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折腾:原创A9+斯巴克SC10+新德克8800MN+杰作唯美6号(再次折... [复制链接]

1#
音源:原创A9,已成绝版的经典;
前级:斯巴克SC10,温而不火的旗舰;
后级:新德克8800MN,近来爆炒的新贵;
音箱:杰作唯美6号,一致公认的精品;
上述几样东西是本人新进的器材,均堪称国货精品,组合在一起表现如何,想必很多朋友也想知道,在下笔拙,不可能象其他老烧妙笔生花,妙趣横生,只是真实地把折腾的过程和听感写出来以供参考,见谅。
最后编辑田园牧歌2
分享 转发
TOP
2#

再加一对书架听室内乐,问题就解决了,我准备就这么玩。
TOP
3#

好文!玩音响就是这样,喜欢折腾。
TOP
4#

我用新德克这套东东推杰作唯美一号mkii加欧博2.3cd机,
TOP
5#

哈市韩 在 2007-1-8 16:44:35 发表的内容
唯美6号并没有大家说的那样,潜力很大,因为我的朋友用的是4w多的美国精神攻防推的,并没取得应有的效果

到了这份上的器材,个性的搭配很重要。还有环境、音源、线材的合理性,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TOP
6#

最近有机会去朋友那听了一下唯美6号,我的感受是:
1:唯美6号在目前1w的售价里是物有所值的好箱子,表现应该说比较全面,相比于我花1w多元买的sek sigma2,我感觉我的sigma2应该值6-7k更合理。
2:唯美6号并没有大家说的那样,潜力很大,因为我的朋友用的是4w多的美国精神攻防推的,并没取得应有的效果,我反倒觉得,田园兄的搭配是合理的,效果应该不会差于我朋友这套。
TOP
7#

在今年元月初进了一台和numerik原配的karik,至此,LINN的这一套音源总算配全了,怎么说呢?原配就是原配,给系统带来的最大变化的就是音乐味提升。
最近还按很多朋友的意见搬走了条柜,进了贵族的音响架,重新调整了摆位和内拗角度,并借了几条喇叭线尝试了双线分音,但最终还是使用参考二号和TYR交叉的接法。
过年期间着实听了个够。唯美六号此时的表现已可用松润来形容。
这么说吧,一个多月前我是在听音响,听的过程中我会注意音色、音质、音场,会仔细品味每一次调整带来的细微变化,然后再调整再听。而我现在是在听音乐,只知道在那音乐里沉进去、沉进去……
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器材调整基本到位了(这一年在全国各地听过不少器材,才有井底之蛙的感叹,自知尚有很多提高的空间),另一方面,折腾音响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的,不是吗?
另:本人自认器材的选择和搭配还是不错的,有一些朋友对8800MN的推力和SC10的使用不大认可,我想说,8800MN是可以把唯六推得很好的,尤其是在煲熟后,至少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如果你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经济实力,当然可以使用更高级的器材。SC10听过的朋友并不多,我认为控制力非常好,胆味不多,更强调HIFI性,在我的系统里的表现比2A3和8250都要好,可能是我的音源音乐味比较足的原因吧。
TOP
8#

田园牧歌2 在 2006-11-7 15:05:16 发表的内容
TOM帅哥,昨天听了听,现在的中、高频让人满意,但低频松散了点,整个音场有点朦,还是想把脚钉装回去,但装回去又怕声音发干,有何高招?


去掉“滤波器”试试看
TOP
9#

楼主的经验真是太好了 我是玩胆机的 现在效果也不错。整套线材在一万四上下 现在想增加一台石级 想请教一下 就是8800MN后级的生命期有多长?以它的价格 在8千以下还是值得考虑的(二手的进口功放不想玩 新的买不起) 听有些网友评价说 国产和一些DIY的功放 效果是有的 但它的生命有效期是要考虑的 因为零件搭配、技术等原因 它们会老化得比进口功放快 
请教各位
TOP
10#

