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elixcat眼中的李帕蒂(附唱片封面) [复制链接]

查看: 19515|回复: 80
21#

同意!一开始是奔着他的圆舞曲去的,最后发现他的巴赫最好,期待下文!
TOP
22#

我很不喜欢朗朗也是有一个过程开始听他的柴一觉得录音很好、力度大、颗粒饱满、技术太出众了。可是真的不是太耐听。李帕绨就听了他的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就太喜欢他了后来比较了阿劳等其他人的同样曲目,感觉一直没变.
TOP
23#

要是他没得病,那很多超级大牌真是没得混了
TOP
24#

李帕蒂的巴赫确实好,节奏好,音色好,音量轻重控制好。而且左右手很分明,反正就是好,估计那Partita No.1是无人能超越了

还有听李帕蒂演奏,总感觉是19世纪肖邦年代的钢琴家在演奏,让人感觉李帕蒂来自19世纪肖邦年代的钢琴家,有一种19世纪的浪漫气息。这点只有李帕蒂能做到,只有李帕蒂给人有这种感觉,其他任何钢琴家都不能给人造成这种感觉!!其他钢琴家的录音给人感觉就是地地道道20世纪的钢琴家在弹,而听李帕蒂的录音感觉他来自19世纪!!
最后编辑VRMLSite
TOP
25#

我欣赏这个正价版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正价版,也不是它的产量少的缘故,而是因为它的音质的确是很自然,更加逼真。1986年的时候在唱片业界尚未有太成熟的噪音消除和历史录音修补的数码方法,所以这就杜绝了唱片公司对旧录音母带进行“高级修饰”的可能性,因此制成的CD音质在听感上很自然,录音年代所对应的母带音色、音效特点一目了然。

我相信EMI在88年开始发行参考系列的时候,是用了一套专门的理念或者技术去再版混音历史录音的,所以音效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89年开始,CEDAR的第一代噪音消除设备投入使用(EMI有的CD封背上写着使用,有些没有写,但我听后觉得使用CEDAR的可能性也不小),人工处理的痕迹更为明显。

至于后来的ART技术,这项技术对比较现代的立体声录音当然效果不错,但是对于40、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再版人员的风格似乎偏向于把母带的噪音降低,并且把录音的音色“修饰”成比较像现代HiFi录音的那种样子。比如说李帕蒂这个录音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再版,音效听上去是“干净”的那种类型,似乎想模仿成最新的数码录音的钢琴的声音那样——但问题是50年的录音就是50年的录音,我们不可能把它弄得完全像2000年录的那样;因此这样“修饰”了一下,效果是半像半不像的样子,听上去听众就会觉得有点怪异和不自然。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或许有的朋友会喜欢这种老录音音效“现代化”的处理,个人喜好这个问题就不可强求咯。

(未完待续)
TOP
26#

hofmann 在 2006-2-20 11:44:47 发表的内容
他和Haskil有一段长达十五年的超出友谊的感情,可惜两人年龄差距太大,有缘没份。


据说李帕第很佩服Haskil弹莫扎特,还有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说Haskil在53岁的时候才有钱买了第一架真正属于自己的钢琴,不知道真假
TOP
27#

李帕蒂演奏的巴赫《降B大调第一键盘组曲BWV 825》,是作曲家的《六首键盘组曲》中的第一首。这首作品的音乐纯朴并富有诗韵和意大利式的吟咏,因而虽然把此作品的音符弹出来不算难,但是弹出韵味则是颇考钢琴家的功力和修养的。

李帕蒂录了几次这首作品(比如说他在最后的音乐会里也演奏了这首作品),这里分析的是他1950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电台二号录音室里的录音。这次录音是制作人李格专门赶来日内瓦,并且EMI把自家整套新式的录音设备(这个时候EMI采用的应该是开盘式磁带录音机了)专程运送到日内瓦。

先说说唱片本身。这个录音我觉得是李帕蒂所有录音里音效最好的一个。要寻找此录音音效最好的一版唱片,根据我个人的聆听比较,此86年正价版是无可挑剔的(李帕蒂这个录音EMI竟有正价版CD发行!):

[upload=jpg]Upload/200622017124458165.jpg[/upload]

请注意这是EMI正宗的正价版,并不是88年开始发行的常见的历史录音参考系列的版本。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8#

