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复制链接]

1#
AUDIONET
Idektron GmbH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之一: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Audionet
 
         2002年9月23日清晨,我搭机飞到德国杜塞朵夫机场,准备采访德国的Hi-End音响制造厂家Audionet。清晨在机场等我的就是Audionet的老板Thomas Gessler。对于让他一大早就开车前往机场接我,我心里实在不安。他告诉我,前一天晚上为了等待德国大选的开票结果,到了晚上凌晨三点多确定施洛德再度当选后才就寝。可是他早上七点就必须到机场接我,还要开车一个多小时,当天晚上说不定根本没睡。接到我之后,我们二人在机场找个地方坐下来闲聊,因为此间代理商小林要十一点飞机才到。在等待小林的三个多钟头内,我与Thomas Gessler谈了很多,可说几乎一开始把Audionet的底初步的摸了一遍。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39747114.jpg[/upload]

鲁尔工业区有音乐剧院
 
         等接到小林之后,一行人驱车前往Audionet。Audionet所在地为距离杜塞朵夫约一个多钟头车程的德国大城之一Bochum(发音近似波鸿)。喜欢看足球的人就知道Bochum有甲组联赛足球队,当地也有可以容纳33,000观众的球场,他们的球会甚至早在1848年就成立。对于地理有认识的人也知道Bochum地处莱茵河与鲁尔河流域交界的带状区域内,在这二条河流交界处,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鲁尔工业区,Bochum就是此区内的一个工业城市。虽然Bochum人口大约五十万而已,但这个区域内大约有二千万居民,所以Bochum不仅有足球队,有球场,还有大学。另外,还有一样东西您一定想象不到,那就是专门上演韦伯著名音乐剧「星光快车Startlight Express」的剧院。据Thomas Gessler说这家剧院是德国第一家专为上演韦伯音乐剧而建的剧院,十几年来每天上演「星光快车」,人潮依然不辍,有些人甚至远从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城市来观剧。
 
       看过「星光快车」的人都知道,要演出该剧,剧院必须量身打造,因为剧中主要的剧情与场景就是以滑轮鞋来呈现的,演员随时在观众席走道上快速呼啸穿梭滑行,如果没有特制的剧院根本无法上演。本来我还以为德国上演的「星光快车」会以德文演唱,没想到还是保持英文演唱。看到剧院外许多大型游览车载运许多银发族来观剧,不禁感叹德国人在文化上还是有其悠久传承。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395099954.jpg[/upload]

或许您会以为,Bochum既然有足球队,有球场,有大学,有音乐剧院,这代表它是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应该很美。可惜,Bochum的室内建筑景观并不算美,与德国南部小城相比,它还可说是有点丑陋。为什么会这样呢?Thomas Gessler向我解释,由于鲁尔工业区是德国重工业的中心,也是军火生产地(附近还有一个前钢铁/军火大厂Krupp家族居住的别墅,现已改为博物馆),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鲁尔工业区几乎被盟军飞机轰炸夷为平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建筑都是战后重建的。由于重建时期经费短绌,大部份建筑只重实用,没有余钱花在外观上。望着街道二旁这些战后重建的无华建筑物,我彷佛看到德国民族强韧的生命力。二次的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主角,二次的战败与举国全毁并没有让他们永远被践踏在敌人的脚底下,现在的德国虽然经济问题严重,但不可讳言仍然是欧洲的领导中心,我想这与他们坚强的民族自尊心有关。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德国有些旅馆是不收小费的,我几次把美金一块放在床头,晚上回到房间之后,那一块钱还是放在那里,或许这是他们的自尊吧。[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12975125.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leslie兄贴的AUDIONET确实是个好东西,我刚刚收了一台AUDIONET SAME合并功放效果非常了得,把我的丹拿音箱推得天翻地覆。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1490997.jpg[/upload]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四:CD误我20年
         这次德国行,除了参观工厂之外,Thomas Gessler还特别安排我去二个地方,一个是一家规模相当大的德国杂志社,这家杂志社共有一本月刊七本双月刊,其中关于AV的就有四本。在那里我与他们的编辑与老板有过会谈,同时也参观了他们的作业方式。由于这不是本文的范围,我就略过了。另一个地方却是重头戏,那是到一处叫做Fairland Studios的地方去听整套的Audionet器材。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呢?原来这家录音室的老板是Thomas Gessler的好朋友,以前那张DVD-Audio唱片就是透过他们帮忙录制的。
 
         这家录音室的老板名叫Gunter Henne,他是位音响空间录音专家,与一位建筑师师与一位装潢师合组一个团队叫做Cinex。这个团队已经设计过八百多个音响空间案子,其中168个是专业录音室,由此可见他们的实力。几年前,Henne先生把自家录音室中的一个监听室改建为标准的多声道视讯空间,在这里可以看DVD,也可以听DVD-Audio。由于这个空间的声学特性符合大部份声学要求标准,不会扭曲器材的本性,所以Thomas Gessler经常借用这个地方作为聆听自家器材之用。这次,为了让我听到最正确的声音,Thomas Gessler并不在工厂内安排试听,而是特别准备了这个地方,让我在标准空间内聆听Audionet的各项器材声音表现。唉!德国人就是德国人,连让我听声音也要选他们认为很中性的空间。
 
