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8807|回复: 60
1#
看过一年前的一个关于巴哈世俗康达达的帖子,二十五页长。很震憾这种执着。佩服江月兄、这是专栏学者做的工作呀。还能称你为发烧友吗。
  这些年听音乐,巴哈的东西总是让我困惑。如果从这些作品中往出挖贝多芬及之后那些音乐的内含。总是搭不上茬。
   自从反复阅读了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及伯恩斯坦的书之后,开始有滋有味的听巴哈了。那是一种建筑之美,音的流动线条的趣味。
  但真正的感觉是九九年去西藏后才找到的。宗教,真正的宗教信仰。什么是信仰?我们有吗?我说的是渗透每个细胞、神径、灵魂的下意识宗教信仰。
   如果没有,或者只是理性的推断上帝的存在。或者强制自已去感受信仰。都不可能在巴哈的音乐中真正感受到巴哈的哲学、巴哈的虔诚。那种对上苍的敬仰与敬畏,甚至是跪着的恐惧。
   去西藏吧,那里还有巴哈式的人,只是不会作曲。但有一颗巴哈的心。·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万众前辈,从您最近的帖子得知您是真正的前辈乐迷,而我,听了一点巴赫居然敢长篇大论,实在是惭愧,我在贴子里说过,关于这些康塔塔我只不过是兴之所至地听了几个月,听完几张CD忍不住又买几张,就这样不知不觉收集了一些版本,于是就想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但实际上对于这些音乐,我是连门槛也还没进,也谈不上执着。我真正向往的,是象老兄所说,能“有滋有味的听巴哈”。老兄去过西藏,羡慕啊,那是我向往的地方之一,对于信仰、上帝,这是我正在思考和想去体验的事情,但目前来说,也只能是理性的推断上帝的存在,所以,不能说自己是有信仰的人,因为这种思考还没有渗透每个细胞、神经、灵魂,所以,巴赫的世界,我还是在遥望着。。。但是,这是我愿意今后去继续思考探索的东西,万众前辈,多指教!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3#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看来对于宗教的信仰都有相通的地方.

我抱着一颗世俗的心,也萧萧地感受了巴赫的与世无争的小市民心态.康塔塔可能是另一种境界吧.蹲点二手区许久...未见有出的...实在遗憾呐...

有机会一定要去西藏玩玩~被LZ说得向往万分~
TOP
4#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5#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能够为一种心中的喜悦,期盼。自觉自愿,没有功利、绝少计较的做一件事,就值的敬佩。江月兄,值的呀。
  去西藏吧,喜欢古典音乐的烧友们。不管在何时,只要你抓住一次机会就可受用一生。
      西藏之行我的回忆:一下飞机,我就有些呆住了,这是地球上的地方吗?为什么天空那么高深,那是什么样的蓝?目击之远处是唐古拉群山峰的雪顶,一座连着一座,婉延到无限之远…阳光是那样刺眼,一切都澄静的不象我们的那个世界。心一下吊起来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景观。说真的我有点害怕,不由自主的向下机的人群靠过去,而这群人《三百左右,空客430》此刻突然少的可怜。这是一种恐惧,在神秘的天地之中的颤栗。
   走之前我带了二盘CD,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及贝多芬的九。在从机场到拉蕯的途中《《要一小时》我忽然想到这CD时,我觉的和眼前的一切是乎不能很充分的对号,不够的,远不够的。博大、崇高是对上号,但没有恐惧啊。
在G弦上……
TOP
6#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没去过西藏,99年冬曾去青海塔尔寺一游,是日大雪没膝,高原上天地一片银白,古庙庄严。亦尽洗心中俗气。路上有藏民见我们的车摇手截车,上车后啥话不说,下车也一样。好像天经地义,开始还觉得他们没礼貌,后来想想是自己俗气也。那种环境载人一程好像真的是天经地义。
TOP
7#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西藏虽没去过,但读书时有幸去了云南香格里拉一带,也是藏区,算是和西藏靠上了边。那时已爱上了音乐,但那次,却没带一盘磁带(那时还买不起CD),因为我相信,在那种环境下,已不需要任何一首音乐了,或者说,想不起有什么音乐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在广阔无垠的旷野上,在浩瀚的星空下,不心生对主宰万物的造物主的思考和敬畏,是不可能的,所以,才理解了对生命终极源头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也是所有宗教和科学永远追寻的目标。
有机会啊,还是要去去西藏,相信感觉又会大不一样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8#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江月兄去过香格里拉?俺去年在丽江玩了一周,带了Koopman 的康塔塔去,至今还记得看着玉龙雪山听BACH的情景。
TOP
9#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垂钩的兄的感受真切的很。青海地貌人文与内蒙西部近似,都是藏传佛教的地盘。这些地方己市俗化多多了,不似拉蕯那般神奇。
   继续游记一小段。
   到旅店后,是广播局招待所,二层楼。拉蕯当年高楼甚少。对口单位来接待的说,下午晚上只能休息。千万干万。没想到这搂里居然有几个国家的游客,三三二二的黄头发,蓝眼晴。
   有缘的很,居然在走廊抽烟时,和一个奥地利的汉学家聊起来。他说,来的外国人多数是带着问题来的。我问,大概什么类型问题?宗教、人类学为主。他答。因他的国籍,我问了莫扎特。出乎意料的是:他说,很轻松的音乐,听的少。多数是P0P。我不自觉的啊了一声。话不投机半句多,脑门开始鼓胀起来,我知道,高原反应开始了…
在G弦上……
TOP
10#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会不会在国外古典音乐也是小众!?

就象身边的年轻人那样, 不听民族音乐!!??

也许鬼老见到烧友用天价的器材听古典会觉得很差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