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复制链接]

查看: 6460|回复: 30
1#
AUDIONET
Idektron GmbH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之一: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Audionet
 
         2002年9月23日清晨,我搭机飞到德国杜塞朵夫机场,准备采访德国的Hi-End音响制造厂家Audionet。清晨在机场等我的就是Audionet的老板Thomas Gessler。对于让他一大早就开车前往机场接我,我心里实在不安。他告诉我,前一天晚上为了等待德国大选的开票结果,到了晚上凌晨三点多确定施洛德再度当选后才就寝。可是他早上七点就必须到机场接我,还要开车一个多小时,当天晚上说不定根本没睡。接到我之后,我们二人在机场找个地方坐下来闲聊,因为此间代理商小林要十一点飞机才到。在等待小林的三个多钟头内,我与Thomas Gessler谈了很多,可说几乎一开始把Audionet的底初步的摸了一遍。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39747114.jpg[/upload]

鲁尔工业区有音乐剧院
 
         等接到小林之后,一行人驱车前往Audionet。Audionet所在地为距离杜塞朵夫约一个多钟头车程的德国大城之一Bochum(发音近似波鸿)。喜欢看足球的人就知道Bochum有甲组联赛足球队,当地也有可以容纳33,000观众的球场,他们的球会甚至早在1848年就成立。对于地理有认识的人也知道Bochum地处莱茵河与鲁尔河流域交界的带状区域内,在这二条河流交界处,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鲁尔工业区,Bochum就是此区内的一个工业城市。虽然Bochum人口大约五十万而已,但这个区域内大约有二千万居民,所以Bochum不仅有足球队,有球场,还有大学。另外,还有一样东西您一定想象不到,那就是专门上演韦伯著名音乐剧「星光快车Startlight Express」的剧院。据Thomas Gessler说这家剧院是德国第一家专为上演韦伯音乐剧而建的剧院,十几年来每天上演「星光快车」,人潮依然不辍,有些人甚至远从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城市来观剧。
 
       看过「星光快车」的人都知道,要演出该剧,剧院必须量身打造,因为剧中主要的剧情与场景就是以滑轮鞋来呈现的,演员随时在观众席走道上快速呼啸穿梭滑行,如果没有特制的剧院根本无法上演。本来我还以为德国上演的「星光快车」会以德文演唱,没想到还是保持英文演唱。看到剧院外许多大型游览车载运许多银发族来观剧,不禁感叹德国人在文化上还是有其悠久传承。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395099954.jpg[/upload]

或许您会以为,Bochum既然有足球队,有球场,有大学,有音乐剧院,这代表它是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应该很美。可惜,Bochum的室内建筑景观并不算美,与德国南部小城相比,它还可说是有点丑陋。为什么会这样呢?Thomas Gessler向我解释,由于鲁尔工业区是德国重工业的中心,也是军火生产地(附近还有一个前钢铁/军火大厂Krupp家族居住的别墅,现已改为博物馆),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鲁尔工业区几乎被盟军飞机轰炸夷为平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建筑都是战后重建的。由于重建时期经费短绌,大部份建筑只重实用,没有余钱花在外观上。望着街道二旁这些战后重建的无华建筑物,我彷佛看到德国民族强韧的生命力。二次的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主角,二次的战败与举国全毁并没有让他们永远被践踏在敌人的脚底下,现在的德国虽然经济问题严重,但不可讳言仍然是欧洲的领导中心,我想这与他们坚强的民族自尊心有关。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德国有些旅馆是不收小费的,我几次把美金一块放在床头,晚上回到房间之后,那一块钱还是放在那里,或许这是他们的自尊吧。[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12975125.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leslie兄贴的AUDIONET确实是个好东西,我刚刚收了一台AUDIONET SAME合并功放效果非常了得,把我的丹拿音箱推得天翻地覆。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1490997.jpg[/upload]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四:CD误我20年
         这次德国行,除了参观工厂之外,Thomas Gessler还特别安排我去二个地方,一个是一家规模相当大的德国杂志社,这家杂志社共有一本月刊七本双月刊,其中关于AV的就有四本。在那里我与他们的编辑与老板有过会谈,同时也参观了他们的作业方式。由于这不是本文的范围,我就略过了。另一个地方却是重头戏,那是到一处叫做Fairland Studios的地方去听整套的Audionet器材。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呢?原来这家录音室的老板是Thomas Gessler的好朋友,以前那张DVD-Audio唱片就是透过他们帮忙录制的。
 
