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274|回复: 189
51#

现在,我们分别对上面这些关系进行分析;

(1)、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素质——即失真率和承受功率有关;
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素质不好肯定就没有好的声音。但是对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来说,失真率和承受功率这两个指标非常重要,这两个指标可以说占居了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综合素质”的主要地位,甚至比Fs值还要重要。因为Fs值高些,最多低频“下不去”,不至于低频失真混乱,失去张力和弹性。

(2)、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振盆材料质量大小及“刚性”有关;
不同的振盆材料有不同的音色表现;振盆材料质量的大小影响瞬态反应的速度和振盆的“刚性”;振盆的“刚性”影响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失真率(尤其是分割失真)。因此,高“刚性”、低“质量”(重量)、具有适当阻尼的材料是最理想的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振盆材料。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为了提高振盆“刚性”,同样材料时通常就是增加振盆的厚度;但是增加了振盆的厚度,振盆的“质量”(重量)就增加了,瞬态反应的速度也就受到影响变差,低频的解析力就会明显下降。所以,要解决这些矛盾并不简单,目前想获得比较理想的综合性能指标,一是选用质量轻、刚性高的振盆材料;二是在振盆结构上下功夫,如用蜂巢式网格支撑并粘合上下两层比较瓣的振盆,蜂巢式网格中为空气,这样,振盆的刚性大大增加,质量却很轻。但是具了解目前只有德国的一家公司可以生产,价格十分昂贵。尽管如此,总算有了解决方案。
(未完待续)
TOP
52#

(3)、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有关呢?因为,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低频工作量”。
记得我曾经发过这方面的帖子,内容如下;
“关于当今好的书架小箱,技术上说有以下优势;
一、好的书架小箱,其中低频单元振盆口径小,相对大口径单元的振盆来说质量轻,因此瞬态反应和密度感都有大幅度提高;
二、由于单元振盆口径小,相对大口径单元来说,振盆的刚性就比较高,因此振盆的分割失真相对也小了许多,声音更加准确;
三、由于箱子体积小,箱振、箱声等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声音相对纯正。
四、当今中低频单元比较完善的“长冲程”技术的应用,是小箱与大箱的“差别”缩小的保证。一个应用“长冲程”技术生产的小口径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量”比同口径普通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量”大一至三倍;有效推动空气的“量”甚至比口径大得多的普通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量”还要强;所以,我们在评价一对优秀的书架小箱时,经常看到“它的低频表现完全超越了这个中低频单元的物理口径”的评语。原因就在于此。
五、书架小箱其他方面的优势不是很重要,喜欢书架小箱的朋友自然心中有数。我就不说了。
有的朋友说;“长冲程”技术应用到大口径单元上,大箱不是更加有优势吗?这个设想非常好。科学家们也进行了努力。可惜;“长冲程”技术的应用是有条件的,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振盆刚性必须要“足够高”,否则分割失真将急巨加大。如果设法提高了大口径单元振盆的刚性,往往就会增加了振盆的质量,降低了灵敏度和瞬态反应能力。因此,到目前为止,大口径单元上成功应用“长冲程”技术的例子非常少;小口径单元上成功应用“长冲程”技术的例子就非常多了。一些号称成功应用“长冲程”技术的大口径单元,其冲程/口径比其实是远远不如小口径“长冲程”单元的。有时候我在想,难道“长冲程”技术是小口径单元的“专利”吗?
另外,大箱子也好,小箱子也罢,他们都是有档次分别的,当今的情况是,上了档次的箱子都有好东西。 ”

的确,从“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方面说,“长冲程”技术目前只能在小口径单元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口径6英寸及6英寸以上的单元,“长冲程”出来的声音已经分割失真很大,实际上有“量”无“质”了,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假低音”现象。因此这就难怪大多数发烧友只相信大口径低音,不相信小口径低音的原因。
其实,低质量低素质的“大口径低音单元”出来的低频分割失真同样已经非常大,已经完全失去了张力、弹性和解析力,与目前大多数口径6英寸及6英寸以上的“长冲程”单元出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
所以,不管是大口径低音单元,还是小口径“长冲程”低音单元,我们只管它的——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3#

学习,好文章。
TOP
54#

(4)、与音箱的设计方式、箱体的有效容积、单元与箱体的有效容积是否“匹配”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音箱的设计方式、箱体的有效容积、单元与箱体的有效容积是否“匹配”有关呢?因为;它们能够限制“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正常发挥。

箱子的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内部结构千变万化,很多“秘密”藏于其中;
以通常的‘密闭箱’、‘倒相箱’来说;理论上,箱体的有效容积越大,箱体的谐振频率会越低,低频下潜也越深(低);但是,如果箱体与使用的低音单元不和谐,就造成了箱体的最低谐振频率到Fs(单元的谐振频率)之间,形成一个“空谷”现象。这种“空谷”的“频率断挡”现象就造成了低频不连贯下潜,引起了低频不自然和部分失去了张力、弹性和解析力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发烧友喜欢密闭箱子?主要就是密闭箱子通常不会产生这种“空谷”现象而造成低频不连贯下潜的问题。因此密闭箱子的低频一般都比较自然,低频的张力、弹性和解析力通常也比较好(当然还要看选用单元的综合素质)。

