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络维兹好在哪? [复制链接]

查看: 34236|回复: 131
41#

我觉得只是听录音和看文字资料不足以完全体会到演奏家演出时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已故的或者没机会去现场欣赏的艺术家,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多就是从现存的录音、录像、文字资料中尽可能挖掘哪怕是蛛丝马迹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我们想象力的奠基。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习惯,所以这就必定会造成不同的人听同样的艺术家的唱片、看同样的录像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所以讨论的最大目的是自己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到有用的观点,或者是看问题的新角度。

霍罗维茨的唱片,CD我有几张他晚年DG的录音,LP我有一些CBS的60- 70年代的录音,听完之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激情”,估计是因为先前看了一些对他的评论,心里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听唱片时情绪调动不起来。所以可见听唱片真的是很靠心理因素的,而看现场的话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记得看过一场一位新出道的年轻钢琴家和纽约爱乐合作的首演,普罗科夫耶的第三钢协。因为我坐在很靠前的位置,所以钢琴家一走出来就明显看得出他有些紧张,在琴凳前坐下之后手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在裤子上擦手汗,当乐队开始演奏引子,钢琴差不多要加入的那一段快速的上升音阶的时候,由于我的位置刚好能从钢琴的左下方看上去,结果发现那位小伙子的双手手指正随着乐队的节奏快速地敲打着自己的大腿,看上去很紧张,然后他就以这种紧张的态度开始弹奏——那种感觉就像首先开动电锯,让电锯先转起来,然后才锯到木板上去那样——估计这种现场的艺术感受在唱片里或者录像中都是反映不出来的。

朗朗明天将要来这边演出,我会看看到时他在美国观众面前的态度是如何的,比较一下看是不是和国内的一样。——似乎跑题了,请各位继续霍罗维茨的讨论。
TOP
42#

据说霍罗维茨是用大姆指根砸琴键的,所以效果特别震撼.
TOP
43#

scfan 在 2006-4-3 14:56:37 发表的内容
楼主,洗洗,睡吧
TOP
44#

看的乐趣有时是听所无法体会到的,想dg附赠的那张霍洛维茨跟朱里尼排练莫扎特钢协的dvd中老霍在监听室里看着乐谱手舞足蹈的一会儿模仿弹奏一会儿模仿指挥,朱里尼在一旁显得很郁闷的样子,还有众所周知的老霍在演奏过程中扮鬼脸的情节,不看光听少了多少乐趣呢!
俺最喜欢的一套音乐dvd还是几年前买回来的一套d版的《世界著名钢琴家》(1),呵呵,群星闪烁啊:老霍的莫斯科现场,阿格丽姬和她的朋友,巴伦博依姆50年志庆,米开朗基罗,布伦德尔,基辛,鲁宾斯坦,古尔德,波歌雷里奇!豪华啊!
TOP
45#

老霍我也很不感冒,其实就因为看他的电视录像弹钢琴指甲太长,手指趴键太厉害,感觉技巧不大对,实际听感也印证了这一点,触健不结实,很多音色和想象不大一样。
TOP
46#

条顿骑士 在 2006-4-6 22:13:52 发表的内容
老霍我也很不感冒,其实就因为看他的电视录像弹钢琴指甲太长,手指趴键太厉害,感觉技巧不大对,实际听感也印证了这一点,触健不结实,很多音色和想象不大一样。


对,霍的视频中看出他手放的很平,而且有小动作,看了就想笑。

你真厉害,居然能看出他指甲很长。
TOP
47#

我对霍的认识是从拉三开始的,后来也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很多所谓的名版拉三,但怎么都感觉还是霍的最好,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水平不够,没错一个人有颠峰时期,但霍在处理拉三时的情感是他人无法比拟的,或许您会说技巧说力度,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作品的理解——或者说诠释,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能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的原因,无论什么都追求正宗,要找所谓的正宗(就象很多人开玩笑说的:看乐谱就行了),但就算拉氏本人弹又怎么样呐?——你回喜欢吗?
我的拉三版本或许不全,个人欣赏水平也不一定到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霍,其实书上包括音乐圣经之类的对或霍的评价不是很高吧?
以下为音乐圣经对拉三的版本推荐:
1、贾尼斯。。。。企鹅三星带花
2、阿格里奇。。。。。企鹅三星
3、齐伯尔斯坦。。。。
4、加夫里洛夫。。。。
5、鲁迪。。。。。
6、霍。。。。。企鹅三星保留两星
7、基辛。。。。


dr kuang 在 2006-4-6 0:56:08 发表的内容
直白地说句得罪人的话,论坛上超过一半的霍洛维兹的支持者是用阅读代替聆听,原因非常简单,老霍最巅峰状态的40年代录音技术未成熟,50年代末录音黄金年代开始前他选择了归隐,七十年代他技巧未因年龄严重退化时是差强人意的现场录音(一方面是他因长期远离听众未重建起信心,另一方面是录音技术的问题)。80年代后期他的录音是以意境和老顽童式独到的解读取胜,壮年时惊人的动态只在舒曼作品中偶尔的“爆咪”(DDG监制用心良苦地刻意在唱片中保留下来)有所流露。霍洛维兹壮年时以无懈可击的技巧和惊人的动态取胜,一派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这种风格和同时期的海菲兹,卡拉扬,早一辈的托斯卡尼尼暗暗切合,个人甚至认为是叔本华,尼采“超人”哲学在古典音乐中的表现;晚年的录音则更多是以反朴归真的赤子之情感人至深。三B大师的学者型的研究和演绎,以德彪西为代表细腻感触绝非这位炫技大师所长。
再得罪人一次——喜爱霍老而不知道什么唱片最能体现他的非凡之处,盲目地一味叫好,实质和“超女”们的粉丝们无异。