         这家录音室的老板名叫Gunter Henne,他是位音响空间录音专家,与一位建筑师师与一位装潢师合组一个团队叫做Cinex。这个团队已经设计过八百多个音响空间案子,其中168个是专业录音室,由此可见他们的实力。几年前,Henne先生把自家录音室中的一个监听室改建为标准的多声道视讯空间,在这里可以看DVD,也可以听DVD-Audio。由于这个空间的声学特性符合大部份声学要求标准,不会扭曲器材的本性,所以Thomas Gessler经常借用这个地方作为聆听自家器材之用。这次,为了让我听到最正确的声音,Thomas Gessler并不在工厂内安排试听,而是特别准备了这个地方,让我在标准空间内聆听Audionet的各项器材声音表现。唉!德国人就是德国人,连让我听声音也要选他们认为很中性的空间。
 
标准的聆听空间
 
         老实说,这是我参观那么多工厂以来,第一次被安排在这样的空间中聆听,所以我也老实不客气的坐在他们指定的最佳位置上,一一品评起Audionet的各项器材。当天所用的喇叭是德国本地所生产的Ascendo喇叭,台湾并未有人代理,其设计很特别、但很合理,而且声音的表现很精准,丝毫没有含糊之处。在图片中您还可以看到嵌在墙里的大喇叭,银幕下面还有四个18吋低音单体所组成的超低音系统,不过当天并未使用这套系统,而是用图片中摆在前面的Ascendo多声道系统、以及拍照时已经摆在旁边的Ascendo二声道系统。至于讯源与扩大机当然通通都是Audionet的产品。
 
       您知道我在这个录音室里被关多久吗?从早上听到吃午餐,午餐之过之后又继续听。早上听DVD-Audio的二声道、多声道表现,并且比较48kHz、96kHz、192kHz的不同表现。下午则专注在电影音效上。这样就整整耗掉一天。辛苦吗?是有一点,不过我的收获很大。
 
       到底我有什么大收获呢?我的收获就是:CD误我20年。这话怎么说? 因为我在Fairland Studios里所听到的DVD-Audio声音表现与16Bit/48kHz的DVD Video声音差距实在太大了,任何人都会因为这么大的差距而无法接受CD的声音表现。从这次的比较中,我才了解为什么Audionet的老板Thomas Gessler会那么热衷的推动DVD-Audio,因为他早已亲自在录音室中体验到24/192的数字魅力。而这次,他以让我自己实际聆听的方式,把他对DVD-Audio的感动传递给我,让我深刻体会到CD真的误我20年。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324292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4045442.jpg[/upload]
TOP
4#

Retold DVD - 世界首张 DVD-Audio 自然录音示范天碟
 
 

 
1998年,Audionet 邀约 Hamamura 爵士五重奏团体,使用高达 192KHz 频宽的麦克风,录制了世界上首张全规格、自然录音的 DVD-Audio 示范片 - Retold DVD,这是最早能同时符合高分辨率 DVD-Audio 音乐标准(192KHz/ 24Bit)、与 DVD 影像标准的参考天碟。
 