标准的聆听空间
 
         老实说,这是我参观那么多工厂以来,第一次被安排在这样的空间中聆听,所以我也老实不客气的坐在他们指定的最佳位置上,一一品评起Audionet的各项器材。当天所用的喇叭是德国本地所生产的Ascendo喇叭,台湾并未有人代理,其设计很特别、但很合理,而且声音的表现很精准,丝毫没有含糊之处。在图片中您还可以看到嵌在墙里的大喇叭,银幕下面还有四个18吋低音单体所组成的超低音系统,不过当天并未使用这套系统,而是用图片中摆在前面的Ascendo多声道系统、以及拍照时已经摆在旁边的Ascendo二声道系统。至于讯源与扩大机当然通通都是Audionet的产品。
 
       您知道我在这个录音室里被关多久吗?从早上听到吃午餐,午餐之过之后又继续听。早上听DVD-Audio的二声道、多声道表现,并且比较48kHz、96kHz、192kHz的不同表现。下午则专注在电影音效上。这样就整整耗掉一天。辛苦吗?是有一点,不过我的收获很大。
 
       到底我有什么大收获呢?我的收获就是:CD误我20年。这话怎么说? 因为我在Fairland Studios里所听到的DVD-Audio声音表现与16Bit/48kHz的DVD Video声音差距实在太大了,任何人都会因为这么大的差距而无法接受CD的声音表现。从这次的比较中,我才了解为什么Audionet的老板Thomas Gessler会那么热衷的推动DVD-Audio,因为他早已亲自在录音室中体验到24/192的数字魅力。而这次,他以让我自己实际聆听的方式,把他对DVD-Audio的感动传递给我,让我深刻体会到CD真的误我20年。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324292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64045442.jpg[/upload]
TOP
4#

Retold DVD - 世界首张 DVD-Audio 自然录音示范天碟
 
 

 
1998年,Audionet 邀约 Hamamura 爵士五重奏团体,使用高达 192KHz 频宽的麦克风,录制了世界上首张全规格、自然录音的 DVD-Audio 示范片 - Retold DVD,这是最早能同时符合高分辨率 DVD-Audio 音乐标准(192KHz/ 24Bit)、与 DVD 影像标准的参考天碟。
 
全片采 DVD 高分辨率技术,以真实 192KHz 频宽之麦克风拾音,于德国汉堡一历史著名的爵士录音室灌录完成。所有的曲目皆以 Acoustics 的方式呈现,现场一气呵成而无间断。采直刻录音,不经任何后制作与再混音处理,气氛如临现场,音色自然甘醇,有着极为发烧的音效与丰富耐听的泛音层次,堪称是 DVD-Audio 最佳之录音典范。
 
Hamamura 五重奏,由五位毕业于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的年轻乐手组成,团员来自世界各国,已有多年的共同演奏经验与绝佳的配合默契。并驾于 Audionet 极至的录音效果,五位团员的首度录音也展现了不凡的音乐素养。经由他们的诠释,赋予了多首爵士名曲更深刻的生命力;乐曲本身非常动听,乐器与人声的技巧一流。
[upload=gif]Upload/200511912174456585.gif[/upload]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945730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95628497.jpg[/upload]

干净、细节多、倾向中性
 
         听过24/96与16/48的DVD-Video比较之后,我们继续比较24/192 DVD-Audio与16/48 DVD-Video的差异。有意思的是,二者之间的差距虽然更大,不过已经没有第一次比较24/96与16/48时那么的「震惊」。接下来,我们又听了许多有名的DVD-Audio软件,这些软件都让我感觉到干净、细节多、声音倾向中性,没有特别浓的暖色调或冷色调的感觉。做过各种比较之后,我得到二个初步的结论:一、DVD-Audio的确是值得大家追求的新媒体,不论是24/96多声道或24/192二声道都比CD好太多了,就算是老录音重新再制的DVD-Audio(例如原始版的「加州旅馆」或Queen的「歌剧之夜」等)也非常杰出。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软件录音的好坏(因为总会有好录音出现),而是在于够好的DVD-Audio唱盘实在太少了。二、Audionet的声音不软不硬、在中性的空间中聆听时马上就感受到它噪音极低、细节极多、各项失真极低的好处。这些好处如果在中低频驻波很强的空间中,很可能低频段的解析力就被驻波掩盖了。如果在高频段反射太强烈的空间中,很可能高频段的细节会被强调。只要在不算差的空间条件中,Audionet所坚持的「让录音自己说话」制造哲学必然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
TOP
6#

社区再造的典范
 
         距离Bochum不远的地方是Essen,艾森这个城市过去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矿公司所在地,区内全部都是煤矿公司,这个矿区从上个世纪就一直开采,由于露天即可采媒,所以产量曾经世界第一。到了1980年代之后,因为媒层深埋地底,开采成本太高所以才停止开采。停止采矿后大量的矿区工厂废气,造成区内就业低迷,而且景观不佳。后来一批有心人把这个矿区改造成博物馆,留下工业化的历史遗迹,这个地区才又慢慢复兴起来。目前,艾森的最大煤矿公司厂区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Zeche Zollverein」。它利用废弃厂房改装为博物馆、展览区以及餐厅等,这个成功的社区再造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典范,许多国家的社区重建人员都前往取经。入内参观时可预约导游引导参观并说明。当身处巨大斑驳的废弃炼煤炉内时,锈蚀的铁块与冰冷的隔热砖壁形成一股无形巨大压力,彷佛这里就是炼狱。导游说这家公司全盛期有五千名矿工,大部份人全家都赖采媒为生,但生活非常困苦。煤层里温度高达三、四十度,加上使用空气钻采煤,所以大部份矿工在四十岁左右就已经聋了。当我站在厂区高塔顶楼向四处展望时,看到四周都是矮丘陵,导游说其实以前这整个区都是平地,现在所看到的丘陵就是以前的平地,而现在的平地就是采矿之后地层下陷所形成的。听到导游的说明,我不禁感叹,人类为了工业化,无休止蹂躏大自然所付出的代价真的难以估算。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256707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3035953.jpg[/upload]
经济学家创立音响公司
 