折腾(之一)唯美六号
搬新家了,客厅长6米6,宽4米8,高3米6,让我的监一有点力不从心,升级器材的想法一是玩玩胆机,二是玩玩落地箱。正好春节前到深圳出差,抽空到万商逛了两天,呵呵,算是开了眼界,见(听)到了很多想见(听)而又没能见过的器材,没办法,谁叫我来自小地方呢。目标是两万元以下的落地箱,世霸、丹拿、劲浪、天朗等慢慢听来,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斯奔达SP100,商家用的功放好象是麦景图。声音一出来,当时有点发愣,因为这是我一直想要的声音,坐下来听了十多分钟,甜美、宽松、自然、大气,在我当天听过的器材中排名第二(第一是世霸的一套组合,声音让我叹为观止,标价让我肉跳心惊,没敢多听,怕中毒过深)。
第二天再次抽空到万商,丹拿听众82、劲浪826、天朗金眼睛、战神30,一一听来是各有特点,但都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感觉,再次听SP100,还是那种甜美、宽松、自然、大气,但三万多的成交价非我能承受,况且能推它的功放价格更是……,算了,算了,暗暗叹气中转身离去。
闷闷地上到二楼,见一小店里一对唯美二号正在浅吟低唱,感觉不错,想起近段时间对唯六的好评,就叫商家搬一对听听。呵呵,外表比我想象的还雄壮,功放用的是声雅的合并机,一开声,心里突地一动,这不是SP100的声音吗?虽然是新箱子,声音发紧,发干,但声音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声音的密实和大气宽松又不失婉约的风范和SP100很接近,但没有SP100那么甜美,那么滋润,却更多地带点监听的味道,感觉很中性的声底,很有潜质,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煲熟后应该会有出色的表现,得了,就是唯六了。换上SC10和V8I试了一下,两端的延伸、细节的丰富、低频的下潜让人称道,这也为我以后选用SC10打了一个伏笔。
TOP
11#

张兄的文章不像一些dx的听感用很多华丽专业的辞藻,但可读性很强,有感而发的文章就是亲切,我现在最不爱看的就是港台音箱杂志的试听报告,很多看不懂,还有很多不用看就知道会说什么。你现在的搭配很不错,今后升级要首先考虑音源了。电源线变化和明显,等定下音源后慢慢再调整。 还有,给了我太多的赞许,谢谢你。
TOP
12#

折腾(之二)SC10+8800MN
唯六的难推是有名的,试机时用的声雅合并机显然力道弱了一点点,换V8I后推力是有了,但那种冷、硬的风格为我所不喜(曾经试过用V6I推我的监一,那种硬碰硬的直白没什么乐感,可网上还是有不少人推荐这种组合,真是怪哉。个人的浅见)。到底用什么功放呢?一直困扰着我。一天偶然看到新德克8800MN的新品介绍,心里突然有种莫非是他的感觉。作为6800、6950的用家,对新德克的风格还是很欣赏的,听过老款的8800,相当不错,只是本能地感觉8800MN做成分体式,在电源和散热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推力理应更强,而这种大电流输出的设计也是符合推好唯六的要点的。在没有看到8800MN本机也没有听过两者搭配的情况下,就定下用8800MN推唯六(是不是很冲动?)。巧的是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发烧论坛E版介绍的黄金组合,玩法相似,只不过E版用的是欧博的2.2+声雅的991分体后级推唯6,从中借签了不少。
后级定了,前级怎么办呢?2.2?1688?SC10?2A3?ARC?还是原配的8250?想想决定还是坚持玩玩胆机的初衷。我的CD是原创A9,价廉质优的代表,已用了6年,好处不多说了,缺点是中频略薄,高频略亮,我需要一台中频厚润、高频顺滑的前级来互补,同时希望保持A9解晰力高,音质空灵、清澈的优点,太过厚暖的胆味并不对我的胃口,最终目标锁定在1688-2和SC10上,几经考察,由于SC10留给我的不错印象加上可以得到一个特优价就定了SC10。作为斯巴克曾经的旗舰,感觉SC10解晰力高、控制力强、音场宽阔、音色清爽,速度感也是一流的,可在市场上的名头并不怎么响,让人惋惜。
TOP
13#

