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点迷惑:驱动力和功率的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 11450|回复: 71
51#

开心果 在 2006-1-17 13:19:17 发表的内容
放大器驱动力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放大器动态内阻的大小和稳定性。动态内阻的大小和稳定性与负反馈的形式、深度、负载特性有关,与功率无关。动态内阻小且稳定性的功率放大器驱动力就强,相反动态内阻大且不稳定性的功率放大器驱动力就弱。


请问哪些是这样的放大器呢?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现在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谢谢高见^_^
TOP
52#

GRAMMY 在 2006-1-14 9:29:11 发表的内容
我们有这样的知识:功率等于电流和电压的乘积
                  功率等于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
                  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

那么对于同样是4欧姆的单元,是不是意味着标称功率越大的放大器驱动力越强呢?显然不是这样的。许多标称功率大的放大器的驱动能力往往不如一些功率标称值小的放大器,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喇叭是感性负载,在通过交流信号的时候除了自己的阻抗以外,感抗的变化影响了总阻值的变化,应该有这样的原因,那么决定放大器对喇叭的驱动能力的都是那些因素呢?


      简单说两句, 首先要相信物理定律是没错的,其次是驱动力和功率是一个概念,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通常被忽略就是失真度。

    音响上所有功率的给出都和失真度有关,尽管通常只是最简单的正弦波失真度THD,只要带上失真度,发烧土话里“驱动力”和音响的输出功率就是一回事。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玄机就是标准,不同的标准,失真度的约束不同就会出现标称功率大的干不过小的现象,比如JIS标准和DIN标准,前者的定义的有效正弦波输出功率的失真度是8%甚至是10%,而后者是3%,自然前者标称的输出功率大,但实际听感上后者会更胜一筹。日本的有些厂商为了跨大宣传,甚至闹出了PMPO功率,小小的机器,电源变压器不过100W,却号称输出1000W,这是一个完全不计失真度的计算值,纯属闹剧。但是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就是在相同失真度约束标准下,标称功率越大的功放,线性段越长,出现失真畸变的功率点越高。
    一个驯练有素发烧友评价音响的第一指标是失真度,第一畸变点是评价的极限,以此为据来调节电平等等操作,尽管事实如此,但很多人其实忽略了这一点,发烧友对失真度是高度的敏感。
    因此,学会正确辨别指标,读懂各种名目的"功率",是发烧的基本功课。
    至于同等指标之下、同等输出功率的功放表现不同,除了前面几位烧友谈得很透的电源内阻、输出内阻等之外已个重要的因素是负载的相位问题会导致功放输出畸变,特别是晶体管机,对负载的相位非常敏感,通常功放给出的是以纯阻性负载测试的指标,但实际情况却要坏得多,在80年代初,一个日本工程师和一位芬兰的工程师联手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完全解释了这个问题。
最后编辑低温
TOP
53#


开心果 在 2006-1-17 13:19:17 发表的内容
放大器驱动力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放大器动态内阻的大小和稳定性。动态内阻的大小和稳定性与负反馈的形式、深度、负载特性有关,与功率无关。动态内阻小且稳定性的功率放大器驱动力就强,相反动态内阻大且不稳定性的功率放大器驱动力就弱。


GRAMMY 在 2006-1-18 10:49:06 发表的内容
请问哪些是这样的放大器呢?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现在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谢谢高见^_^

GRAMMY兄,非常遗憾,不知道哪些放大器是这样的。因为我的器材除了CD机,LP 转盘外都是土炮的。土炮得出的一些经验,不一定全对。

再说明一点,我说的“驱动力与功率无关”,是建立在不过载的条件下。比如100瓦和30瓦的两台功放,实际输出20瓦时进行对比。
TOP
54#

低温 在 2006-1-18 10:58:29 发表的内容
资料在家里,有机会把全文贴上来。
大致是这样,他们搭了一个可以改变相位假负载,分别向容性和感性两个方向调节,在每个相位度数上测一组功放的输出特性,由计算机控制给定信号、记录测试结果,因为功放在大相位负载下会烧机,信号给定一般都是几秒。结果绘成一幅3维图像,发现很多在阻性负载(相位为0)下输出特性很好的机器,在有相位负载下输出特性畸变得很厉害,甚至出现了标称30W的功放在某个相位下输出功率不足5W(标准THD)。

实验结果的3维坐标分别是X--频率、Y--输出电平、Z--负载相位(+/-90)
抱歉手头的电脑里没存那个结果图。

实验是在澳洲做的,测了当时的8台名厂功放。从这个实验公布之后,各厂商都加大对负载相位特性的改善,今日之功放已和他日不可同日而语。

低温兄,那些实验大约是什么时间做的?是哪些名厂的功放啊?
TOP
55#

[quote]低温 在 2006-1-18 10:21:58 发表的内容

      简单说两句, 首先要相信吴立定律是没错的,其次是驱动力和功率是一个概念,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通常被忽略就是失真度。

    音响上所有功率的给出都和失真度有关,尽管通常只是最简单的正弦波失真度THD,只要带上失真度,发烧土话里“驱动力”和音响的输出功率就是一回事。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玄机就是标准,不同的标准,失真度的约束不同就会出现标称功率大的干不过小的现象,比如JIS标准和DIN标准,前者的定义的有效正弦波输出功率的失真度是8%甚至是10%,而后者是3%,自然前者标称的输出功率大,但实际听感上后者会更胜一筹。日本的有些厂商为了跨大宣传,甚至闹出了PMPO功率,小小的机器,电源变压器不过100W,却号称输出1000W,这是一个完全不计失真度的计算值,纯属闹剧。但是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就是在相同失真度约束标准下,标称功率越大的功放,线性段越长,出现失真畸变的功率点越高。
    一个驯练有素发烧友评价音响的第一指标是失真度,第一畸变点是评价的极限,以此为据来调节电平等等操作,尽管事实如此,但很多人其实忽略了这一点,发烧友对失真度是高度的敏感。
    因此,学会正确辨别指标,读懂各种名目的"功率",是发烧的基本功课。
    至于同等指标之下、同等输出功率的功放表现不同,除了前面几位烧友谈得很透的电源内阻、输出内阻等之外已个重要的因素是负载的相位问题会导致功放输出畸变,特别是晶体管机,对负载的相位非常敏感,通常功放给出的是以纯阻性负载测试的指标,但实际情况却要坏得多,在80年代初,一个日本工程师和一位澳洲的工程师联手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完全解释了这个问题。

说的好!就像天龙的3805标称每声道190瓦的输出,实际真实的输出只有30瓦左右!
TOP
56#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8447178.jpg[/upload]

本文的芬兰作者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82024431.jpg[/upload]
TOP
57#

到晚上了低温兄^_^
TOP
58#

GRAMMY 在 2006-1-18 22:21:14 发表的内容
到晚上了低温兄^_^

来也来也,文章登在1985年第三期无线电与电视上,俺只好拍成照片,等俺想想如何贴上来。这里100K的限制太麻烦了。
最后编辑低温
TOP
59#

[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2204786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2398568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1134340223.jpg[/upload]
TOP
60#

谢谢 低温兄,认真读一下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