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8808|回复: 60
41#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12 10:56:00 发表
      对不起,昨天电脑连接出故障,刚通,没陪你侃。
    欲望问题也是大难道,现代人欲望太多太强了,但所有宗教并不灭绝人欲,还的吃、生存、繁珩后代。只是强调节、简。
    宗教之间的战争,是意识之争、认同之争。也是人性之一恶也。你否定我,不认同我,我就和你争。动植物没有此恶。大自然和谐的很呢。

宗教战争既是意识形态的争斗,有时也是偏见或者历史积淀下来的仇恨的爆发。大自然也到处充满 杀机与挣扎,丛林法则比比皆是。在远离人类影像的地域,生存与死亡逐渐构成动态的平衡,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我到一些地方也会拜拜佛,心里却只能是乞讨性地要求神佛赐予家人的健康或者好运。所以每个人内心的想法筑造每个人内心不同的神佛,这种信仰与把自己完全交给上帝根本不一样。
也有人批评基督教只要赎罪就可以赦免的教规,认为这是在逃避自己的罪孽。
要是这个宗教不许诺以天堂,不威胁以地狱,那么约束人的只有自己内心的真正虔诚。我是做不到,所以听巴赫听了4年,发现巴赫既可以浪漫,也可以古典,也可以纯粹巴洛克。
TOP
42#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11 17:53:00 发表
  
这问题这里谈,太慢了,话也接不上茬。施兄有句话大概是: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对自已不了解而产生。宗教也是人类对世界恐惧而生。宗教问题又是从古自今人类一大难道。人类战争根源之一。令人不解的是印度的佛教早已衰败。印度对世界,由其对东方产生过根本意义的影响。
    江月兄的言语中,己满露佛性了。
    道教做为一种宗教实不敢苟同。但老子可是全世界研究的经典哪。那短短五干言,同样是更多源头呢。无和有,0与1,数码世界。易经全世界也有多少学者下苦功呢。
    我也联想,世界除爱因斯坦外,今人超越古人的能几何。爱的宇宙模式也是老子说的那个世界。同理,巴哈的音乐,也有同一性。没有十二平均率,那有十二音序列。
    胡侃一通。不如有机会咖啡馆侃的神乎。
  


有些数学家,物理学家特别喜欢古典音乐,象清华的一些老教授,其实是因为他们研究的东西和古典音乐有共通性。自然科学是研究这个世界和追根溯源的,数学和物理等学科内部具有某种关联和神秘的和谐,而古典音乐同理,尤其是巴赫的音乐,往往被认为与上帝有关,还有难以解释的莫扎特。其实这里的上帝就是神秘和谐的大自然甚至宇宙规律,也是那些科学家所苦苦追寻,努力探索而不得其解的东西。因此很多科学家,象爱恩斯坦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在古典音乐里,索尔蒂就认为有上帝存在,原因是莫扎特的不可解释。而卡萨尔斯也说过: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见上帝的存在。在这里,上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宗教.......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一大支柱。如果对此所知甚少,很难去3解西方艺术,更遑谈音乐这颗明珠。这绝非危言耸听。
   生与死《无和有0与1》都是科学、宗教、艺术及综合它们的哲学的最终课题。人生意义也都以此为从发点和终点。这在音乐经典中多不胜举。为此听马勒大地之歌末乐章时常想:尽管人生美好,依依难离,但还是温暖含笑地归于无为上。
   上帝是概念还是实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做为自然之子决不可枉为。人定胜天肯定错。人应该有敬畏之心很重要,这也是音乐圣览告诉我们的。
   316的感受年青时自已亦相似。但年令渐大后感觉变了。丛林法则《达尔文主义》是一种说法,一种理论。而非真理。这种理论以人之眼观大干世界有狭獈之赚。以利已的视角看待生存。《西方教育中也是把之当一家之说而已》。谁生谁死是斗不来的。自然灾难时谁优谁劣?地震海啸死去的更象概率起作用,而非优劣。
316听巴哈的方式很赞同。因为音乐之父的巨大遗产中已提供了多种可能,没必要把灰色的理论当成教条耒约束自已的音乐享受。
   大干世界,园园融融。此生彼灭皆归于佛《道、上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哈哈,玩了一通文字。
在G弦上……
TOP
44#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又见一好帖,万众兄江月兄的文字灿灿发光。

巴赫的音乐大多源于宗教使命,营养丰富,神赐的音乐。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45#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冥冥中带来引领、带来慈爱、带来信心、带来安宁。
让世俗中的懵懂迷茫得以喜悦,黑暗中看见光亮,灵魂踏上洗恕之路。

“俄国的古尔德”尤金娜说:上帝通过艺术的分支——音乐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最后编辑梁溪人家 最后编辑于 2008-07-12 21:54:19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46#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科学的说,耶稣就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47#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原帖由 herodotus 于 2008-7-12 21:47:00 发表
科学的说,耶稣就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


从特定角度上讲,您的看法是对的。
爱心永恒,总是超越现实太多太多。
让我们无论已经拥有多大的力量,还是不得不感到需要谦卑。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48#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宗教历史,再看宗教战争,宗教的革命,不得不冷静的对待。但从我们本心深处来说,都有一处神可以统治的地方。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49#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12 10:56:00 发表
      对不起,昨天电脑连接出故障,刚通,没陪你侃。
    欲望问题也是大难道,现代人欲望太多太强了,但所有宗教并不灭绝人欲,还的吃、生存、繁珩后代。只是强调节、简。
    宗教之间的战争,是意识之争、认同之争。也是人性之一恶也。你否定我,不认同我,我就和你争。动植物没有此恶。大自然和谐的很呢。


是的是的,宗教并不是灭绝欲望,而是对欲望的净化和升华,这也是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告诉我的。很多人都知道无休止的贪欲最终会导致痛苦,所有真正的宗教修行都强调人应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
至于宗教战争、意识形态之争,说到底还是欲望驱使,是更精微的支配控制权的欲望罢了,耶稣教导的平等博爱,爱你的敌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TOP
50#

回复: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12 16:14:00 发表

  生与死《无和有0与1》都是科学、宗教、艺术及综合它们的哲学的最终课题。人生意义也都以此为从发点和终点。这在音乐经典中多不胜举。为此听马勒大地之歌末乐章时常想:尽管人生美好,依依难离,但还是温暖含笑地归于无为上。
  上帝是概念还是实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做为自然之子决不可枉为。人定胜天肯定错。人应该有敬畏之心很重要,这也是音乐圣览告诉我们的。
  316的感受年青时自已亦相似。但年令渐大后感觉变了。丛林法则《达尔文主义》是一种说法,一种理论。而非真理。这种理论以人之眼观大干世界有狭獈之赚。以利已的视角看待生存。《西方教育中也是把之当一家之说而已》。谁生谁死是斗不来的。自然灾难时谁优谁劣?地震海啸死去的更象概率起作用,而非优劣。
  大干世界,园园融融。此生彼灭皆归于佛《道、上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哈哈,玩了一通文字。


万众老兄玩的文字实在精辟,是我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让我又多了一分认知,佩服!
现代人就是因为认同于丛林法则,而把自身等同于动物的层面,忽略了作为万物之灵,是应该在物质需求之外,探求灵性的意义,生与死的命题。幸而在伟大的艺术、音乐作品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智慧之光,虽然在现代社会里已显得微弱,但还能照亮暗淡的心灵之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