(5)、与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有关呢?因为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对声音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我比较赞同行内这样一个说法;
单元——是喉舌;有了“天生丽质”的喉舌,是唱出“天籁之音”的前提条件;
箱体——是环境;有了和谐自然的环境,喉舌才能够充分自然的发挥,甚至得到某些方面的“优化”提高;
分频器——是灵魂;没有灵魂等于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声音,怎么能够令人感动?那里还谈得上“艺术感染力”?充其量令人感到“HIFI刺激”而已。但此“HIFI”非彼HIFI了。

因此我们说:
(1)、正确合理地充分发挥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是箱子设计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2)、防止低频“空谷”现象产生,是确保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的关键;
(3)、选用“综合素质”高的单元,是确保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的前提条件。
(4)、结合不同单元特征,选择设计方案合理、品质优良的分频器,是音箱好声的保证。

音箱的制作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非常复杂。上面说的只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方面,真正讨论起来,用尽毕生精力恐怕也很难达到“完全了解”的程度,更谈不上解决“了解”到的问题了。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宽、太宽了。

(未完待续)
TOP
55#

哈哈,我心目中的松香兄是一位刚退休的长者——没错吧!中学物理教师?
TOP
56#

KENTRYFO 在 2006-2-23 17:35:44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心目中的松香兄是一位刚退休的长者——没错吧!中学物理教师?


哈哈!!!!
和现在流行的电脑蕊片“奔四”比,我先进了两代,已经开始“奔六”了;但离退休还有些“艰苦岁月”。
二十年前的确曾经任过中学物理、化学、音乐教师,后来改行了,在科研事业单位工作至今。期间又专门进修学习了环境声学等与工作相关的DD。前面说过,由于爱好和工作需要等种种原因,以及从小父母、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学习过的东西非常“杂”,从我的观点中应该可以感觉到一点点吧。因为“杂”,难免就有不“实”了,请各位大侠多多指教。
TOP
57#

松香味 在 2006-2-23 18:50:58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2-23 17:35:44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心目中的松香兄是一位刚退休的长者——没错吧!中学物理教师?


哈哈!!!!
和现在流行的电脑蕊片“奔四”比,我先进了两代,已经开始“奔六”了;但离退休还有些“艰苦岁月”。
二十年前的确曾经任过中学物理、化学、音乐教师,后来改行了,在科研事业单位工作至今。期间又专门进修学习了环境声学等与工作相关的DD。前面说过,由于爱好和工作需要等种种原因,以及从小父母、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学习过的东西非常“杂”,从我的观点中应该可以感觉到一点点吧。因为“杂”,难免就有不“实”了,请各位大侠多多指教。

万别介意,其实啊,松香味就是一种老到的味道,中学物理教师的提法只是对深入浅出的科普味的佩服而已。
TOP
58#

KENTRYFO兄弟,其实,我过去的学生有的已经“奔五”了,现在还是称呼我老师;我的同事就称呼我“Z 工”;对我来说,同样都感到自然亲切。
这些天工休在家,上网就多些,同时也在忙呼DIY方面的事情。很快又有新东西出来了,如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就是我的“目标”中的另一个“成功挑战”了。但愿如此。
TOP
59#

三、音箱的“中频”是音箱的灵魂;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这个题目涉及的面很宽,认真讨论也非常困难,(打字速度太慢,精力不够了)这里把讨论的面缩小到单元品质、箱子影响等比较小的范围内讨论,个人认为这也是重点,其他相对比较次要。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60#


三、音箱的“中频”是音箱的灵魂;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这个题目涉及的面很宽,认真讨论也非常困难,(打字速度太慢,精力不够了)这里把讨论的面缩小到单元品质、箱子影响等比较小的范围内讨论,个人认为这也是重点,其他相对比较次要。

我们说“中频”是音箱的灵魂,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因为人耳对“中频”最敏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声音,也在“中频”段(200Hz~5KHz),所以我们对“中频”段也最熟悉。记得三十年前的中华206电唱机的频率响应只有60Hz~7KHz,但是出来的声音同样曾经让我非常感动,现在听起来当然会发现太多的不足,不过人声和多数乐器的表达还是基本完整的。如某歌手是否对你娇滴滴?某歌手是否激情四射?某歌手是否中气阳刚?某乐器声音质感差别如何?其实已经表达得基本很有样子了。——这就是中频的魅力所在,中频的功能所在,中频的灵魂所在。

那么,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呢?
个人认为,与下面几个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1、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口径有关;
2、与中、低频单元扬声器的振盆材料有关;
3、与音箱分频器的分频点选择及衔接品质有关;
4、与音箱箱体的设计有关;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