TOP
48#

felixcat 在 2006-4-6 4:51:33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只是听录音和看文字资料不足以完全体会到演奏家演出时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已故的或者没机会去现场欣赏的艺术家,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多就是从现存的录音、录像、文字资料中尽可能挖掘哪怕是蛛丝马迹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我们想象力的奠基。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习惯,所以这就必定会造成不同的人听同样的艺术家的唱片、看同样的录像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所以讨论的最大目的是自己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到有用的观点,或者是看问题的新角度。

霍罗维茨的唱片,CD我有几张他晚年DG的录音,LP我有一些CBS的60- 70年代的录音,听完之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激情”,估计是因为先前看了一些对他的评论,心里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听唱片时情绪调动不起来。所以可见听唱片真的是很靠心理因素的,而看现场的话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记得看过一场一位新出道的年轻钢琴家和纽约爱乐合作的首演,普罗科夫耶的第三钢协。因为我坐在很靠前的位置,所以钢琴家一走出来就明显看得出他有些紧张,在琴凳前坐下之后手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在裤子上擦手汗,当乐队开始演奏引子,钢琴差不多要加入的那一段快速的上升音阶的时候,由于我的位置刚好能从钢琴的左下方看上去,结果发现那位小伙子的双手手指正随着乐队的节奏快速地敲打着自己的大腿,看上去很紧张,然后他就以这种紧张的态度开始弹奏——那种感觉就像首先开动电锯,让电锯先转起来,然后才锯到木板上去那样——估计这种现场的艺术感受在唱片里或者录像中都是反映不出来的。

朗朗明天将要来这边演出,我会看看到时他在美国观众面前的态度是如何的,比较一下看是不是和国内的一样。——似乎跑题了,请各位继续霍罗维茨的讨论。


面对听众时的紧张情绪似乎是钢琴家们的常见现象,在早年乐评中了解到的情况是霍老的紧张情绪非要太太在场才能缓解,阿劳的紧张情绪甚至几乎令他崩溃,古尔德德的紧张情绪使他放弃了现场演出只在广播和唱片中演出。
TOP
49#

不敢发烧 在 2006-4-6 22:29:50 发表的内容
我对霍的认识是从拉三开始的,后来也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很多所谓的名版拉三,但怎么都感觉还是霍的最好,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水平不够,没错一个人有颠峰时期,但霍在处理拉三时的情感是他人无法比拟的,或许您会说技巧说力度,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作品的理解——或者说诠释,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能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的原因,无论什么都追求正宗,要找所谓的正宗(就象很多人开玩笑说的:看乐谱就行了),但就算拉氏本人弹又怎么样呐?——你回喜欢吗?
我的拉三版本或许不全,个人欣赏水平也不一定到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霍,其实书上包括音乐圣经之类的对或霍的评价不是很高吧?
以下为音乐圣经对拉三的版本推荐:
1、贾尼斯。。。。企鹅三星带花
2、阿格里奇。。。。。企鹅三星
3、齐伯尔斯坦。。。。
4、加夫里洛夫。。。。
5、鲁迪。。。。。
6、霍。。。。。企鹅三星保留两星
7、基辛。。。。




对于自己的感觉,好的就是好的,无论这感觉是通过阅读或者聆听建立。
TOP
50#

[quote]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6-4-7 14:11:27 发表的内容
霍洛维茨一生致力于表演,喜欢听钢琴的朋友知道,舞台表演和在录音室演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老霍就是喜欢现场的刺激和即兴的演奏才能近距离的展示他的钢琴技巧,老霍的演奏风格速度快但不凶猛透着清晰的顶级钢琴技巧脉络,尤其是对自由速度的使用基本可以不看原谱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这就是钢琴大师和钢琴家的区别,所谓的尊重原谱在老霍看来倒是不尊重了,但是那观众倒是越赖越喜欢老霍的钢琴风格了,本人也是这样,都说老霍的钢琴技巧厉害到底哪里厉害,很多发烧友也就是听个一知半解,就来发帖了,当你知道老霍的风格的古今中外仅此一号别无他人的时候,听的时候就带了几分敬畏,我基本不听老年的霍式的演奏除了在莫斯科和最后的浪漫收藏基本旧听他年轻的或者中年的演奏,霍式绝对是属于即兴演奏钢琴的第一人,因为所有的钢琴家没有他的手脂那么的灵活多变,对于黑键和白键的半音的演奏老霍可以用急快的而有准确的5脂进行准确的演奏从来没有错音,在5指琶音和食指3连音的运用也是第一人,连克尔托也是只有羡慕无法用那样的指法演奏,还有在重音和踏板的运用上也是一绝,老霍可以用急快的速度进行演奏然后接弱音甚至渐弱琴声没有丝毫的脱节,更绝的是快而不乱快而准确,音色十分优美,无论什么样的钢琴技巧在他用起来都是那么好听动听,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奏协奏曲更是厉害,拉3被他高超的演奏风格映衬之下,已经看不出来是在表演是在用钢琴和你交心,那是一克火热而奔放的钢琴之无形之中把观众带进了钢琴音乐的最高境界也是技巧与内涵的结合是那么的完美而又那么的生动,实际上那老霍是在表演观众们都理解么也值得商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