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奇问问,为何中国好声音没有人唱粤语歌?连广东人都很少参加。 [复制链接]

1#
看了去年和今年第一次pk,好像没有一个人唱粤语歌的,连央视的音乐节目都有非粤语区的歌星唱粤语歌,粤语歌难道真的不堪了,、
连老歌都无人提及了,参加比赛都不敢唱?还是认为导师听不懂?想当年哈林还参加香港TVB的综艺节目,听,说粤语应该没有大问题,
那英,阿妹都是老江湖,想来也是小事。连英文歌都有这么多人唱,就粤语歌没有唱,真是不明白了。
还有看了2年,好像就只有一个广东中山的小男孩,和一个香港的老人家参赛,粤语区的人难道只参加本地的比赛?还是
水平太差,不入围?
分享 转发
用过,品尝过的才敢叫好!
TOP
2#

我觉得粤语精典歌曲都是老歌多,年前人喜欢的就少,在因为内地国语体系,粤语共鸣自然也少,也就变成了无粤语歌曲出现。
TOP
3#

影响因素很多,需要语言方面的专门人才发表论文阐述。
TOP
4#

好声音推崇的都是大嗓门,细腻委婉的不吃香!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

转帖
汉语一般分为官话、吴语、粤语、闽南话、闽东话、闽北话、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晋语等方言,官话还可以细分为华北官话、东北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大片。由于方言是一方水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和媒体都有所关注。媒体报道有上海00后的土生上海人基本不能流利讲上海话,甚至不会听。在外来人口众多的苏州的街头基本听不到吴侬软语,闽南话在台湾已成为老人语,年轻一代已经不讲闽南话而转讲国语。而对官话区里各方言、湘语、赣语等的生存现状则了解甚少,希望来自该地区的还补充一下相关状况。

    本人认为除粤语外各南方方言都有以下共同的变化特点:(1)没有形成标准语或较高威望的代表音,各地各自为政;(2)同一大方言区里,人们对同一方言认同度不高,例如潮汕人甚少认为自己的方言是闽南话的一种;(3)随着人口的急剧流动,同一方言区的人们由于适应对方口音有些困难的情况下,更倾向使用国家通用语普通话,这间接障碍了通用腔的形成。例如客家人只会跟同一个县或和相邻县的客家人讲自家的客家话,即使在同一个地级市的客家人很多时候都会使用普通话或粤语沟通;(4)方言使用者的母语能力正不断下降,年轻的方言使用者会方言和普通话夹杂,因为普通话为强势官方语言,造词能力远远大于方言,或者是方言仅限于家庭用语,碰到很多专业名词时就直接引入普通话发音。

    老实说,方言使用人数只从一个侧面反映其生命力,但方言爱好者和专家应肩负起方言及其文化研究的使命,把一方文化的发展足迹记录下来,这意义则更重大。粤语跟官话一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标准语,然而,方言的标准语与其次方言之间的矛盾不亚于官话与其他方言之间的矛盾。普通话侵蚀方言,标准语则侵蚀次方言,情况大同小异。这个不是语言爱好者和专家能左右的趋势,也许是历史的潮流吧。但这就任由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就此殆尽吗?我也翻查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他们还在中国现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时候也遇到同样的矛盾,但到了现在的后工业时代,人们对文化多元性的保护意识才逐渐增强,竭力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本人只能希望,各地方言不要在中国的后工业时代来临前殆尽消亡,否则他们就注定一去不复返了。

    自明清以来,不少历史性事件均在广东引爆,尤其是思想文化方面,例如客家民系的形成、闽南民系的迁徙、侨乡文化的形成、土客械斗、民族资本主义思想的诞生等等,而最近“普粤能否共存”的命题则率先打响了整个中国语言及地方文化转型的前哨战。

来穗(广州)5-10年的外地人(来自非粤语区人士)语言习惯变化情况的粗略估计
能听懂粤语          普通话和粤语并用(普为主、粤为次) 能讲流利的粤语
70%                    40%以上                              25%以上
                                                           以客家人、潮汕人、雷州半岛移民为主

变化趋势:
(1)随着时间的增长,能听懂粤语的则更多,能讲粤语也越来越多,不过增长幅度没有能听懂的大。
(2)其他粤语区人士一开始就有90%以上的能听懂标准语,80%以上能讲流利的标准语。
(3)所有来穗的外地人的第二代,学会粤语的比例比上一代高,来自其他粤语区人士的第二代通常转讲粤语,少数转讲普通话。
(4)移民第二代基本上完全融入广州本地社会,已在穗居住两代或之上的,若居住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区域,其子女有部分可能会转讲普通话,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后应该能学会讲粤语,至少也能听懂。
(5)粤语区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的语言转型通常如此,第一代(成年后移民)能听说粤语,第二代基本能听懂,但一半以上不能流利地讲粤语,第三代一般不会讲粤语,一部分人仍能听懂粤语,第四代一般就完全融入
     当地社会,不会听说粤语。若能的,只是极个别例子了。
(6)人在异乡,哪怕是国内还是国外移民,语言习惯、思想文化等都会随之变化,都是对传承祖辈文化的一大挑战。
-------------------------------------------------------------------------------------
这是我无意间看到的一篇文章,说得比较好,广东若没有白话存在,潮汕话,客家话都更难存活.....白话有今天这个局面,也是行政权力推行的结果。因为有香港的存在,因为有海外华人的存在,中央认为有必要使用粤语跟这些人打交道,允许粤语在广东广播、电视节目里面占有全国其他地方的方言所没有占有的比重......希望大家懂得这道理....特别是潮汕和客家的少部分同胞们,别整天在这论坛吵吵闹闹的....互相尊重各自的语言.....
TOP
6#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8-20 13:35:00 发表
好声音推崇的都是大嗓门,细腻委婉的不吃香!
TOP
7#

