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都能出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9043|回复: 370
291#

harvey 在 2005-12-8 13:40:36 发表的内容
想聆听音乐就不能不玩音响,玩音响就不能不玩器材、选择讯源,这些都是十分无奈的、被迫着要去做的事情。想聆听音乐就必须要有软件,摆在想聆听音乐者眼前的软件格式颇多,考虑到软件的积累和有目的的曲目收集问题时,讯源的选择就显得重要了。我们进入想聆听音乐的时代较早,可以选择的软件格式唯一是黑胶唱片,否则是AM收音机。后来才渐渐增加了钢丝录音机、卡式录音机、开卷式录音机,直到70年代,CD进入市场,LP唱片制造商逐渐放弃LP唱片生产时,我才面临要考虑增加自己新的讯源问题,否则就没有新的软件可以买到!又是一个无奈!这种有LP、即使是数码录音的就买LP,的确是没有LP的话,只好买CD的情况一直维持到现在(可是现在价钱方面却变得买LP往往会比较买CD贵了) 。

说起来也直是巧,谁会想得到互联网络会有BT下载CD软件这样的事情呢!我在市场里找不到的软件,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真的令我喜出望外,这大半年来我一口气下载了4000多张CD,都是些Legend、AAD、ADD等罕有版本,补充了自己所缺乏的曲目。人们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喜悦的,APE版本吧了,质素不敢恭维!我却认为反正是CD,管它什么D版Z版APE版的,回放出来的声音都是半斤八两的,何况在自己的系统中回放出来的声音据到访发烧朋友说:音质也不错呢!

其实在想追求完美的发烧友面前有很多无底深潭:软件的扩充(讯源越多扩充越趋复杂);器材的升级(讯源越多升级越趋复杂) ……我认为我自己就没有办法将它们填满,我只能妥协性地去聆听音乐,无论在软件上或硬件上,都是妥协性地将就,因此我能够乐在其中。

讨论那个好?就算是好了又能怎样?反正录音师/调音师给我们弄来的是什么,只要是你认为适合自己曲目,你就只好照单全收,别无选择!奈何!?

要我花天价去聆听音乐?年轻40的话或许有这种冲动,现在?恐怕是一些有米之人的兴致了。


harvey老前辈,这有点象是人生“发烧”总结,非常切合实际。冷静想想,现在比几十年前好多了;将来会比现在更好。理智会指导我们选择“无奈”;“发烧”也是如此。我很赞同达生先生的玩机理念:以自己的能力把通常人“不以为然”的“小问题”给以解决或者做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次有幸在展会见到老前辈,非常高兴。在这里我真诚的祝福您健康长寿!
TOP
292#

松香味 在 2005-12-8 17:32:16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8 13:39:00 发表的内容

F先生大概没有机会尝试到一部优良的LP系统测试过程里,即使在LP运作期间,以手指背敲击唱片表面,就算采用很高级的唱头,也不会拾取到敲击的振动声音的情况。我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播放唱片的朋友每次播放时都把机盖闭上的!


您说的情况大概只有象达声先生的这台优良的LP系统才能做到(给LP边沿也加上压圈防震),一般情况下,振动对LP系统是非常有害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817313131682.jpg[/upload]


就算是Clearaudio的Statement新旗舰唱盘也未能做到,何况骆先生的只不过是「三佬」?不信?请参阅: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3997&ntypeid=10

你可以从片段一Quick Time中收看敲击唱片表面的示范,仍然可以聆听到声音的。

片段一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0508/clearaudio-statement/1.mpg
TOP
29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29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95#

felixcat 在 2005-12-8 13:16:5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8 12:57:32 发表的内容

那晚的LP大概是没有调好,我感觉还不如CD表现好。LP摆放在音箱后面、房间的角落,那里很可能就是一个“驻波”区域,(受音面积)那么大一张LP,对声压震动是很敏感的,LP机器放在那个位置上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演示时LP唱盘竟然不加盖。。。播放大编制管弦乐时最好在唱盘周围加个盖子——乐曲高潮时连人的身体都能感受到声波的冲击,更何况区区一支单薄的唱臂。。。


你说的非常对。我发现很多“跟风”高呼LP如何如何好声的,连如何才能玩好LP的“规则”都不是很了解,而且还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甚至玩的是些最低档的LP;嘿!难道“跟风”高呼LP如何如何好声,就能证明“资历”高深、“身价”不非吗?
TOP
296#

harvey 在 2005-12-8 13:39:00 发表的内容

F先生大概没有机会尝试到一部优良的LP系统测试过程里,即使在LP运作期间,以手指背敲击唱片表面,就算采用很高级的唱头,也不会拾取到敲击的振动声音的情况。我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播放唱片的朋友每次播放时都把机盖闭上的!