全片采 DVD 高分辨率技术,以真实 192KHz 频宽之麦克风拾音,于德国汉堡一历史著名的爵士录音室灌录完成。所有的曲目皆以 Acoustics 的方式呈现,现场一气呵成而无间断。采直刻录音,不经任何后制作与再混音处理,气氛如临现场,音色自然甘醇,有着极为发烧的音效与丰富耐听的泛音层次,堪称是 DVD-Audio 最佳之录音典范。
 
Hamamura 五重奏,由五位毕业于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的年轻乐手组成,团员来自世界各国,已有多年的共同演奏经验与绝佳的配合默契。并驾于 Audionet 极至的录音效果,五位团员的首度录音也展现了不凡的音乐素养。经由他们的诠释,赋予了多首爵士名曲更深刻的生命力;乐曲本身非常动听,乐器与人声的技巧一流。
[upload=gif]Upload/200511912174456585.gif[/upload]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945730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95628497.jpg[/upload]

干净、细节多、倾向中性
 
         听过24/96与16/48的DVD-Video比较之后,我们继续比较24/192 DVD-Audio与16/48 DVD-Video的差异。有意思的是,二者之间的差距虽然更大,不过已经没有第一次比较24/96与16/48时那么的「震惊」。接下来,我们又听了许多有名的DVD-Audio软件,这些软件都让我感觉到干净、细节多、声音倾向中性,没有特别浓的暖色调或冷色调的感觉。做过各种比较之后,我得到二个初步的结论:一、DVD-Audio的确是值得大家追求的新媒体,不论是24/96多声道或24/192二声道都比CD好太多了,就算是老录音重新再制的DVD-Audio(例如原始版的「加州旅馆」或Queen的「歌剧之夜」等)也非常杰出。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软件录音的好坏(因为总会有好录音出现),而是在于够好的DVD-Audio唱盘实在太少了。二、Audionet的声音不软不硬、在中性的空间中聆听时马上就感受到它噪音极低、细节极多、各项失真极低的好处。这些好处如果在中低频驻波很强的空间中,很可能低频段的解析力就被驻波掩盖了。如果在高频段反射太强烈的空间中,很可能高频段的细节会被强调。只要在不算差的空间条件中,Audionet所坚持的「让录音自己说话」制造哲学必然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
TOP
6#

社区再造的典范
 
         距离Bochum不远的地方是Essen,艾森这个城市过去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矿公司所在地,区内全部都是煤矿公司,这个矿区从上个世纪就一直开采,由于露天即可采媒,所以产量曾经世界第一。到了1980年代之后,因为媒层深埋地底,开采成本太高所以才停止开采。停止采矿后大量的矿区工厂废气,造成区内就业低迷,而且景观不佳。后来一批有心人把这个矿区改造成博物馆,留下工业化的历史遗迹,这个地区才又慢慢复兴起来。目前,艾森的最大煤矿公司厂区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Zeche Zollverein」。它利用废弃厂房改装为博物馆、展览区以及餐厅等,这个成功的社区再造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典范,许多国家的社区重建人员都前往取经。入内参观时可预约导游引导参观并说明。当身处巨大斑驳的废弃炼煤炉内时,锈蚀的铁块与冰冷的隔热砖壁形成一股无形巨大压力,彷佛这里就是炼狱。导游说这家公司全盛期有五千名矿工,大部份人全家都赖采媒为生,但生活非常困苦。煤层里温度高达三、四十度,加上使用空气钻采煤,所以大部份矿工在四十岁左右就已经聋了。当我站在厂区高塔顶楼向四处展望时,看到四周都是矮丘陵,导游说其实以前这整个区都是平地,现在所看到的丘陵就是以前的平地,而现在的平地就是采矿之后地层下陷所形成的。听到导游的说明,我不禁感叹,人类为了工业化,无休止蹂躏大自然所付出的代价真的难以估算。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256707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3035953.jpg[/upload]
经济学家创立音响公司
 