折腾(之四)调整
煲了一个多月后,各个新器材的脾气已趋于稳定,可以进行一些调整了。我的器材是长边摆法,内拗20度左右,感觉音场不够深,声音有点“抢”,就自己动手用泡沫板和海绵做了一个吸收板,别说,还真管用,层次感一下好很多。听鼓声等重低音时,感到脚下的木地板在颤动,低频量感充足但比较散,就订作了一块5厘米厚的花岗岩作垫板,再装上脚钉,再调整位置(兄弟们,想想唯六的体重,这可是我和我那娇弱的老婆两个人完成的,当时浑身大汗,第二天腰酸背痛)。结果让我很意外,我知道这种调整是会有变化的,但没想到变化会这么大、这么明显,音场深了,宽了,低频量感少了,听鼓乐,大鼓声不再散乱,而是呈一种团状劲喷而出;听弦乐,中高频的线条清晰了,但泛音少了(有得有失);听蔡姐,以前蔡姐是蹲着唱歌的,我只加了5厘米厚的垫板,她却一下子站起来了。家里用木地板的朋友们不妨一试。我给这时的声音打80分。
TOP
14#

好文章啊
TOP
15#

感触不一般!
TOP
16#

折腾(之六)综述
没有充分了解一个器材的特点就匆忙下单是初哥的通病,我不例外;刚刚弄了点入门级的器材就满世界介绍听感也是初哥的通病,我也不例外,让朋友们见笑了。还好,自己至少做到了利用器材的特点扬长避短进行互补,在考虑问题时心里还能想到整体的平衡。
对此时的声音我已很满意了,音场开扬,结像度好,定位准确,高频清澈微甜,中频密实厚润,低频充沛有力,上下浑然一体,比较理性、斯文,没有高端器材那种马上征服听者的霸道,却有一种让人慢慢坐下来听听音乐的气质。只是感到声音还是有点紧,比起某些进口高端器材来声音还是粗了一点,极高频的延伸上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但以价论声,绝对是超值之选。我给这时的声音打90分,相信再煲一段时间,声音会让我更满意。老婆说看我的高兴劲,说这下总该不会再折腾了吧,我一连声不会了不会了,不过谁知道呢,什么电源线、电源滤波器、超高音等等还没玩过,过段时间再说吧,所谓之发烧不止,折腾不止。
TOP
17#

呵呵,一开始就想顶一下。但考虑到田园兄还没有写完,不好打断,现在可以一顶了:)
TOP
18#

折腾(之三)煲机
春节后,终于器材都到齐了,声音却不如意,主要是音色发紧、发干,高频过亮,齿声过重,有毛刺,优点是声场稳重大气,结像度好,泛音等细节丰富,音场宽度、深度都让人满意,原先比较担心的8800MN推力也不再是个问题,毕竟是新器材,发亮、发毛、发飘是常见的事,但我最看重的是声底,让人感觉很有潜质,很有希望。我给这时的声音打60分。
一个月过去了,随着家里电费的增长,声音的火气却逐渐降低,渐渐趋于平和自然,已经能让人坐下来安静地听听了,但还是有烦心的事,换气声和齿声还是过于明显,整体的润泽比开声时好多了,但还是差一些,低频还不是放得很开,看看唯六那皱皮单元就知道没有半年时间是难以煲开的。老婆说以前看你听音乐是安安静静的,怎么升级了器材反倒皱着眉头听,我说我是带着挑剌的心态来听的,当然不一样了。说到这,感觉很奇怪,经常见有DX对某一新搭配,举重若轻,几下就可以弄得泉水叮咚、珠圆玉润,为何自己出好声就这么难呢?光煲机啊,一个月只敢说有点进步,也可能是唯六太难煲了,在考验我的耐心和诚意。我给这时的声音打70分。
TOP
19#

田园兄和我一样,在器材的选购时是受到了E版黄金组合的很多启发,以后有机会要试试电源线啦!也会让您有很多的惊喜的,因为我现在的线材几乎全套的38度5的啦!哈哈!
TOP
20#

精心选择的结果,用起来一定很爽,赞一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