您说的情况大概只有象达声先生的这台优良的LP系统才能做到(给LP边沿也加上压圈防震),一般情况下,振动对LP系统是非常有害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817313131682.jpg[/upload]
TOP
297#

harvey 在 2005-12-8 13:39:00 发表的内容
F先生大概没有机会尝试到一部优良的LP系统测试过程里,即使在LP运作期间,以手指背敲击唱片表面,就算采用很高级的唱头,也不会拾取到敲击的振动声音的情况。我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播放唱片的朋友每次播放时都把机盖闭上的!


哈哈无所谓啊,老前辈如何听唱片是您个人的事情。不加盖也挺好的呀:好的唱盘盖动辄300-400美金一个,这么贵,并且又沉重,每次换碟或者换面的时候搬来搬去麻烦,所以老先生还是不要用盖子好了——万一搬的时候闪了腰,felixcat可担当不起!——开个玩笑,请勿介意。

噢差点忘了说,假若想加盖子,不要加那种塑料的透明轻质盖子,那是有害无益的。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98#

felixcat 在 2005-12-8 14:59:56 发表的内容


噢差点忘了说,假若想加盖子,不要加那种塑料的透明轻质盖子,那是有害无益的。


完全赞成!felixcat 大侠对于使用LP系统越来越有心得了。
TOP
299#

JWang 在 2005-12-9 12:20:34 发表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唱头是一个拾音器,唱片就是这个拾音器的振膜。振膜的面积越小、质量越大、就越不容易拾取到空气(声音)的以及其他的振动。
一个振膜面积小到不足0。5平方厘米的话筒拾音器,其拾音能力没有人会怀疑它。当然,这是专门设计的,它的振膜质量非常小。但是不管怎样它还是有质量,这个振膜的面积与质量(包括线圈)的比,决定了这个话筒拾音器的性能。
对上面说的LP的这个“拾音器”,其“振膜”的面积(不包括转盘侧面面积)至少有705平方厘米以上。那么,这个“振膜”的面积与LP唱片质量的比,也决定了这个“话筒拾音器”的性能。
当然设计师不希望它是一个理想的空气振动拾音器。所以,当面积无法改变时,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加大“质量”等方面上做文章。
所以,好的转盘能够很好的和LP唱片帖和在一起,使转盘和LP唱片成为一体;好的转盘还有比较大的质量,以降低这个“话筒拾音器”的性能;此外,好的转盘还应该用阻尼系数理想的材料制造,以降低对振动的传递。
但是不管如何处理,这个“拾音器”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它永远还是一个“拾音器”。高级转盘只是可以“忽略”这个问题而已

你的想象而已。不加评论。

另外,自然界中最大可以测量到的声压是140dB,不要夸张到自然界中都测量不到的“150dB”。

没有这种讲法。140db是the threshold of pain,即人的听力无法忍受的地步。





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我只告诉你,136dB及以上的声压就会使人的听力产生永久性“失聪”。
TOP
300#

harvey 在 2005-12-9 13:06:15 发表的内容
请不要忘记:其实这个所谓「避振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受声音影响而振动的振源,它是像鼓一样中空的,内腔岂不是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假若给你一个木盒子,然后上下都蒙一层羊皮,手板一拍,整合盒子砰砰作响;假若给你一个水泥箱子(这里稍微夸张一些),任凭你用手怎么拍,用脚怎么踢,估计在盒子里面啥声音都没有。

这个事情并不简单,不能通过直观来下一个统一的结论。所以,罩子的用料、设计,很有讲究。

不用罩子就一定好?不要忘记唱臂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长的、细的中空的圆筒,唱头也有个外壳,对吧?——它们都是共鸣腔。

另外,在喇叭低音单元附近,竖一张小纸条,当播放管弦乐高潮片断的时候,小纸条有没有被声波气流冲击而震动呢?大家不妨试验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