         Audionet创立于1994年,创始人就是现任老板Thomas Gessler。Thomas Gessler今年46岁(1956年生),本身是位经济学家。1984年毕业于Freiberg albert-Ludwigs大学。毕业之后1984-1987年间在德国Zenith任职,专司新科技与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研究顾问。1988-1990年间在Dr. Beckerhoff & Partner公司任技术转移顾问。1990-1993年间担任Innotec工程顾问公司自动生产、电子组件、感知器环境保护等部门经理,领导65名工作人员。1994年1月就创立了Idektron公司。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35380552.jpg[/upload]
TOP
7#

哥哥您辛苦拉~!!!!!!!!!!!!!!!!!!!!!
TOP
8#

奇怪,经济学家怎么会创立音响制造厂呢?难道他本身就是音响设计者吗?其实不是!对于我所提出的疑问,Thomas Gessler马上解释。他说虽然学的是经济,但是如前所述,长期担任科技公司的顾问工作,因此对科技也有深刻了解。在一个机会中,他知道Bochum的鲁尔大学想把一个专门研发医疗器材与音响(非家庭音响)的部门卖掉,刚好他也想创立自己的音响制造公司,于是就把这个部门里的DSP部门买下来,开始了Audionet的事业。所谓Audionet,就是希望借着Audio来把许多事业发展成网状的公司组织,这是Thomas Gessler给我的解释。
  或许您会奇怪,既然Thomas Gessler喜欢音响,干脆自己设立一家厂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买下原公司的一部份工程人员呢?原来这个部门所研发的产品包括医疗用量测血液含氧量与探测人体内微弱脉动的感知器材,这些器材都要运用大量高精密线路以及数字科技,Thomas Gessler认为未来的音响绝对是数字时代,需要运用许多数字科技,而这些DSP技术人员所拥有的技术转来制造音响器材,那根本是游刃有余,所以才会买下这些人员,成立了Audionet。其实若要说得更精确些,Thomas Gessler所成立的并不是Audionet公司,而是Idektron公司,这个名字就是原来附属于Bochum鲁尔大学的公司名称,而Audionet这个品牌只不过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之一而已。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4492308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456977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5371720.jpg[/upload]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5664534.jpg[/upload]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五:音响的未来趋势
 
         对于德国人而言,精准永远比浪漫来得重要。意大利人或法国人在设计制造音响器材时,对于精准的要求或许不会采取高标准,但是对于器材音色的表现可能会以浪漫的个人主观好恶去设计出许多人听了就会喜欢的声音。浪漫永远是大部份人所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意大利的名品服饰、烹饪、香水会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不过,讲究精准的德国虽然少了那些浪漫,但其精准的成就依然广受欢迎,德国的汽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Audionet所走的路线显然不是法国、意大利的浪漫,而是德国的精准,这是在访问中,Thomas Gessler不断向我强调的重点。
 
         许多人认为既然精准,可能就不是那么「有趣或好听」,Thomas Gessler对于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点有一针见血的看法:「将一把高贵名小提琴的优美音质音色精准再生会不好听吗?将所有噪音压低、失真减少,这样浮出来的音乐细节会无趣吗?制造音响器材时,声音的艺术成就部份并不是胡乱加油添醋、随意添加色彩,而是站在扎实的技术基础平台上去建筑宏伟的殿堂。」我想这段话已经可以完全诠释Audionet的设计制造哲学了。
 
 
Monster怪兽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于音响市场的看法,Thomas Gessler站在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也有他的精辟观察。他认为音响器材要求「大、重」的Monster怪兽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与未来需要的是Life Style的造型以及Smart的设计。我想,Life Style的造型论坛的读者在最近二年已经有颇多感受。的确,以前长相不美,又黑又丑的器材只要声音表现好,就一定可以卖。现在呢?越来越多的音响店家反应,消费者不仅要求声音表现要好,对于造型的设计与色彩也越来越挑剔。很明显的,毫无章法的大、重已经渐渐不受欢迎,这也是Audionet器材从一开始就走小而紧密结实的路线。为了做到小,Audionet器材里经常会有好几层线路板叠在一起,这样除了音乐讯号路径最短之外,也可节省箱体空间。
 