比如说第二段的阿勒曼德舞曲,李帕蒂对左手和右手的旋律节奏的巧妙控制让两个旋律产生了某种“平衡”,我们或许可以特地分别留意一下他的左手旋律和右手的旋律,然后再比较一下两者合成的效果,便可感受到李帕蒂对他们的巧妙结合。这首组曲有六段,每段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让人感受到这是李帕蒂对这首作品演绎的千锤百炼的结果。第三段库兰特舞曲里左右手的复调旋律的处理让人无比沉醉;第四段萨拉班舞曲充满了古典式的优雅和深邃的思索……

还要注意李帕蒂的触键和发音。由于这是1950年的录音室录音,音效有相当的保证,可以让我们听到某些现代HiFi录音的特征,所以它较忠实地反映了录音现场钢琴的不少细节。这里由于能力所限,我无法用文字描述,但相信听过这个录音的朋友都能对李帕蒂的触键有感性的认识。


(未完待续)
TOP
29#

VRMLSite 在 2006-2-21 11:10:30 发表的内容
李帕蒂的音色很好,巴赫的Partita No.1和肖邦圆舞曲中都可以听到类似的音色,不知道这是不是跟李帕蒂所用的钢琴有关?


呵呵VRM兄真有默契!我接下来正想说李帕蒂这次录音(1950年7月初)的一些“八卦新闻”呢,正好您提到了。

50年7月这次录音是李帕蒂最后一次走进录音室进行录音了,到7月中旬这次录音(包括巴赫、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完成之后,由于他身体状况又开始恶化,所以这使得李帕蒂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面,只再有两次主要的现场演出:一次是8月份和卡拉扬合作的莫扎特21钢协;剩下一次便是著名的最后的音乐会。

说回50年7月的这个最后的录音室录音,在录音之前有两部钢琴供李帕蒂挑选:一部是斯坦威的音乐会用三角钢琴(Concert Grand,这应该是斯坦威最巨型的三角钢琴型号了);另一部是缩短型的中型三角钢琴。李帕蒂当时觉得后者(中型的那部)比较合他心意;但制作人李格则喜欢斯坦威的大三角琴低音声部那独有的温暖(而中型琴则缺乏这个特征)。

由于录音地点是日内瓦电台的2号录音室,空间大小肯定比不上音乐厅,所以最后录制出来的钢琴的声音听上去让人觉得这是一架中型的钢琴的声音。还有,制作人李格在备忘录上写着录音用的琴就是那架中型琴,因此坊间就流传着这种说法:李帕蒂录音时用的是那架缩短型的中型三角钢琴。

但事实并非是这样的:在那次录音里,李帕蒂的学生Bela Siki和Jacques Chapuis等人都在现场(可能是观摩,或者是照料老师吧),他们亲眼所见并且确认:在录音的时候,李帕蒂演奏的是那架斯坦威的Concert Grand音乐会用大三角钢琴,而非那架中型钢琴。因此,李格的健忘(或者也是故意的)又差点误导了听众。

(未完待续)
TOP
30#

由于我喜欢“母带原始声音是什么样子CD就应该做成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个人还偏向于EMI在开始时,像发行其他立体声录音那样原汁原味地转录单声道录音的那些正价版出品——虽然母带背噪大一些,但胜在音色够自然。我手头还有另外一张,是Schwarzkopf演唱莫扎特咏叹调的正价版,前半部分是Szell指挥LSO的立体声录音,而后半部分则是Pritchard指挥爱乐乐团1952年的单声道录音,可别小看这个单声道:正价版听上去声音漂亮极了,除了音场无法与立体声相比之外,其它方面还真是头头是道的——一句话,仿佛就是好的立体声录音拿掉一个声道那样。有的人批评单声道录音的LP比CD再版音效要好,这个说法在这些正价版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噢,唱片方面说多了,我们还是继续回到李帕蒂的演奏上来吧。

巴赫的钢琴作品有时具有规律性很强的节奏,所以有的演奏者在演奏途中便会奏出机械性的感觉,这就难免让听众觉得乏味。但是这里请欣赏李帕蒂的演奏,我们便会发现他的演奏真是越听越有味。李帕蒂对节奏的掌握听上去似顺手拈来,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并且他善于运用节奏的变化所产生的张力。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