         Audionet创立于1994年,创始人就是现任老板Thomas Gessler。Thomas Gessler今年46岁(1956年生),本身是位经济学家。1984年毕业于Freiberg albert-Ludwigs大学。毕业之后1984-1987年间在德国Zenith任职,专司新科技与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研究顾问。1988-1990年间在Dr. Beckerhoff & Partner公司任技术转移顾问。1990-1993年间担任Innotec工程顾问公司自动生产、电子组件、感知器环境保护等部门经理,领导65名工作人员。1994年1月就创立了Idektron公司。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35380552.jpg[/upload]
TOP
7#

哥哥您辛苦拉~!!!!!!!!!!!!!!!!!!!!!
TOP
8#

奇怪,经济学家怎么会创立音响制造厂呢?难道他本身就是音响设计者吗?其实不是!对于我所提出的疑问,Thomas Gessler马上解释。他说虽然学的是经济,但是如前所述,长期担任科技公司的顾问工作,因此对科技也有深刻了解。在一个机会中,他知道Bochum的鲁尔大学想把一个专门研发医疗器材与音响(非家庭音响)的部门卖掉,刚好他也想创立自己的音响制造公司,于是就把这个部门里的DSP部门买下来,开始了Audionet的事业。所谓Audionet,就是希望借着Audio来把许多事业发展成网状的公司组织,这是Thomas Gessler给我的解释。
  或许您会奇怪,既然Thomas Gessler喜欢音响,干脆自己设立一家厂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买下原公司的一部份工程人员呢?原来这个部门所研发的产品包括医疗用量测血液含氧量与探测人体内微弱脉动的感知器材,这些器材都要运用大量高精密线路以及数字科技,Thomas Gessler认为未来的音响绝对是数字时代,需要运用许多数字科技,而这些DSP技术人员所拥有的技术转来制造音响器材,那根本是游刃有余,所以才会买下这些人员,成立了Audionet。其实若要说得更精确些,Thomas Gessler所成立的并不是Audionet公司,而是Idektron公司,这个名字就是原来附属于Bochum鲁尔大学的公司名称,而Audionet这个品牌只不过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之一而已。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4492308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456977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5371720.jpg[/upload]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5664534.jpg[/upload]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五:音响的未来趋势
 
         对于德国人而言,精准永远比浪漫来得重要。意大利人或法国人在设计制造音响器材时,对于精准的要求或许不会采取高标准,但是对于器材音色的表现可能会以浪漫的个人主观好恶去设计出许多人听了就会喜欢的声音。浪漫永远是大部份人所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意大利的名品服饰、烹饪、香水会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不过,讲究精准的德国虽然少了那些浪漫,但其精准的成就依然广受欢迎,德国的汽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Audionet所走的路线显然不是法国、意大利的浪漫,而是德国的精准,这是在访问中,Thomas Gessler不断向我强调的重点。
 
         许多人认为既然精准,可能就不是那么「有趣或好听」,Thomas Gessler对于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点有一针见血的看法:「将一把高贵名小提琴的优美音质音色精准再生会不好听吗?将所有噪音压低、失真减少,这样浮出来的音乐细节会无趣吗?制造音响器材时,声音的艺术成就部份并不是胡乱加油添醋、随意添加色彩,而是站在扎实的技术基础平台上去建筑宏伟的殿堂。」我想这段话已经可以完全诠释Audionet的设计制造哲学了。
 
 
Monster怪兽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于音响市场的看法,Thomas Gessler站在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也有他的精辟观察。他认为音响器材要求「大、重」的Monster怪兽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与未来需要的是Life Style的造型以及Smart的设计。我想,Life Style的造型论坛的读者在最近二年已经有颇多感受。的确,以前长相不美,又黑又丑的器材只要声音表现好,就一定可以卖。现在呢?越来越多的音响店家反应,消费者不仅要求声音表现要好,对于造型的设计与色彩也越来越挑剔。很明显的,毫无章法的大、重已经渐渐不受欢迎,这也是Audionet器材从一开始就走小而紧密结实的路线。为了做到小,Audionet器材里经常会有好几层线路板叠在一起,这样除了音乐讯号路径最短之外,也可节省箱体空间。
 
       至于在Smart部份,那是指数位时代的各项音响操控都要能够符合聪明方便的使用需求。套用计算机用语,也就是各项功能与操作接口要够「友善」,让消费者能够轻松的把最所有的功能发挥出来。Thomas Gessler强调他并不是反对纯模拟的二声道音响,这个领域还是会有它自己的一片天。只是,如果从整个大趋势来看,他认为与数字技术结合才是音响界的未来。他说Audionet的各项产品虽然在外表上只做到小而坚固紧密、尚未达到Life Style的地步,但内部设计都依照着Smart的要求去做。我想,Life Style与Smart这二项趋势也值得台湾的音响厂家正视。
 
