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IY乐趣篇:平衡巨无霸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27382|回复: 173
141#

KENTRYFO 在 2006-5-29 22:44:00 发表的内容
我就不喜欢cello!怎么着?!乐林就正道很多!有乐林,为什么还有cello的生存空间,真tmd奇怪!

你喜欢ROLAND MODEL 9 吗? 有人能做的,而且还改进了,我买过的。
TOP
142#

倒霉的cello被当成垫脚砖了.你的朋友真可怜,如果是我的话是坚决不借的,省得被别人强奸器材或拿来当垫脚砖!!不过还是有点可惜,如果你的朋友用的是柏林,高温,或者波大,FM就好了,这样更能体现出DIY的素质和性价比!
TOP
143#

markh 在 2006-6-5 13:02:08 发表的内容
原文再续
时近黄昏,我们依依告别了主人家。当时的听音室基本是处于真空状态(WENZI的功放都拿去救火去了),放回家里,因为小孩调皮也不放心(他已经摔坏我两对音箱了),还是先放在朋友家里为好,等有机会再赎回不迟。一晃半年,听音室终于有了一套固定的功放,我将它请了回来。
曾经听过用加拿大的一台300B推3/5A,感觉中频饱满,高频飘逸,听人声和小提琴确实一流,那个朋友也是作此用途,我中毒颇深,一直总想找机会拥有一对。今天抱得美人归,心想也了却了一番心愿。

        我也在此过程中第一次把一对正版的53a捧在了手上,通过触感对它有了主观认识,在没有聆听之前已经在内心发出了“哦!难怪能够成为一代铭器”的感叹!对比以往的听音经验,确实认可了这是53a最全面、动听的一次开声。作为佐证:1、在wenzi9800的驱动下,邓丽君的广东话录音听到了普通话的味道——那是哪一首歌?我忘了,反正平常和当天用其他功放推53a时很难表现!——请markh兄告知歌名。2、以清纯、娇美的“邓腔”原来在很多歌曲中的表现还是有一定的篡改桑感的。3、其他的,由于当天并无认真比较的心情,暂时忘掉了。
TOP
144#

markh 在 2006-6-4 13:52:54 发表的内容
xinhuawang0 在 2006-6-4 13:14:58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29 22:44:00 发表的内容
我就不喜欢cello!怎么着?!乐林就正道很多!有乐林,为什么还有cello的生存空间,真tmd奇怪!

你喜欢ROLAND MODEL 9 吗? 有人能做的,而且还改进了,我买过的。

人是会进步的。我可以发这台后级给您听。

有很多人是主观认识大于一切的,既然是“相见不如不见”就不如不发了!说起来,如果没有xinhuawang0兄,我也不会认识楼主,正如没有Roland我就可能不会对cello产生主观反感。
    对不起了,由于我对cello的主观反感,以及对楼主的主观好感,可能让部分人误解了我对本贴主角的评论,以为我在踩cello350t抬wenzi9800,实际上,我早就声明:可惜对比的只有cello.......期待着wenzi9800到我家里给我做主观评测的机会。
TOP
14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1 20:11:53 发表的内容
呵呵,可能你指后级,PLATEE和SUITE还是音响史上伟大的经典前级:)

科研兄,是您在引导我把话说全的。要不隐晦一点?——我在某个标准的听音场合听过全套顶班cello推ZU和jmlab,很多人都非常陶醉,我也承认:似乎很好声!但就此怀疑起了它的不妥,直到2005年对zu的落地箱和jmlab的设计理念有所了解后才在自己的思想上证实了这件事!——那是什么?请注意zu和jmlab的最突出的优势所在!我本意不是玄乎,只是不想把问题讲得太清楚而已。理解万岁!不理解的,罢了。
TOP
146#

