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精彩演录(07/29/06) [复制链接]

查看: 6712|回复: 29
1#
被忽视的好演录其实有很多,近来听了这里将要介绍的三款,觉得它们真是不容错过的。

首先来看第一款。假如手头有刘汉盛的《新版唱片圣经》一书的朋友,请翻到第83页,第278号唱片,法国作曲家Florent Schmitt的《诗篇47》。

Florent Schmitt?——名字有些陌生?其实不然,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拥有水星公司那张著名的名为《死亡之舞》的发烧片了(Parry指挥底特律乐团,唱片封面为一位跳舞的女郎挥舞着红纱巾的半身照),里面录制的最后一首长达二十多分钟的管弦乐组曲《莎乐美的悲剧》,便是Florent Schmitt的代表作。

说回Schmitt本人,这位出生于1870年,卒于1958年的法国作曲家,被公认是活跃于20世纪前半世纪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师,他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晚期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类型。他具有代表性并不意味着他为大家熟知的作品会很多,现在听众们经常听到的只有他的《诗篇47》与《莎乐美的悲剧》这两部作品。

假如看了《新版唱片圣经》里面刘汉盛短短几行的介绍之后,各位千万不要被刘同学的诸如“诗篇47的旋律并不特别吸引人”这些话忽悠了。假如刘同学说他个人认为“不特别吸引人”,这绝对没问题,各花入各眼嘛;但问题是他像叙述客观事实那样来说那么一段话,那就未免太武断了,误导人了。事实上我觉得:假如读者可以接受瓦格纳,或者是理查斯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的话,那么聆听Schmitt的上述两部代表作必定是100%的享受,保证您听完一遍之后欲罢不能还要多听几遍。

从作品名称能看出,《诗篇47》是一部宗教背景的作品,但它却是一部很特殊、很有创意的作品。我本人对于宗教作品不太感兴趣(当然,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体裁不属于宗教范围,我相当喜爱),因此我的唱片里是没有这类型的作品的,我也从不介绍这类作品。在接触Schmitt的《诗篇47》之前,我也顾虑这部作品会不会是和普遍的宗教音乐那样都是那种气氛和和声结构——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风格。

后来耐不住TAS上榜录音和评论介绍赞誉的新式和声,试听了一下,结果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不理会题目的话,听上去这哪是一部宗教作品啊,这分明又是一部精彩的《英雄生涯》!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看到Felixcat兄的帖真的是非常高兴,Felixcat兄很久没来论坛了。这张CD以前看到过,可惜没买。认真学习中。期待下文
TOP
3#

由于《诗篇47》这部作品的录音不多,所以我这里向大家推荐这款录音:由Martinon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EMI 1972十月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67291517176276.jpg[/upload]

这里暂不说录音,继续说一说作品本身。Schmitt这部编号为38的作品,是为全编制的管弦乐团 + 管风琴 + 合唱团 + 女高音独唱而作的大编制作品。

作品开头先是定音鼓渐强的滚奏,然后全体铜管乐齐鸣,紧接着弦乐部配合合唱团全体出动,营造出一个“惊涛骇浪”的辉煌壮观的场景,相信各位朋友都会联想起《黄河大合唱》的开头,相当震撼!之后更加进管风琴配合管弦乐团演奏出相当矫健、有活力的旋律。开头30秒足以把听众的心紧紧地拽住了——从来都没有任何宗教作品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人定胜天的精神面貌。就算我预先知道这部作品的名称,预先知道合唱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为止这部作品的旋律、配器也很难让我产生任何宗教的感觉,假如这部作品名叫《英雄生涯》的话,我反倒觉得极其自然。

(未完待续)
TOP
4#

VRMLSite 在 2006-7-29 15:37:03 发表的内容
看到Felixcat兄的帖真的是非常高兴,Felixcat兄很久没来论坛了。这张CD以前看到过,可惜没买。认真学习中。期待下文


多谢VRMLSite兄的支持。下次看到这个录音的CD,不要犹豫,这个录音版权属于EMI法国分部,这张CD是由原始多轨开盘母带制作而成,效果非常非常好。
TOP
5#

又见Felixcat兄兄的好文。
稍许的离别也是一种美:)
TOP
6#

felixcat兄的帖子是一定要顶的,好久不见了,不知跑哪里去了,回来就好!!
TOP
7#

好文
TOP
8#

精彩!这样的介绍,多多益善!
TOP
9#

非常好
TOP
10#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我们继续来看《诗篇47》。

这部作品的结构大体上可划分为A-B-A'三部分,A与A'其实是一前一后互相照应,都是很热烈澎湃;而中间的B段,则是由小提琴独奏和主奏的很柔美、动听的部分,具有很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它使我想起了Chausson那首著名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诗》,或者是理查斯特劳斯《英雄生涯》里“英雄的伴侣”的那一部分。

这除了反映了作曲家对于如此大编制作品写作上的高超技术外,同时对于这部作品的录音对录音工程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演出这部作品时,最小声的时候仅仅是一把独奏小提琴在轻声细语,而最热烈的地方是整个管弦乐团加上管风琴和合唱团、女高音一起全军出动,因此可见需要很大的动态。录制这部作品的难度不见得比录马勒第八容易。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