 
全球性不景气的影响
 
         对于近年全世界音响的看法又如何?Thomas Gessler说最近几年德国的经济不好,连带也影响了音响市场的需求。的确,从1989年柏林围墙推倒开始,前西德就承担了重建东德的重担,也因为如此,整整十年来,德国的平均经济成长率只有1.5﹪,远低于同时期的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之后,越来越多公司破产,连成立已经二百多年的德国老牌投资银行Gontard & Meta Bank也在今年五月宣布倒闭。而单是今年上半年,德国申请破产的公司就高达18,800家,创了历史新高。再加上德东刚刚遭遇的大洪水,这些不利条件都让德国的购买力大减,尤其是高价音响的消费能力更是遭受打击。德国的失业率调查到2002年8月为止,已经高达9.6﹪,高居世界之冠(丹麦8﹪,香港为7.6﹪,加拿大为7.5﹪,美国5.7﹪,日本5.4﹪,台湾5.35﹪,新加坡4.1﹪,南韩3.1﹪)。Thomas Gessler说最近三个月来,市场的低迷更是前所未有的。看来,台湾的音响业者不必气馁,不景气是全球性的,而且几乎不分产业别。
 
 
数字科技为音响界带来新春天
 
         Thomas Gessler又说,音响市场虽然低迷,但他坚信数字音响将会为音响界带来下一个春天。他说音响界其实应该感谢DVD,如果没有DVD的出现,整个音响界与唱片界恐怕早已一直沉沦下去。为什么他有这种看法,您不要忘了Thomas Gessler的本业是经济,他对经济的分析是以统计数字来左证的。他说从CD推出之后,将近20年间消费电子业并没有推出足够吸引人的新科技产品,所以整个家电产业从1990年代之后就一直衰退,一直到1998年DVD开始流行之后,销售额才又开始提升。他说,假若不是DVD的出现让消费者对这项新产品产生高度兴趣,今天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还会更糟。
 
         再者,从一般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例子中,他也已经看出,假若Hi End音响厂商无法成功转入数字多声道时代,目前虽然还能守住小片市场,但长此下去最后也会撑不住。因为他已经看到这样的前景,所以一开始创立Audionet的时候,就已经把公司定位为高科技的数字音响公司,而非传统二声道音响公司。
 
 
必须引进数字科技人才
 
         未来到底是否为数字音响的时代?Thomas Gessler的看法是否正确?我想就大趋势来看,Thomas Gessler的观点的确有其参考的价值,现在的年轻人身上、生活环境周遭所接触使用的器材可说都是数字器材,在这样彻底的数字环境下,要让年轻人以后喜欢纯模拟二声道音响的确需要一番教育。不过就目前来说,数字技术除了表现在讯源与前级处理器方面之外,后级扩大机与喇叭都还是纯模拟产品(少数数字扩大机暂且不论),传统模拟二声道音响厂商在短期内还是有其生存空间。但是,传统模拟二声道音响厂商必须逐步引进数字设计人员也是必然的,否则必将自外于大潮流之外。
TOP
10#

老大辛苦了!
TOP
11#

德国货,好,贵!我的廉价系统也玩的越来越好了,小道具有大提升,有趣!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82229444.jpg[/upload]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三:精彩的内部设计
 
         板上使用大量的表面黏着零件,许多读者们心中会大表不以为然:表面黏着组件不是随身听那种廉价玩意在用的吗?怎么这么高价的音响器材里也用这种东西?这么小的组件能够承受大电流吗?声音会好吗?其实我也向Audionet的首席工程师Bernd Sander提出相同的疑问,Bernd 笑着告诉我:音响界不是一直要求音乐讯号的路径要越短越好吗?采用表面黏着组件正好就是最理想的实践之道,因为这些组件体积小,可以在很小的线路板面积上完成所需的线路。加上他们所使用的四层线路板,即使再复杂的线路都可以在一块很小的线路板面积上完成。假若担心表面黏着组件无法承受大电流,多并联几个组件就可以解决了。
 
         看我不可置信的样子,Bernd 还拿着线路板指给我看他的设计。的确,从讯号输入端到讯号输出端,有的基本上只不过二、三公分的路径长度而已。我问Bernd 这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除了采用表面黏着组件之外,线路的布局设计才是最重要的。Bernd 说有些公司偷懒,采用市售计算机自动线路布局软件来设计线路板,那是不对的。因为设计该软件的人永远不会精确的知道您想做的是什么事,所以他都自己来:自己设计线路、自己做线路布局、自己在计算机上仿真、自己做第一片线路板、自己测试。等一切都符合他设计的要求之后,才会拿给协力厂商,正式生产线路板。
 
 
首席设计工程师很厉害
 
         或许我这么说,您还不知道这位身高将近二公尺的光头魁武大汉有多厉害,以下我举几个例子给您看,您就知道他所设计的线路有多厉害了:翻开他家的产品目录,讯噪比随便都大于110dB,THD+N失真随便都小于-105dB,内调失真小于-110dB,后级的阻尼因子在10kHz测得大于1,800,在100Hz时更高达10,000。在向我说明的同时,他领我到生产线上,随手拿了一部已经组装好的Amp2 G2,以Audio Precision One测试仪器测给我看。以FFT/2.5kHz,4欧姆负载,输入10V情况下,测得的讯噪比竟然是在-150dB这条线上。把这个结果印出来后,他又以无负载的状况下再测一次,讯噪比与有负载的状态下几乎一样。这代表着这部后级除了组件本身的噪声之外,线路上几乎没有噪声。
 
