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复制链接]

查看: 6478|回复: 30
21#

总算看完:)
TOP
22#

公司虽小,但数字设计能力一流
 
         除了以上产品之外,Idektron目前手上还接了几个设计案子,不过由于事情尚未成熟,所以Thomas Gessler要求我不要曝光。总之,Idektron虽然是小公司,但公司对于数字科技的开发能力惊人。Thomas Gessler说他们公司有三位工程师负责DSP的硬件软件设计,有一次一家大公司的人员来参观,看到他们的DSP成品之后大为惊讶,因为这种成品通常是拥有上百位研发人员的公司才做得出来,而他们却只用三个人就做到了。为此Thomas Gessler很骄傲的说:Audionet并不是一般的模拟时代音响制造商,而是数字时代的音响制造商。
         以上这些信息有许多是在我还未到达Audionet公司之前,Thomas Gessler就告诉我的。虽然心里已经有了Audionet不是大型公司的准备,但是等到我站在Audionet公司大门前面时,仍然不敢相信他们竟然是那么的朴素。那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一栋建筑,建筑物上没有任何光鲜招牌,只在玻璃门上贴上一张Idektron的标志而已。进得门来,更没有看到豪华的办公设备,极目所见都是朴素无华的厂房与办公室,嗅不出因为我要来采访而有任何的刻意装修的味道。后来当我与他们进餐时,看到他们自然的以面包把盘中的酱汁沾抹干净,心里不禁想着:原来德国的强韧国力有大部份是建立在勤俭朴实的民风中。
 
 
聚焦在设计与行销方面,线路板请人代工
 
         Audionet目前人员大约20人,其核心人员就是Thomas Gessler以及研发人员,其中最重要的研发人员是负责线路设计的首席工程师Bernd Sander与负责软件设计的Volker Wischniowski。由于Audionet专注Hi End Hi Price产品,在数量上无法以生产线量产,所以早已把线路板的制造委外处理,自己只做最后装配与测试工作。再者,Thomas Gessler告诉我,由于Audionet的线路板大部份采用表面黏着零件(不要忘了他是这方面的技术顾问),根本也无法如传统音响制造厂般焊制,所以也必须委外生产线路板。由于公司只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与行销,还有最后的组装,所以不必用太多人就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了。
 
       的确,德国可能是世界上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也很高),能够节省一位雇员就可以为公司增加不少盈余。其实这也是目前与未来Hi End音响厂商必走的路子,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领域聚焦在设计与行销这二方面,制造方面则必须寻找协力厂商配合,这样才有可能把营运成本降到最低。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73973011.jpg[/upload]
TOP
23#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1845011.jpg[/upload]
音乐讯号路径最短,线路布局合理
 
         回到前面极低的讯噪比与极高的阻尼因子数字上,从那些数字中,透露着二件事实:一、后级内阻非常的低,否则阻尼因子不会那么高。二、线路的噪声非常低,失真非常低,否则不会有那些数字。为什么能够把规格做得那么高?Bernd 笑答说就是因为线路板上的音乐讯号路径最短、线路上除了电源供应部份之外,几乎没有机内配线,无论是讯号路径或输出输入端接线,一切都要直接耦合才能作到。说到这里,Thomas Gessler忍不住插嘴,他说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以前做惯了低噪声的器材,所以设计起音响器材来很自然就可以把噪声与失真做得很低。这话怎么说呢?前面不是说过,这一组人原来是在做量测微弱讯号的医疗器材吗?要把微弱讯号量测得很精准,第一个要求就是测试器材的本身噪声要做得很低,否则怎么去测很微弱的讯号?这就好象,平时举惯了二百公斤,现在要他们举个一百公斤,当然轻而易举了。
 
