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地说句得罪人的话,论坛上超过一半的霍洛维兹的支持者是用阅读代替聆听,原因非常简单,老霍最巅峰状态的40年代录音技术未成熟,50年代末录音黄金年代开始前他选择了归隐,七十年代他技巧未因年龄严重退化时是差强人意的现场录音(一方面是他因长期远离听众未重建起信心,另一方面是录音技术的问题)。80年代后期他的录音是以意境和老顽童式独到的解读取胜,壮年时惊人的动态只在舒曼作品中偶尔的“爆咪”(DDG监制用心良苦地刻意在唱片中保留下来)有所流露。霍洛维兹壮年时以无懈可击的技巧和惊人的动态取胜,一派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这种风格和同时期的海菲兹,卡拉扬,早一辈的托斯卡尼尼暗暗切合,个人甚至认为是叔本华,尼采“超人”哲学在古典音乐中的表现;晚年的录音则更多是以反朴归真的赤子之情感人至深。三B大师的学者型的研究和演绎,以德彪西为代表细腻感触绝非这位炫技大师所长。
再得罪人一次——喜爱霍老而不知道什么唱片最能体现他的非凡之处,盲目地一味叫好,实质和“超女”们的粉丝们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