       测过后级之后,他又拿一部Pre G2前级测给我看,包括讯噪比与THD+N等都非常的低,他也一一印出来让我带回。从这种硬碰硬的实测结果来看,Audionet对于测试数据的要求虽不敢说是世界第一,但排名前几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我想这就是德国人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能够确实做到的地方,他们绝对不马马虎虎混过;能够追求极限表现之处,他们也绝不放弃追求。
 

 
把音染、失真、噪声去掉
 
         看到这里,或许您会以为Audionet只是一家盲目追求漂亮规格的音响制造商。假若您这样想,那就错了。Thomas Gessler说对于规格的极限要求只不过是把音响器材做好的基础而已,音响厂商至少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好。把规格做漂亮之后,再往上追求回放音乐的表现,这就是Audionet的设计哲学。
 
         嗯!这话说得漂亮,每一家音响厂商都会这么说,但是要怎么去做到呢?我更进一步的请教Thomas Gessler。他回答说或许是德国人个性使然,他们追求的是把音响器材的音染去掉,让所有的乐器显出自己的音质音色,让所有的声音还原自己的本色。根据他们的看法,只要能够想办法把所有的失真降到最低,并且不随便依照个人的偏好胡乱调音,这样音响器材就会展现出他们的自然之美。所谓自然之美是什么?就是原来演唱者的嗓音唱出多迷人的声音就再生出多迷人的嗓音;原来小提琴拉出多美的声音就再生多美的声音,这些原来的声音就是最美的,音响制造者根本不需要加油添醋,这样反而会把原来的美味弄糟了。还原本色,这也是Audionet的音响设计哲学。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8345295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84329010.jpg[/upload]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61989425.jpg[/upload]

Audionet仅是公司业务之一
 
         或许您会问,除了我们都知道的Thomas Gessler品牌之外?Idektron还有什么产品吗?除了Audionet之外,Idektron的确没有其它品牌,不过他们却利用自己强大的研发能力,替许多公司做不挂品牌的研发工作。例如,B&W的旗舰喇叭鹦鹉螺的主动式电子分音器就是委请他们设计并且生产的。奇怪,B&W在英国,Idektron在德国,这二家公司怎么会凑在一起呢?Thomas Gessler说这也是凑巧,当年鹦鹉螺研发到末期时,决定采用主动式电子分音器,不过B&W本身是喇叭厂,要为了这个电子分音器再成立一个设计制造部门根本划不来,于是他们想委请著名的音响厂商代为设计制造。结果,他们接触过几家知名厂商,但都无法达到B&W的需求,电子分音器迟迟无法定案还害了鹦鹉螺延后推出的时间。这件事不知怎么被Ken Ishiwata知道(Ken是知名音响设计师,长住欧洲,Marantz签名系列就是他参与设计的),而Ken有一次把这件事情告诉德国ALR喇叭的人,问他知不知道哪家厂商能够设计生产符合要求的电子分音器。刚好ALR喇叭的人熟知Idektron的设计能力,于是推荐双方接触。当Idektron把电子分音器的原型机送交B&W之后,B&W测试后十分满意,于是双方合作迄今,这次我到Audionet工厂参观,还看到正在生产的四音路电子分音器。既然Idektron替B&W的鹦鹉螺生产电子分音器,那么一定知道鹦鹉螺生产了多少对。当我问Thomas Gessler时,他说基于合约,不能透露数量,不过他也告诉我:「相当多,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除了电子分音器之外,Idektron还研发出一种利用Motorola DSP56009所设计、用来校正喇叭相位失真非常有效的数字线路DLC(Digital Loudspeaker Comtroller)。结果,当他们兴冲冲的把这件产品拿给一些喇叭厂试用时,他们却都不表兴趣。事后检讨,Thomas Gessler认为自己太一厢情愿了,那里会有喇叭厂要采用这种数字相位校正线路?一旦喇叭厂采用,不就承认他们的喇叭有严重的相位失真吗?这件产品的失败让Idektron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产品要让别家采用,必须锦上添花,不能曝人之短。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6305610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63752752.jpg[/upload]
TOP
14#

1998年推出世界第一张DVD-Audio录音
 
         或许您不知道,Audionet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自家录制DVD-Audio唱片的厂家,他们早在1998年就录制一张DVD-Audio,并且少量发售。真厉害,DVD-Audio规格在1998年才公布,2000年1月CES才公布最后定案,而他们竟然在1998年就录好了?怎么做到的呢?我请教Thomas Gessler,他说他们事前就已经拿到相关规格数据,找来录音室合作,录下第一张24Bit/192kHz规格的DVD-Audio。Thomas Gessler说录制的目的不在赚钱,而是要向世人介绍这种优秀的新音乐媒体。他回忆说当时很兴奋,因为他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高科技数字技术,深深明白CD的短处。好不容易看到有这种高规格的数字媒体出现,深感有责任要让大家了解DVD-Audio的优点,所以才会录下那张世界第一张DVD-Audio。有关这张DVD-Audio的详情容后再禀。
 