       至于在Smart部份,那是指数位时代的各项音响操控都要能够符合聪明方便的使用需求。套用计算机用语,也就是各项功能与操作接口要够「友善」,让消费者能够轻松的把最所有的功能发挥出来。Thomas Gessler强调他并不是反对纯模拟的二声道音响,这个领域还是会有它自己的一片天。只是,如果从整个大趋势来看,他认为与数字技术结合才是音响界的未来。他说Audionet的各项产品虽然在外表上只做到小而坚固紧密、尚未达到Life Style的地步,但内部设计都依照着Smart的要求去做。我想,Life Style与Smart这二项趋势也值得台湾的音响厂家正视。
 
 
全球性不景气的影响
 
         对于近年全世界音响的看法又如何?Thomas Gessler说最近几年德国的经济不好,连带也影响了音响市场的需求。的确,从1989年柏林围墙推倒开始,前西德就承担了重建东德的重担,也因为如此,整整十年来,德国的平均经济成长率只有1.5﹪,远低于同时期的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之后,越来越多公司破产,连成立已经二百多年的德国老牌投资银行Gontard & Meta Bank也在今年五月宣布倒闭。而单是今年上半年,德国申请破产的公司就高达18,800家,创了历史新高。再加上德东刚刚遭遇的大洪水,这些不利条件都让德国的购买力大减,尤其是高价音响的消费能力更是遭受打击。德国的失业率调查到2002年8月为止,已经高达9.6﹪,高居世界之冠(丹麦8﹪,香港为7.6﹪,加拿大为7.5﹪,美国5.7﹪,日本5.4﹪,台湾5.35﹪,新加坡4.1﹪,南韩3.1﹪)。Thomas Gessler说最近三个月来,市场的低迷更是前所未有的。看来,台湾的音响业者不必气馁,不景气是全球性的,而且几乎不分产业别。
 
 
数字科技为音响界带来新春天
 
         Thomas Gessler又说,音响市场虽然低迷,但他坚信数字音响将会为音响界带来下一个春天。他说音响界其实应该感谢DVD,如果没有DVD的出现,整个音响界与唱片界恐怕早已一直沉沦下去。为什么他有这种看法,您不要忘了Thomas Gessler的本业是经济,他对经济的分析是以统计数字来左证的。他说从CD推出之后,将近20年间消费电子业并没有推出足够吸引人的新科技产品,所以整个家电产业从1990年代之后就一直衰退,一直到1998年DVD开始流行之后,销售额才又开始提升。他说,假若不是DVD的出现让消费者对这项新产品产生高度兴趣,今天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还会更糟。
 
         再者,从一般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例子中,他也已经看出,假若Hi End音响厂商无法成功转入数字多声道时代,目前虽然还能守住小片市场,但长此下去最后也会撑不住。因为他已经看到这样的前景,所以一开始创立Audionet的时候,就已经把公司定位为高科技的数字音响公司,而非传统二声道音响公司。
 
 
必须引进数字科技人才
 
         未来到底是否为数字音响的时代?Thomas Gessler的看法是否正确?我想就大趋势来看,Thomas Gessler的观点的确有其参考的价值,现在的年轻人身上、生活环境周遭所接触使用的器材可说都是数字器材,在这样彻底的数字环境下,要让年轻人以后喜欢纯模拟二声道音响的确需要一番教育。不过就目前来说,数字技术除了表现在讯源与前级处理器方面之外,后级扩大机与喇叭都还是纯模拟产品(少数数字扩大机暂且不论),传统模拟二声道音响厂商在短期内还是有其生存空间。但是,传统模拟二声道音响厂商必须逐步引进数字设计人员也是必然的,否则必将自外于大潮流之外。
TOP
10#

老大辛苦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