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大家谈没有偶次谐波的小提琴是什么声音 [复制链接]

查看: 8744|回复: 68
21#

松香味 在 2006-1-6 20:02:25 发表的内容
哈哈!!自然界中任何频率(声音)都是以一个或者数个主频率和其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按照不同的能量比例组和而成的。能包含完整的主频率和其高次、低次谐波频率的声音,就是原始的“原音”。“原音”如是名小提琴演奏,其松香味自然丰富动人;若是普通小提琴演奏,其松香味自然就不够丰富生动,不如说是摩擦声。
我信仰高度还原(也不反对适当“美化”,其实是为了适应较低器材);不信仰(过分)添加任何东西(这样的唱片真的比较少,五、六十年代的录音就比较好)。
添加了高次、低次谐波频率,较低器材比较容易出(有厚度感或能量感的)好声;但是它与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波形的“失真”有所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失真”是指“波形变化”的失真;添加了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时的“失真”,是某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成分变化多了或少了的失真。
添加的这些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成分变多了或少了”的失真不会令人讨厌;但是,这些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波形变化”的失真就不敢恭维了。
对于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来说,由于输出变压器其电感的作用,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发生;一是谐波频率成分多少的变化(基本上是添加),二是谐波频率波形的变化(通常所说的“失真”);所以,如果谐波频率波形的变化(即通常所说的“失真”)控制得非常小时(这里说的是如果波形失真非常小,但是很难做得到),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是属于“添加谐波频率成分”的失真,或者有人称呼为美丽的失真。
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失真大与小、好与坏的关键“瓶颈”在于输出变压器。


松香味兄,我又有问题啦。

“低次谐波”是什么样的谐波?

如果从技术上讲,[“波形变化”的失真] 和[ 添加了高次、低次谐波频率时的“失真”],各指什么样的失真?
TOP
22#

首先,人耳可以听到和忍受音压大约140dB,当今世上还没有一套重播系统可以还原这种声音。主要的瓶颈是在拾音器(麦克风),麦克风的性能追不上人耳的听觉(某种专业的超声波拾音器例外,只限于某个频段)

因此,在录音室拾取录音信号后,会经过一系列上面帖子所述的混音器材,加以修饰,添加松香味兄所说的什么次谐波来加以美化,还把动态扩展……

暂时只说这么多吧。请其他大侠延述……
TOP
23#

望梅止渴的feeling.....................................Good ! ! !
TOP
24#

csdam老大,这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转耳机大家谈的精华贴子的一段话来的,只是觉得这位发烧前辈说的很正确,深表认同他的观点,明白了现场和唱片的差别,知道了音响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于现在各个音响论坛的浮燥之风日盛,不禁思考就动不动就换器材的做法可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吧。
TOP
25#

好文!!!音响发烧的真谛!!!
TOP
26#

哈奇奇 在 2006-1-7 16:30:43 发表的内容
www.www 在 2006-1-7 0:41:52 发表的内容
那么,我们听到的就是录音师的二次创作了?HIFI还有什么意义?永远不是现场啊?玩音响发烧就是望梅止渴了.


看看别的坛子对现场和EQ的看法吧。
我的发烧观之——从追求完美到活在当下

我过去也相信,音响的最高境界就是100%还原现场。为了这个目标,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我对音响系统的调整方向。

几年前我的喇叭从Altec A5换成几天的817B,从单15”变成双15寸,低音箱足足大了一倍,低音量感也增强很多,结果听音环境出现了驻波。

正好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过去是香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步入中年后开了一个录音棚,专门录摇滚乐。我正好跟他请教说:如果不希望大改听音环境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驻波?

他一听之后说:“这还不简单,用EQ咯,我们录演唱会,哪个体育馆没驻波,用EQ衰减那个频率,把响应曲线拉平直不就行了”。

EQ就是均衡器,我一听马上反应:“不行,simply is best!音响系统增加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对录音100%的还原。”

我朋友就笑了,他说:“Simply is best是广告拿来骗你们这些消费者的。你以为买到的唱片就是录音现场听到的吗?哪个不是经过EQ调过的?我们还经过压缩器、激励器一大堆东西呢。声音好的东西加进去,录音就会更好声,东西不好加进去,当然就不好。另外现场那种能量感,你10只喇叭也重现不了!我录的时候,监听的喇叭听得都不像现场,你怎么还原?!”