       既然推出DVD光驱,怎么可以没有AV处理前级呢?Audionet当然也了解这项需求,所以推出了MAP AV处理器,这部处理器上各种环绕规格一应齐全,最高的24/192规格当然也不缺。除了以上器材之外,Audionet还有一部LP唱头放大前级,叫做PAM。还有一部外接式高级电源,叫做EPS。还有模拟/数字收音机CAT,这部模拟/数字收音机备有数字讯号输入输出端,可以利用机内的数字模拟转换线路。
 
 
产品分四大区块
         综观Audionet的所有产品,我们可以把它们概分为四大区块,第一区块就是入门组合,用ART CD唱盘配SAM综合扩大机或以综合扩大机为前级,搭配Amp3后级,当然欧洲人还会配上CAT模拟/数字收音机。再来是标准组合,讯源还是ART CD唱盘,前级可以用Pre1 G2,后级用Amp1或Amp2。如果怕电源不够好,您可以配上外接式电源EPS,这样就很豪华了。当然,CAT收音机不要忘了。再来是旗舰级,那就是以Pre2旗舰前级搭配Amp2 Max旗舰后级,至于讯源,您可以搭配ART CD唱盘,也可以搭配VIP DVD光驱。最后是家庭电影院区块,讯源当然是VIP DVD光驱,AV处理器就是MAP,后级可以用任何二声道后级搭配Amp4 四声道后级,或者干脆用Amp7七声道后级。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0553284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116155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11037609.jpg[/upload]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4452999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45399815.jpg[/upload]
TOP
16#

聆听各种DVD-Audio软件
 
         在早上的试听过程中,我们用了很多DVD-Audio软件,不过第一张使用的就是Audionet自己录那张。那张DVD-Audio有以下几种录音规格:一、DVD-Audio 24/192 Stereo。二、DVD-Audio24/48 5 Channel。三、DVD-Video AC-3 5.0。四、DVD-Video 24/96 Stereo。五、DVD-Video 16/48 Stereo。录制时以最高规格24/192录下之后,再降规格,分成26/96或16/48等各种规格。由于音乐都一样,录音也是只录一次,再从最高规格中转降规格,所以比较起来特别精准。当我听到24/96与16/48二种DVD-Video版本的比较结果时,非常惊讶二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呢?24/96规格我又不是第一次听,自己早已比较过多次了,怎么都没有这次的差距那么大?我心里不断想着。
 
    
 
    
 
         我猜,这次感觉差距那么大的第一个原因应该跟Audionet的VIP DVD光驱有关。以前我所用的并不是Hi End厂商所推出的DVD光驱,所以虽然听起来比CD好,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现在用了够水准的DVD光驱来听,原本的差距才完全表现出来。第二个原因我想与空间有关,Fairland Studios这个空间经过精心设计,各项音响空间指针都符合测试要求。在这样中性的空间里,该有的差距就不会被扭曲,而原原本本的显露出来了。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11273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125846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2622124.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0302516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03721279.jpg[/upload]
TOP
18#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二:Audionet的产品系列
 
         Audionet创立于1994年,1995年就推出他家第一个产品Pre1前级。Pre1推出之后,接替机种为Pre 1 G2(也就是第二代的意思)。另外还有一部豪华型前级,也是Audionet的旗舰前级,叫做Pre G2。Pre1前级之后推出Amp1立体后级(每声道200瓦8欧姆负载),用来搭配Pre1前级。Amp1的后续机种就是单声道的Amp2(也是200瓦8欧姆负载),Amp2再后续就是Amp2 G2,另外还有一个电源供应更强的Amp2 G2 Max(400瓦8欧姆负载),这也是Audionet的旗舰后级。Thomas Gessler说Pre1与Amp1的搭配就好象福斯的金龟车,历久不衰。
 
        有更大的后级当然也有更小的后级,Amp3就是每声道110瓦的立体后级。Amp3还可以搭配上四声道后级Amp4(四声道,每声道110瓦8欧姆),成为六声道环绕多声道后级。如果您本来就没有Audionet的后级,可以去买Amp7七声道后级(每声道150瓦),这样就完美极了。除了前、后级分离产品之外,Audionet也有功率较小的综合扩大机,叫做SAM,这部每声道110瓦的综合扩大机目前已升级为SAM V2(与G2意思相同)。
         前级、后级、综合扩大机都有了,讯源呢?不必担心,Audionet从最早创立时就曾经推出一部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旗舰CD转盘,那就是Run。这部旗舰CD转盘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圆盘,圆盘中央就是放置CD的地方。我相信台湾有人拥有这部CD转盘。可惜,这部CD转盘因为成本昂贵,已经有多年不再生产了。Run之后,Audionet推出ART CD唱盘,这部CD唱盘目前也已经升级为ART V2。有了CD唱盘,到底有没有DVD光驱呢?您猜对了!Audionet是少数推出高级DVD光驱的Hi End厂家,这部DVD光驱叫做VIP。VIP可以看DVD-Video,可以听DVD-Audio,当然也可以唱CD,不过它不能唱SACD。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8575490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9484669.jpg[/upload]
TOP
19#

