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论支点唱臂寻迹时的超距与侧滑。 [复制链接]

查看: 203351|回复: 615
1#

从测试唱片显示,黑胶唱片的父盘是采用正切刻片方式制作的,因此唱臂、唱头在寻迹时要最大限度地拾取刻片时所记录的信息,唱头的针尖、针杆也必须处于切点、切线。

要完全满足正切寻迹的话,大多是采用正切直线移动式唱臂。

由于刻片时刻刀是采用主动式横向移动,因此每张唱片都会因记录信息大小而设置不同的移动速度。

而寻迹时若采用主动式正切直线移动唱臂,很难满足不同唱片寻迹时横向移动速度的要求。

被动寻迹时,要2、3克的针压来推动整个唱头以及其移动装置的横向移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面临正确调整的困难。

所以我在这个帖子所涉及的是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的、寻迹时固定有效长度、固定补偿角度的支点唱臂。





分享 转发
TOP
2#

固定有效长度、固定补偿角度的支点臂在唱片有效信息范围的寻迹是圆弧移动轨迹,水平寻迹角度一直在变化,无法满足始终处于正切寻迹的要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减少变化幅度,尽量使唱头的针尖、针杆贴近切点、切线来寻迹。

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切线定理,支点臂若要完全按正切方式寻迹,针尖就必须沿着以轴距为直径的红色圆弧来移动,圆弧上每个点与圆心都为直角、也都是切点,不需要补偿角也没有超距。

但此时的唱臂是以轴距为蓝色半径来寻迹,从两条弧线来分析,外圈寻迹时的误差太大了,若要理想寻迹,有效长度就必须动态发生变化,使针尖能够按照红线圆弧来移动。



TOP
3#

从平面几何来看,寻迹时从外圈到内圈的这段弧线较短(也就是蓝线由R到B),而且半径越大、弧度变化越小,当然了唱臂太长,也会引申其他问题。

以常见的12寸和9寸臂为例,他的弧度变化分别是3度和4度。

也就是说,只要超距设置正确,再加上合理的补偿角的话,唱头的寻迹误差完全可以控制在90度±1.5度(12寸)和±2度(9寸)以内,基本上可以满足水平寻迹角的要求了。

我以下面的图来解释一下:这是一个9寸唱臂的超距设计图,蓝线是唱臂最大有效长度在唱片上的寻迹移动轨迹,红线是以轴距为弦、以67.6度为圆周角画出的圆弧,根据圆周角定理,红线上每一个点都对应轴距为67.6度的顶角,加上22.4度的补偿角后就等于90度,也就是说唱头针尖能够按照这条红线来移动的话,针尖、针杆在补偿角的作用下与唱盘正切。

我记得这个图是几年前回应某位网友不懂得什么是内圈优化的含义而画出来的,图上标有实际寻迹角度,加上22.4度的补偿角后就得到了外圈R的87.8度、外零点的90度、C点的91.7度、内零点的90度。

变化范围是90度正1.7度、负2.2度,变化幅度是91.7-87.8等于3.9度。

很明显是以最外圈增加了0.2度的误差变化,换来了内圈以及整体上较低的寻迹误差变化,这就是内圈优化的原理。




TOP
4#

为什么没人搞个伸缩臂设计,让它沿着红色弧线走呢?
TOP
5#

先鼓掌!!!


唱针(上文讲法)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理解,但又可能产生另外的误解。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02 19:15:49
TOP
6#

回复 4楼guoguo的帖子

从图上看,长度变化挺大的,被动式装置无法满足要求,主动式的话,又可能会带来寻迹上的不同步,轻则无法正确寻迹、跳线,重则会卡断唱针,得不偿失。
TOP
7#

回复 6楼阿杰的帖子

难怪只有单点、直切两种,楼主反复说这个基本原理,有何玄机吗?
TOP
8#

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超距尺,到底那一种才合适自己的呢?
其实他像买鞋一样,定好了各种规格后,大家就按自己的要求来购买。
鞋是带脚去试,超距尺则是按有效长度来选规格。
问题是鞋是否合穿自己可以感觉得到,而按超距尺调出来的水平寻迹角度,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相信大家都会很茫然。
但如果懂平面几何知识、会画图的话,问题就可以变得很直观。
超距尺一般有这几个参数:内零点、外零点、超距、补偿角。
我们以上面的图作思考,用唱臂有效长度画出寻迹蓝线,以轴距的两点以及内零点、外零点这四个点的任意三个来画出红色参考圆弧。
如果这四个点不在同一个圆上的话,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超距尺不适合你的唱臂。
满足上面的要求后,就可以观察红线和蓝线在唱片信息范围的重合度来做出判断了。
TOP
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0#

"支点臂若要完全按正切方式寻迹,针尖就必须沿着以轴距为直径的红色圆弧来移动,圆弧上每个点与圆心都为直角、也都是切点,不需要补偿角也没有超距。"
为什么选唱针,而不是唱臂?
circle 发表于 2017/11/2 20:58:10

唱臂是为针尖服务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