好声音没有海选吧 起码形式上的海选都没有
有些选手是主办方请来的 比如林育群 他已经出道了 本来是不会再参加这种比赛的
里面不少人都是职业歌手 发过唱片的
TOP
8#

广东人很少看普通话电视吧。
TOP
9#

非常认同,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8-20 13:35:00 发表
好声音推崇的都是大嗓门,细腻委婉的不吃香!
TOP
10#

中国好声音---听来听去,多数是坏声音!
TOP
11#

好声音追求的是反常 博取收视率 广东话歌曲 老歌 很少高音的 在好声音看来 不高音 和不反常 就是不是好声音

博取收视率 歌手参赛类似白老鼠 获得的意义不大

【反常】:有以下几种
“性别反串”性征倒悬
男唱女歌 升调 娘娘腔 高音 有的男女不分
女唱男歌 声音无雌性特征 粗哑低沉 有不少女选手肥胖 内分泌有恙 雄激素高
唱英文歌 因为美语的发音多鼻腔共鸣 听起来 有特色 和华语发音的共鸣效果不同
反常高音  不求感情 不求悦耳 耐听 不求气息和感染力丰沛
只求高音 怪叫 是为“特色”

好声音评委认为上述几种都是“特色”  常常会称:“哇 我从未听过有人这样唱这首歌”  也就是说 评委不是追求水准 是追求特色 最好就是越反常态越好 就可以吸引收视的注意力

当然好声音也有极其少数的有水准歌手受到选拔 比例上也反常



修改 在上述特色二字遗忘了加引号 快速发表 标点无注意
特色是辨识度 不是反常 反常不是受音乐爱好者市场欢迎的“特色”
最后编辑学友 最后编辑于 2013-08-23 00:01:26
TOP
12#

恰是如此 追求的是吸引注意力 追求的不是韵味.艺术的感染力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8-20 13:35:00 发表
好声音推崇的都是大嗓门,细腻委婉的不吃香!
TOP
13#

最后正好是这样了

原帖由 醉心山庄 于 2013-8-21 13:25:00 发表
中国好声音---听来听去,多数是坏声音!
TOP
14#

原帖由 学友 于 2013-8-21 13:57:00 发表
博取收视率 歌手参赛类似白老鼠 获得的意义不大

【反常】:有以下几种
“性别反串”性征倒悬
男唱女歌 升调 娘娘腔 高音 有的男女不分
女唱男歌 声音无雌性特征 粗哑低沉 有不少女选手肥胖 内分泌有恙 雄激素高
唱英文歌 因为美语的发音多鼻腔共鸣 听起来 有特色 和华语发音的共鸣效果不同
反常高音  不求感情 不求悦耳 耐听 不求气息和感染力丰沛
只求高音 怪叫 是为特色


分析的很到位,这几个导师本来就有相当大的问题自己都没有办法解决,如何能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句话“没有说服力”,但是比起快乐男声的几个评委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

中国大声音,发现谁声音大,音飚得高,谁就能入选,那几个评委的口味真的,呵呵.不过节目策划的还算比较成功.
TOP
16#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8-21 14: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学友 于 2013-8-21 13:57:00 发表
博取收视率 歌手参赛类似白老鼠 获得的意义不大

【反常】:有以下几种
“性别反串”性征倒悬
男唱女歌 升调 娘娘腔 高音 有的男女不分
女唱男歌 声音无雌性特征 粗哑低沉 有不少女选手肥胖 内分泌有恙 雄激素高
唱英文歌 因为美语的发音多鼻腔共鸣 听起来 有特色 和华语发音的共鸣效果不同

白兄讲的到位。顶一个!
光头强玩音响——能够还原唱片是最好。     
                                林子这么大尼玛标准没完没了!
TOP
17#

纯粹非粤文化(典型的北捞文化),粤人不希罕,更同发烧不占边。广东人少数低阶层看此类普语节目也说明粤文明慢慢被侵食同化,当今天朝当家作主都是普语人,广东堪忧啊!汲及政治话题不多讲了
TOP
18#

邓丽君的粤语歌不多,但是是粤歌的丰碑,无法超越!,横扫那、妹••••一切一切••••••无疑问。另港台歌手很注重情感投入。那、田的所谓技术唱法在国内受欢迎,粤语习惯情感表达去不了,去不了
TOP
19#

原帖由 Real 于 2013-8-21 21:14:00 发表
邓丽君的粤语歌不多,但是是粤歌的丰碑,无法超越!,横扫那、妹••••一切一切••••••无疑问。另港台歌手很注重情感投入。那、田的所谓技术唱法在国内受欢迎,粤语习惯情感表达去不了,去不了

邓丽君唱粤语 咬不准的字那叫别具一格的韵味  换成别的歌手 无论唱的多好 只要粤语发音不准 发烧友都会挑剔的说一大堆不是  
是口味问题吧
粤语能有今天的语言地位 和香港的文化 影视 音乐 艺术等有很大的关系
从人口比例上来说 讲普通话和粤语的比例显然是非常悬殊的
作为一个面向全国播出的节目 当然要照顾到绝大多数观众的口味
我们发烧友心目中的好声音 成名成师的大家 普通观众和听众不见得就买账
举例来说当年风靡一时的BEYOND乐队 讲普通话的很多歌迷很喜欢 很多经典歌曲朗朗上口
由此可见,没有粤语歌手参加比赛 我觉得还是没有绝对实力出众的选手报名
好声音的很多歌手歌唱实力非常强 我个人这么认为
TOP
20#

邓的歌(与咬字无关)的特点是对歌曲的理解和无穷的驾驭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