实质排名经常第一
 
         到底Audionet在德国音响界的定位如何呢?音响杂志对他们的评价又如何呢?对于杂志的评价,Thomas Gessler非常的有心,不仅办公室里摆满各种欧洲杂志,同时他也把内中有关Audionet产品的评论影印出来存盘。他指着其中一篇报导说,这是他们推出第一件产品 Pre 1的瑞士杂志评论,标题上写着:「连专业人士都大吃一惊的音响器材」。Thomas Gessler说当时那本杂志测试这部前级时,发现规格特性高得吓人,所以才下了这个标题。在欧洲,Audionet普遍被定位为拥有高数字技术的前瞻性音响公司。
 
    
 
         为了让我更进一步了解Audionet产品的评价,Thomas Gessler还提供许多杂志评论给我,看过之后,我的印象是:与售价更昂贵的产品相比,Audionet经常拿到第一名、第二名或第三名。假若计入价格因素,Audionet在德国的评价可能都要算是第一名。为什么我会说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呢?看过德国杂志的读者就知道,德国杂志经常把许多同类器材排排坐给名次,从最贵的价格一路往下排,但名次可就不一定按照价格的高低来排了。当然,比较便宜者通常都是排名比较后面的,但也有像Audionet这种例子,其售价虽然不比别人高,但是排名却比更昂贵者更前面。从德国杂志的排名来看,Audionet可说是誉满德国的音响品牌。对了,Audionet在二年一度的柏林电子展中,还与Grundig、Canton、Bose、Sennheiser四家公司合力举办设计奖,可见Audionet公司规模目前虽小,但做的都是大气魄的事情,其对远景的企图心很强。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309410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39207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4987291.jpg[/upload]
TOP
20#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5856142.jpg[/upload]


特别讲究讯源避振
 
         前面所提的多是前、后级的设计,其实在讯源的设计上,Audionet也很特殊。以前论坛曾报导过Audionet有一部叫做Run的圆形CD转盘。这个CD转盘采用CEC皮带驱动系统,需要搭配一部数字模拟转换器来使用。我还记得当时他家有一部可以切换五种不同滤波曲线的数字模拟转换器,那时我的感觉是这家德国公司充满科技实力。不过,目前这二种产品都已经停止生产了,取而代之的是ART CD唱盘。假若您曾看过ART CD唱盘的内部,您会发现许多未曾见过的设计,其中最特别的有二处,一是整个底座加了一块花岗石,这就是ART重达18公斤的原因。另外一处就是整个雷射机械拾取系统是以有弹性的带子悬浮起来的,而且带子还可以调整松紧。从这二处特别的设计中,我了解到Audionet对于避震的研究,Thomas Gessler告诉我这也是ART好声的秘诀之一。不过他也坦承自从在市场上买不到飞利浦的CD雷射机械拾取系统之后,就必须向日本厂商购买。问题是他们每次购买的量并不大,日本厂商根本不想搭理。到后来日本厂商卖给他们的机械拾取系统竟然比他们买整部CD唱盘还贵,这实在不合理。逼到最后没办法,他们只好买整部的日本CD唱盘回来拆。他们只留下雷射机械拾取系统以及相关控制线路,其它线路通通丢掉,改以自己的设计取代。
 
 
无可奈何成本高昂
 
        这样的作法怎么划得来呢?我提出这个问题。Thomas Gessler说这就是他们的产品为什么在价格上无法与日本产品竞争的原因,但是他也很有信心的告诉我,ART绝对是Hi End级的CD唱盘,机内的时基误差(Jitter)绝对比市售分体式CD转盘加数位模拟转换器还低。甚至。ART的数字输出端几乎测不到Jitter。看到我眼里升起怀疑的眼色,Bernd马上领我进入他的办公室,当场用仪器测给我看。老实说我对于Jitter的测试过程并不了解,不过Bernd指着仪器上的波形图形向我说明,说这样的测试结果就是代表着Jitter几乎测不出。我相信Bernd不会说谎,他是技术人,尤其是德国技术人,他说一就一定不会是二。
 
       CD唱盘的制造遇上买不到机芯的难题,VIP DVD光驱呢?也是遭遇到这个问题。Thomas Gessler说最后他们还是采用最笨的方法,去买整部DVD光驱回来拆。与CD唱盘不同的是,DVD光驱的视讯部份占很重要的份量。Audionet虽然在音响方面十分了得,数字方面也领先,但是对于视讯方面行吗?我老实不客气的提出这个问题,没想到Bernd充满自信的回答:视讯只不过是更高频率的讯号而已,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困难也没有。哇!口气真大。不过,Bernd说他已经着手在设计倍频器,准备给VIP用(VIP没有搭载循序扫描输出,必须另购循序扫描或倍频线路)看起来他的回答是认真的,而不像是开玩笑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让我们先略过VIP的视讯部份,就说音讯部份。Thomas Gessler说目前市面上很少看到够好的DVD光驱(指音讯部份),尤其是DVD-Audio,他很有自信的说VIP可能是第一部够水准的DVD-Audio唱盘,因为他们拿去给许多人听,也与许多DVD-Audio唱盘比较过,大家都说没有听过声音表现这么好的DVD-Audio唱盘。关于这点我也赞同,不过我把它的声音表现留待后面说明,读者们稍安勿躁。我要先说传统Hi End音响界与DVD的相关问题,这也是Thomas Gessler与我讨论很多的地方。
 