我再想想也是,当年我刚开始玩音响,把合并功放换成前后级,只觉得声音更好了,也没觉得“多只香炉多只鬼”呀。再说了,历史最伟大的录音师,DECCA的威金逊,不是也是名大师吗?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我买了一个Mcintosh MQ104参数均衡器,搞定了驻波;
第二个好处,怎让我开始关注Pro audio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玩具;
第三个好处,则让我开始思考,既然录音与现场之间,已经加了录音师的创作在其中,那么我要把我的什么东西加进去呢?

这段话真的彻底超渡了我。我终于知道过去以为音响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其实音响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之式。既然如此,我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我喜欢的声音,因为不再着急,音响反而变成我一个终身的爱好。

我现在玩得非常随缘,偶尔听到好的器材,确实是所需,才会考虑购入。硬件上投入的时间少了,软件上投入的时间就多了,音乐听多了。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当年我欣赏300B的高频,却觉得要是中低频有2A3那么厚就好了。西电的6V6声音绝美,8w小机,却缺乏澎湃力度。

现在我开始懂得,正因为300B牺牲了低频,才有今天的高频;正因为6V6功率小,才不至于粗声粗气。
我现在用6v6推一只Lowther喇叭,来听一些小品,或用6V6推GAUSS 4000高达120db的中音号角,用Mcintosh 240推低音和超高,中频质感与力度同时兼得。

当我们开始欣赏手头的器材,而不是看着别人碗里的,你会感受到,这些器材前所未有的好声。

而近年来我还发现,这些音响上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我对人的看法,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

国内的论坛能人很多,但与国外论坛比,分享气氛不足,火药味则要多少有多少。争吵的目的不外乎你错我对,我的系统才是最完美的。

发烧本是一件轻松快事,发烧更无止境,欣赏自己的系统,也欣赏别人的系统,在别人身上学习,发烧才有乐趣啊!



×××××××××××××××××××××××××××××××××××××××××××××××××××××××××××
哈奇奇大师,向你这样修成正果的高人我恨不得马上找你握握手。

中国发烧友中多几个像你这样的高人足可以普渡众生了。

你的叙述令我体会极深,真是发烧友之福。
TOP
27#

哈奇奇 在 2006-1-7 16:30:43 发表的内容
www.www 在 2006-1-7 0:41:52 发表的内容
那么,我们听到的就是录音师的二次创作了?HIFI还有什么意义?永远不是现场啊?玩音响发烧就是望梅止渴了.


看看别的坛子对现场和EQ的看法吧。
我的发烧观之——从追求完美到活在当下

我过去也相信,音响的最高境界就是100%还原现场。为了这个目标,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我对音响系统的调整方向。

几年前我的喇叭从Altec A5换成几天的817B,从单15”变成双15寸,低音箱足足大了一倍,低音量感也增强很多,结果听音环境出现了驻波。

正好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过去是香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步入中年后开了一个录音棚,专门录摇滚乐。我正好跟他请教说:如果不希望大改听音环境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驻波?

他一听之后说:“这还不简单,用EQ咯,我们录演唱会,哪个体育馆没驻波,用EQ衰减那个频率,把响应曲线拉平直不就行了”。

EQ就是均衡器,我一听马上反应:“不行,simply is best!音响系统增加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对录音100%的还原。”

我朋友就笑了,他说:“Simply is best是广告拿来骗你们这些消费者的。你以为买到的唱片就是录音现场听到的吗?哪个不是经过EQ调过的?我们还经过压缩器、激励器一大堆东西呢。声音好的东西加进去,录音就会更好声,东西不好加进去,当然就不好。另外现场那种能量感,你10只喇叭也重现不了!我录的时候,监听的喇叭听得都不像现场,你怎么还原?!”

我再想想也是,当年我刚开始玩音响,把合并功放换成前后级,只觉得声音更好了,也没觉得“多只香炉多只鬼”呀。再说了,历史最伟大的录音师,DECCA的威金逊,不是也是名大师吗?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我买了一个Mcintosh MQ104参数均衡器,搞定了驻波;
第二个好处,怎让我开始关注Pro audio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玩具;
第三个好处,则让我开始思考,既然录音与现场之间,已经加了录音师的创作在其中,那么我要把我的什么东西加进去呢?

