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十三交响曲:
这部创作于1962年的作品,是除了《第四交响曲》外,首演经历最为独特和稀奇的了,由于当局一而再的阻挠,对于这样一部男低音、男声合唱为主的声乐交响作品,首演在人员的选择上困难重重,先后遭到几位歌唱家和指挥家的拒绝(也都是迫于政治压力),最后终于在1962年12月8日由康德拉申指挥,格罗马德斯基任男低音在莫斯科首演。
这部交响曲别名又叫“娘子谷”,是肖斯塔科维奇根据苏联诗人叶甫图申科的同名诗获得灵感创作的。
娘子谷是乌克兰首都基辅近郊的万人坑,1941年德军在此杀害了三万多名犹太人,叶甫图申科通过这首诗揭露法西斯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但却受到二战后同样存在反犹问题的苏联当局“煽动民族仇恨”的指责。
本曲分为5个乐章,均是叶甫图申科的诗作。他们是:
第一乐章:娘子谷
第二乐章:幽默
第三乐章:在商店里
第四乐章:恐怖
第五乐章:名利
哈恰图良在听过这首作品后说:“第十三交响曲是作者通过音乐表达、体现观念的时代感情”——也就是呐喊出人民的正义呼声。第四交响曲是在时隔25年后于1961年重见天日的,紧接着肖氏在1962年写出的第十三交响曲,也许是想用明确的歌词和深邃的音乐把积累在胸中的潜台词向世人昭示。
着重说一下马祖尔指挥的纽约爱乐版:
[upload=jpg]Upload/2006112615385743627.jpg[/upload]
科特.马祖尔、纽约爱乐乐团、谢尔盖.雷菲克斯男低音、叶甫图申科朗诵,一看这几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强有力的组合带给我们的肯定是一个强有力的演绎,一开始就是诗作者叶甫图申科亲自朗诵的“娘子谷”,令人动容。以指挥德国浪漫作品闻名的科特. 马祖尔这次感情真挚的诠释,带给人强烈的音乐冲击。这张唱片是在他取代祖宾.梅塔作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数年之后才完成的。谢尔盖.雷菲克斯的男低音也可圈可点。
第一乐章由加了弱音器的喇叭和圆号开始,通过铺垫,逐步积累情绪,最后达到终将冲破束缚的程度。整个乐章是对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的控诉。
第二乐章,几乎是打击乐器在舞蹈。肖斯塔科维奇把它写成了欢腾雀跃的戏虐曲,象征人民的乐观精神。
第三乐章使用了以前较少使用的打击乐如木鱼等,描述了劳动人民在商店里的各种声音。例如,铁桶、罐头的磕碰声。是俄罗斯劳动妇女的赞歌。
第四乐章,叶甫图申科专门写了一首新诗——恐惧,音乐一开始,在提琴的持续音、定音鼓振音的背景下,大号奏出怪异的主题,它象征着恐怖的幽灵在游荡,紧接着昂扬的号角、整齐的男低音合唱表明了在恐惧面前人民不会屈服。
第五乐章始于长笛二重奏,然后是弦乐的间奏曲,以及震人心魄的铜管。。。最后通过强有力的赋格曲,长笛、弦乐、,然后是钟声,并在沉寂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