传统音响厂商的困境
 
       Thomas Gessler说目前传统二声道音响厂商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字技术不够,这个问题让大部份Hi End音响厂商陷在二声道的泥沼里,无法随着多声道时代的来临而提升设计制造能力,这也是目前很少Hi End音响厂商推出DVD-Audio唱盘或SACD唱盘的原因。除了数字音讯视讯能力不够之外,产量也是个大问题,日本厂商要的是数千上万的订单,而一般Hi End厂商却只能下数百的订单。在购置机芯不易、成本又高的情况下,大部份的Hi End音响厂商当然就放弃进入这个领域了。
 
         即使放弃生产多声道讯源,也可以生产AV处理前级啊!这时Thomas Gessler又说出一项困难,那就是AV处理前级需要选单控制,也需要用到DSP技术,这不仅需要懂DSP的数字技术人员,还要有懂得写软件的工程师。他很骄傲的说,虽然Audionet的规模不大,但是却拥有优秀的数字线路设计工程师以及软件设计工程师,有关软件的设计就交由Volker Wischniowski负责。Thomas Gessler说AV处理前级的操控选单软件要写得好并不容易,有些Hi End音响厂商把这部份交给外面的公司完成,而他们却是自己在厂内完成的。像他家的ART CD唱盘、VIP DVD光驱或MAP AV前级处理器里的D/A卡上数字滤波线路,基本上就采用Motorola DSP 56362做运算,让 32kHz-192kHz/24Bit输入规格在进入之后,在48kHz取样频率以内达到16倍超取样、96kHz与192kHz达到8倍超取样的水准,此外数字滤波还可以多文件选择,这些功能都需要有扎实的数字技术才可达成。
 
 
不能死守模拟二声道
 
         其实,从Audionet早在1998年就率先推出世界第一张DVD-Audio唱片,就可看出他们对于新音乐媒体的期待之深与了解之透彻。不过说也奇怪,为什么早在1998年就录制DVD-Audio唱片,但是能够播放DVD-Audio软件的VIP却现在才推出呢?Thomas Gessler说其实他们已经不慢了,日本厂商也是在去年才开始推出DVD-Audio唱盘的,而他们在买不到机芯之下,也只好先观察市面上的日本DVD-Audio唱盘(当然是DVD-V/A/CD兼容机),等到确定采用哪家机芯之后才动手制造。唉!说得也是,这真是Hi End音响厂商想跨入多声道领域的障碍,难怪大部份厂商宁可以不变应万变,守在传统二声道领域中。不过,依照Thomas Gessler的看法,他认为死守二声道领域的厂商最后可能都会被淘汰。我问他理由何在?他说很简单,老年人会凋零,而举世的年轻人几乎都处于DVD多声道世界中。等这批坚守二声道的老人凋零得差不多之后,去那里找二声道消费者?而目前的年轻人以后会拥有购买力,他们要买的当然是多声道视讯音讯产品。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Thomas Gessler还说了另外一个理由。他说当1980年CD推出时,它的声音表现是那么的差,但竟然没几年就把已经存在几十年的LP几乎扫得干干净净,目前的LP讯源只不过存在于极少数消费圈中,由此可见消费者追求新鲜的企图。而CD为什么在这几年快速衰退?Thomas Gessler反问我。我说盗版严重、网络下载盛行都是原因。Thomas Gessler却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已经对CD厌倦,正期待着新的科技带来新的消费产品。而二声道音响却几十年没有变化,这使得音响业与CD唱片业同步严重衰退。幸运的是,DVD刚好在这个时候推出,所以会那么快就风行全世界,成为有史以来普及率最快的家电产品。
 
 
对DVD-Audio充满信心
 
         对于DVD-Audio多声道的未来,Thomas Gessler充满信心与期待,他还告诉我,无论是DVD-Audio或SACD,都是唱片公司必然要走的路,否则唱片公司将会更惨。为什么呢?我很好奇。Thomas Gessler向我解释,跨过二十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版权年限即将到期,届时那些音乐都成为公版,就像许多老电影一样。此时假若唱片公司没有另外新的音乐媒体出现,届时要怎么与价格便宜数倍的公版产品竞争?再说,DVD-Audio的规格比CD高很多,它的音响效果的确比CD还好,所以没有理由不会成功。(附注:最近美国来台施压,要延长著作版权,看来Thomas Gessler的观点相当有道理)。
 
       VIP的作法与ART一样,底盘也是加了一块花岗石,机械拾取系统也装上他们独家的避振系统,背板上备有6声道DVD-Audio模拟输出端,当然还有数字音讯输出端。不过,VIP本身的规格已经达到24/192,使用起来应该很够了。至于Video部份,采用10Bit Video DAC,四倍超取样,唯一遗憾的是循序扫描输出必须另购。我问Thomas Gessler,为什么不把循序扫描内建呢?所有的日本DVD光驱都是这么做的啊!何况Audionet也是买日本DVD光驱来拆的,把原本的循序扫描线路保留下来不就得了吗?这样又不会增加成本。Thomas Gessler的回答却让我有点意外,他说目前的电视或投影机都已经内建循序扫描线路,DVD光驱并不一定需要循序扫描输出。其实,把循序扫描线路安排在DVD光盘中,其效果一定比让DVD光驱输出交错扫描,再由电视转为循序扫描来得好。我跟此间代理商小林都把这个意见告诉Thomas Gessler,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坚持己见。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2294416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23762981.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