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点迷惑:驱动力和功率的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 11451|回复: 71
61#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4491537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6498564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7372579.jpg[/upload]
TOP
62#

这篇文章在音响界的作用是巨大的,看看其后人们做出的改进

http://www.dussun.com/chinese/jishu/4.htm
TOP
63#

关于M.奥塔拉

M.奥塔拉对现代电声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晶体管功率放大器失真的新见解。主要有瞬态互调(T I M)失真,交界面互调(I I M)失真,相位互调(P I M)失真,热容量失真和电源引起的失真等。
1963年,芬兰Helvar 工厂的一名工程师,设计了一台晶体管功率放大器。试作样机的音质相当优美,然而性能测试远非预期的那样理想。经仔细检查,发现是电路有几处误接。令人意外的是,在电路接线改正以后,客观测试得出的性能参数虽然达到了设计要求,可是放大器的音质(主观听音)却反而较误接时明显下降。
这一现象,引起了当时在同一工厂的M.奥塔拉的重视。之后,他在OUIU 大学执教期间,又对此进行了悉心的研究。终于在1970年首先写出了关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瞬态互调失真的论文。至1975年,M.奥塔拉博士领导的小组,就T I M失真理论的论文就发表了20余篇。这一理论已为大多数专业人员所接受,并由实践得到了证实。
1975年,基本终止了对T I M失真研究。转到了对晶体管功率放大器低频区音质问题的探索。到了1978年,他又提出了交界面互调(I I M)失真的理论。
随后又提出了相位互调(P I M)失真,热容量失真和电源引起的失真等新的论点。
TOP
64#

真好!认真学习。
可惜,现在的杂志上很难找到这类文章了。
TOP
65#

看来是老了,记忆是如此的不准确,好在核心内容没有记错。俺已经修改了昨天按记忆介绍的那篇文章中的错误。
由于这里上传容量的限制,一直在加工图片,未能如约在昨晚提供全部文章,特此致歉
现将发表在1985年第三期<无线电与电视>上的开篇文章转贴在此,也以此纪念前辈李保善大师。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3318423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3449144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41040731.jpg[/upload]
最后编辑低温
TOP
66#

低温 在 2006-1-19 11:23:39 发表的内容
这篇文章在音响界的作用是巨大的,看看其后人们做出的改进

http://www.dussun.com/chinese/jishu/4.htm



这篇文章当年看过,有些印象,谢谢推荐让我从温了一遍。
TOP
67#

真的是太感激了,网络就是好!资源共享!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8#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0241086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041615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1278395.jpg[/upload]
TOP
69#

这篇文章对功放和音箱的匹配问题说的比较清楚了,真的是指点迷津呀,遗憾的是无法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没有这样的手段进行测量,功放和扬声器厂家也没有对应的参数和曲线提供,看来要搭配好功放和扬声器还是要来源于实践升华于实践了
TOP
70#

谢谢低温兄提供此文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