这段话真的彻底超渡了我。我终于知道过去以为音响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其实音响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之式。既然如此,我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我喜欢的声音,因为不再着急,音响反而变成我一个终身的爱好。

我现在玩得非常随缘,偶尔听到好的器材,确实是所需,才会考虑购入。硬件上投入的时间少了,软件上投入的时间就多了,音乐听多了。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当年我欣赏300B的高频,却觉得要是中低频有2A3那么厚就好了。西电的6V6声音绝美,8w小机,却缺乏澎湃力度。

现在我开始懂得,正因为300B牺牲了低频,才有今天的高频;正因为6V6功率小,才不至于粗声粗气。
我现在用6v6推一只Lowther喇叭,来听一些小品,或用6V6推GAUSS 4000高达120db的中音号角,用Mcintosh 240推低音和超高,中频质感与力度同时兼得。

当我们开始欣赏手头的器材,而不是看着别人碗里的,你会感受到,这些器材前所未有的好声。

而近年来我还发现,这些音响上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我对人的看法,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

国内的论坛能人很多,但与国外论坛比,分享气氛不足,火药味则要多少有多少。争吵的目的不外乎你错我对,我的系统才是最完美的。

发烧本是一件轻松快事,发烧更无止境,欣赏自己的系统,也欣赏别人的系统,在别人身上学习,发烧才有乐趣啊!



我再加两句,算是狗尾续貂。
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系统的潜力,让自己的系统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到及至,这是音响发烧的乐趣所在,欣赏音乐内在含义胜于注重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
TOP
28#

www.www 在 2006-1-7 0:41:52 发表的内容
那么,我们听到的就是录音师的二次创作了?HIFI还有什么意义?永远不是现场啊?玩音响发烧就是望梅止渴了.


看看别的坛子对现场和EQ的看法吧。
我的发烧观之——从追求完美到活在当下

我过去也相信,音响的最高境界就是100%还原现场。为了这个目标,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我对音响系统的调整方向。

几年前我的喇叭从Altec A5换成几天的817B,从单15”变成双15寸,低音箱足足大了一倍,低音量感也增强很多,结果听音环境出现了驻波。

正好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过去是香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步入中年后开了一个录音棚,专门录摇滚乐。我正好跟他请教说:如果不希望大改听音环境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驻波?

他一听之后说:“这还不简单,用EQ咯,我们录演唱会,哪个体育馆没驻波,用EQ衰减那个频率,把响应曲线拉平直不就行了”。

EQ就是均衡器,我一听马上反应:“不行,simply is best!音响系统增加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对录音100%的还原。”

我朋友就笑了,他说:“Simply is best是广告拿来骗你们这些消费者的。你以为买到的唱片就是录音现场听到的吗?哪个不是经过EQ调过的?我们还经过压缩器、激励器一大堆东西呢。声音好的东西加进去,录音就会更好声,东西不好加进去,当然就不好。另外现场那种能量感,你10只喇叭也重现不了!我录的时候,监听的喇叭听得都不像现场,你怎么还原?!”

我再想想也是,当年我刚开始玩音响,把合并功放换成前后级,只觉得声音更好了,也没觉得“多只香炉多只鬼”呀。再说了,历史最伟大的录音师,DECCA的威金逊,不是也是名大师吗?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我买了一个Mcintosh MQ104参数均衡器,搞定了驻波;
第二个好处,怎让我开始关注Pro audio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玩具;
第三个好处,则让我开始思考,既然录音与现场之间,已经加了录音师的创作在其中,那么我要把我的什么东西加进去呢?

这段话真的彻底超渡了我。我终于知道过去以为音响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其实音响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之式。既然如此,我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我喜欢的声音,因为不再着急,音响反而变成我一个终身的爱好。

我现在玩得非常随缘,偶尔听到好的器材,确实是所需,才会考虑购入。硬件上投入的时间少了,软件上投入的时间就多了,音乐听多了。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当年我欣赏300B的高频,却觉得要是中低频有2A3那么厚就好了。西电的6V6声音绝美,8w小机,却缺乏澎湃力度。

现在我开始懂得,正因为300B牺牲了低频,才有今天的高频;正因为6V6功率小,才不至于粗声粗气。
我现在用6v6推一只Lowther喇叭,来听一些小品,或用6V6推GAUSS 4000高达120db的中音号角,用Mcintosh 240推低音和超高,中频质感与力度同时兼得。

当我们开始欣赏手头的器材,而不是看着别人碗里的,你会感受到,这些器材前所未有的好声。

而近年来我还发现,这些音响上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我对人的看法,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

国内的论坛能人很多,但与国外论坛比,分享气氛不足,火药味则要多少有多少。争吵的目的不外乎你错我对,我的系统才是最完美的。

发烧本是一件轻松快事,发烧更无止境,欣赏自己的系统,也欣赏别人的系统,在别人身上学习,发烧才有乐趣啊!
TOP
29#

csdam 在 2006-1-7 22:06:57 发表的内容
其实过百万的器材我也见过听过不少,效果搞得不好的连套装机也不如……呵呵。

耳朵真难伺候啊。
传统知识如何解释呢?搭配,好象只能这样笼统的解释了。
TOP
30#

赞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