歌名:“忘记他”,收录于邓丽君十五周年的TRACK 5。
TOP
147#

ATC SCM20系列的高频偏暗、低频难出好,这似乎成为一般人墨守成规的看法。张先生的原搭配器材,确实也给了人这些印象,声音好象闷在箱子里面,高频暗淡,缺乏细节,低频也比较浑浊,这些不如意处,应该跟其T&A150W的功放比较乏力有关。“这对箱子绝对不是省油的灯!”这句话再一次被残酷地认证了!换上WENZI AUDIO9800平衡后级之后,SCM20S在430W额定的强劲输出功率驾御之下,声音马上变得开扬得多了,中频密度大是ATC的拿手好戏,这点不必再有考究,反而此箱的高、低频表现,才是在座各位最关心的。王菲的《天空》,给了大家一点意外:谁说SCM20S的高频不够的?那位热情牵线的好朋友,更加有高论:以现在高频比较丰富的表现来看,证实ATC20有功率就有高频是对的!的而且确,此箱的高频表现其实并非传说中偏暗,而是需要比较强大控制力的器材,才有资格撑起其同样比较吃功率的高频网络!不过我觉得,此时的高频表现,与印象中被推好了的ATC20高频有点区别:怎么纤细感有点不尽人意?我留意了一下张先生的听音环境,忽然我明白了:由于他的原配器材比较暗淡,因此他在房间校声手段上是倾向了“硬”化一些的:光洁的后墙、光洁的瓷砖地板、两侧反射严重的光洁玻璃板门以及人为摆放的光洁玻璃板,这些“光洁”因素,在高频量感不够的时候,在提高听感中的清晰度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当SCM20的高频表现正常了之后,这些“光洁”因素,却又会变为剥夺纤细感的超级元凶——房间高频声波反射干涉现象比较严重!OK!难得的高频量感出来之后,我们再留意其低频表现:同样是《天空》,与之前的后级相比,低频显得深沉、扎实了许多,张先生再拿出一张《啊姐鼓》,播放第3首,在电子低音鼓爆发的一刻,将各人都震惊呆了!谁说SCM20S爆不起来呀?张先生连忙说:呵呵,这个“鼓”证明你的后级比我的T&A好力得多喇!看来,在足够功率、足够电流输出能力的功放控制之下,SCM20S的低频表现并不亚于大箱的表现,其显露出来的冲击力度、下潜力,同样极具震撼人心窝的功力!
SCM20S!好箱也!!
TOP
148#

原文再续
时近黄昏,我们依依告别了主人家。当时的听音室基本是处于真空状态(WENZI的功放都拿去救火去了),放回家里,因为小孩调皮也不放心(他已经摔坏我两对音箱了),还是先放在朋友家里为好,等有机会再赎回不迟。一晃半年,听音室终于有了一套固定的功放,我将它请了回来。
曾经听过用加拿大的一台300B推3/5A,感觉中频饱满,高频飘逸,听人声和小提琴确实一流,那个朋友也是作此用途,我中毒颇深,总想找机会拥有一对。今天抱得美人归,也了却了一番心愿。
最后编辑markh
TOP
149#

markh 在 2006-6-2 14:35:23 发表的内容
除了3/5A和一对245后级以外,所见的都是当年红透的经典器材,有MAGAPANNER的屏风扬声器,PHILIPS 的880分体CD机,麦景图的MC22前级、KRELL的MD2转盘+解码,最使我口馋的是架子上好多那些已经绝版或者是头版的CD唱片!
我们席地而坐,象学生般聆听着主人在诉说他每件器材背后的故事,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部音响的发展史!一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以前不是工作就是音响,现在人老了,耳朵也少了些要求,趁未移民前多陪家里人到各地旅游玩玩,音响这东西随便听听就行!将这些器材处理掉,唱片就不卖了,留住做个记念。”
m兄.能蒋售器材主人的联系电话给我?
最后编辑dcpfq
TOP
150#

