB 类的出现是为超越 B 类音质、A 类也是为超越 AB 等等而纯为音质努力向前迈进,脉冲式功放基本上只印证了科技和商业的进步,但同时隐喻着文化和修养的退步。

quote]
[quote]jeff 在 2006-11-18 13:48:48 发表的内容

我一直在想是否要把它和乐林model8比较,就如威马同志所言"脉冲式功放基本上只印证了科技和商业的进步,但同时隐喻着文化和修养的退步"。二者就如同HIFI和HIEND之间的距离,细诉差别没有意义,就这个功放而言,我是非常赞赏的:有足够的功率,声音符合大多数人群的较高要求,能很直观地表现音乐旋律,魄力,价格的合理性让很多天价的东东只能以形而上的文化等概念来贩卖.
它让大家可以开心地在家里听一对已经推动的喇叭,非常爽...

只有听过才有发言权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