         其实,Bernd 说起来很轻松,事实上却不是那么简单,他分析自己设计的线路给我听,那里面充满各种巧思。例如,他的输入级以OP Amp配合独立线路,设计成一块模块,这块模块包含差动放大,可以把跟随讯号线传递过来的噪声消除得干干净净。我问他,一般不是说纯平衡最好吗?你这样的设计虽然也可以产生共模排斥效果,不过会比纯平衡设计还好吗?听我这么说,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反问我:你认为纯平衡线路好在那里?我回答说:如果真的每声道用二块线路板,让正向讯号与反相讯号从头到尾一致传递,这不是比用差动方式把音乐讯号从单端转成平衡、又从平衡转成单端来得好吗?Bernd 笑说如果从讯源开始就从头到尾采用纯平衡,那当然是不错的。不过,一般人很少会从讯源开始就使用纯平衡。他又说,就算从头到尾的纯平衡有好处,但是很少人考虑到纯平衡线路要用到二倍的线路组件与线路板,这会导致内部组件的噪声比零件用得少者还来得高。此外,组件用得越多,就意味着各种失真也可能越高,这些都是一般人不会深入去考虑的。听他一席话,好象有一扇窗子被打开了,难怪有些机器用平衡输入时声音不见得比用非平衡输入好听。
 
 
电源处理特别讲究
 
         不过,Audionet的产品上不也都有XLR端子吗?既然Bernd 说不必采用平衡设计,就可以得到比平衡线路更低的噪声,为什么他家机器的背板上还要安置XLR端子呢?此时Thomas Gessler插进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其实这是为那些想以平衡线传输讯号的人设计的,也算是项实用的卖点,因为累积多年的说法,许多音响迷认为高价音响器材如果没有配备XLR端子就不够高级。事实上,Audionet的器材就算是经过RCA端子输入,也都会经过Bernd 设计的差动放大输入级模块,所有随着非平衡讯号线传入的噪声也都会被排除。
 
         除了噪声与失真特别低之外,Audionet的器材还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电源供应特别讲究。在此我所谓的讲究不是指电源变压器用得多大,而是指电源滤波稳压过程非常细腻,尤其是稳压过程。Thomas Gessler的器材除了在电源供应部份有整体稳压设计之外,每一个独立的级都还会配置专属的局部稳压,甚至他家还有一部外接的电源供应器,可以供他家入门级机种升级之用。透过Bernd 的解释,我才发现到原来那么大块的线路板上,逐级稳压的面积占了大部份的线路板。Audionet深知电源干净犹如人体内没有过高的血脂肪与胆固醇,传递到身体各处的氧气充足,心脏也可以耐久工作。看来,Audionet在设计线路时把所有最重要的地方都想到了。
 
         或许,以上我所说的Audionet设计优点,很多厂家也都这么做。不过,当Bernd 一边指着线路板一边向我说明时,那种感觉十分特殊,就好象一位很会教学的老师在为你一对一教学般,你很容易就了解其中精华。也因为如此,所以我对Audionet的这些设计感受特别深,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对Audionet的产品产生无比信心。
 
 
音量控制独具巧思
 
         讲解过程中,我无意间扭转音量旋钮,发现Audionet前级的音量旋钮触感相当特别,那是一种很轻柔的级进式波段开关触感。带着好奇心看了一下音量旋钮内部,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波段开关,而是很巧妙的利用二块磁铁相吸所造成的轻柔波段开关触感。而音量大小的调节则藉由旋钮旋转时带动里面的一个洞洞盘,让光透过洞洞盘之后激活不同的电阻组合。这些排成好几列的电阻可以组成出很多阻值,藉以变换音量大小。我问Thomas Gessler,这么巧妙的设计是谁的手笔?他说那是Bernd 八年前设计的,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商也采用这种方法,但在Audionet的产品推出之前,业界好象没有见到相同的设计。
         虽然Thomas Gessler不好意思明说在Audionet产品推出之后才采用这种音控方式的厂家可能有抄袭之嫌,不过他也指出另外一项事实,他说他家的MAP多声道前级处理器中采用一种别家还不曾采用过的芯片,没想到MAP上市之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一家很有名气的厂商内也采用了相同的芯片,这让他们无法不「合理怀疑」有某些厂家一直在暗中注意他们的产品。Thomas Gessler说Audionet的规模远比那家有名的厂家还小,如果真的那家厂是跟随他们的设计,他们将感到十分骄傲。从这里也显示出Audionet设计能力的优越。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292264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3680459.jpg[/upload]
TOP
24#

值得借鉴,谢谢L版
最后编辑阿胆
TOP
25#

山楂饼 在 2005-11-9 13:12:04 发表的内容
老大辛苦了!


只有你最好,感动ING
TOP
26#

AUDIO NET 好东西啊
声音实在是中性啊
我太喜欢拉
TOP
27#

那就买吧
TOP
28#

要转到转贴区咯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