这天,我们在一位好朋友的热情牵线之下,拜访了ATC迷张先生。张先生同时也是一位LP迷,请看他的LP宝贝:
[upload=jpg]Upload/2006651811230903.jpg[/upload]
T&A150W后级:
[upload=jpg]Upload/2006651853690739.jpg[/upload]
世界知名的ATC于1974年成立于伦敦,成立之初只生产录音室用的音箱及喇叭单元。设计师Bill Woodman曾参与B&W 801音箱的开发设计,并以过人的才智和毅力开发出了靓声非凡独具一格的ATC单元。天下两只最优秀最著名的球顶中音单元(俗称“馒头中音”)一只是丹拿的M560D,另一只就是ATC著名的SM 75-150中音。被使用在ATCSCM一200 SCM一100和SCM-50上,其系列超级打造的低音单元样靓声靓素质更靓,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比利不无自信的说:“五十年後,当很多其他喇叭已被人遗忘时,ATC喇叭仍然会继续完美地工作。”
 然而真正让ATC在发烧圈子里名声大噪的还应该说是SCM20.在1989年推出后,参加1990年CES展第一次公开亮相便引起瞩目,被誉为当今世上音色最标准及动态最凌厉的小型扬声器。  
SCM20的低频单元是特别设计制作的,重量近9公斤,诺大的磁体跟单元的口径几乎相等。为长磁路短音圈设计,磁体上夹板的厚度达2厘米左右,保证了音圈在大动态时仍能够处于良好的近似线形磁场内,从而得到大声压下的相对最小失真。这种采用超大磁体的长磁路设计成本是非常昂贵的。音盘架为超厚铸铝构造,八颗M5螺钉跟上夹板、磁体结构在一起,坚固非常,音圈骨架为铝制品。上有八个空气扰流短路孔,长长的铝骨架自身就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承受功率的提高。
SCM20的高音单元是采用的丹麦Vifa单元D26TG、D27TG两款。对于这款高音单元很多发烧友不理解ATC为什么会这样选取,认为既然很多人投诉SCM20高频不尽人意,那么换一款高素质的高频单元不就会有更好的表现?话是这么说,但事实上有人更换过丹拿D260、SCAN-SPEAK 9700并使用LMS进行了曲线配合调整,精心调试后,发现单就高频的表现是要超过原来的,特别是在泛音、空气感、延伸细腻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ATC那特有的密度、质感、份量感也打了折扣,由此看来要制作成功一款高档音箱绝不是随便弄个高档单元拉郎配组合起来那么简单。因此尽管有很多高手不惜重金给SCM20更换高频单元,并有很多的心得体会经验,最终的听评结论是有得有失。
  SCM20的分频器制作工艺元件选取上比较考究,SCM20有好几个衍生版本,分别是SCM2O、SCM20T、SCM20SL、SCM20A Pro,后者为有源版本。前三者的分频器从外观上看基本相同,只是部分元件数值有调整。在SCM20、20T、20SL三款中,应该说最超值的是20,20T跟20的区别是在20的箱体下面增加了空腔落地箱体看上去是落地箱。ATC的型号命名是以容积数字为型号的,因此既然仍命名为20T,那他的有效容积仍是20升的。其他的变化并不大,然而价格却增加了不少。但实际听感上20T的低频量感的确要比20多一些,下潜也深一些。LMS测试20T的频响54Hz-18KHz(-3db),分频点在2.7KHz,-7db处,对20跟20T的低频单元分别解剖未见结构上的明显差异。估计20T在听感上低频量感的增加跟下部的空腔箱体谐振有关。接线端子为双线分音。 20SL是最新的版本,低频单元的外观变化不大,有资料说是在单元磁路中的中间磁柱体上增加了一个金属短路环,能够有效降低中频段的谐波失真,高频单元采用D27TG, 分频器元件数值梢有改动.接线端子改为双线分音。  
   ATC的优点非常突出,同样的缺点也一样明显,那就是高频的延伸跟飘逸穿透力多有投诉,除去搭配调校不到家外,SCM20本身的素质特性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高频方面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书架箱远在它之上.但是这并不是说SCM20的高频很差,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音响器材。说是这么说,其实每一个SCM20的用户都希望他的高频延伸再进上一层,这本人之常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对其大动干戈,其次,SCM20的低效率难推动、不易调校,后续搭配器材要求高也是他的一大缺点,就这一条令到很多仰慕者只有叹息的份了。要为SCM20搭配功放,说需要大电流的有之,说需要大功率的有之,其实这两者都需要,总之一句话:这对箱子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尽管ATC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无论怎么说ATC20仍是极为优秀的一代名箱,它超凡脱俗的声音令到其拥戴门接纳了他的一切不足,难怪很多资深烧友明知道他有很多缺点,但仍矢志不移的在二手市场上找寻他,大有拼死吃河豚的壮行。
[upload=jpg]Upload/2006651863787295.jpg[/upload]
最后编辑wenz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