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监听喇叭小专辑 [复制链接]

查看: 38772|回复: 74
1#
有不少发烧友认为:喇叭在一套音响器材中所占的投资比例应该最大。姑且勿论这种讲法是否正确,但喇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这是公认的事实。喇叭的种类非常多,从外观上可分为:书架式、落地式、挂墙式。。。。。;从技术上可分为:密闭式、倒相式、X单元X分频设计等等。。。。。
然而,有不少品牌的喇叭厂商都将其某些型号的产品标称为“监听喇叭”(Monitor Loudspeaker).顾名思义,其作用就是将原有的声音“真实”地重现出来,以收监听之效。
“监听喇叭”的声音不一定"美”,(而且“美”也不是设计师在此的设计目的所在)但它的声音应该是比较接近原声的——“真”。对于监听喇叭的取舍,正如我们的总理经常讲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赞它原汁原味、毫不掩饰;也有人嫌它真有余而美不足。
现时的监听喇叭多如牛毛,故只能选取几个著名的品牌其中的个别型号供各位参考和讨论。

1。Westlake Audio(西湖音响)


西湖喇叭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在最大可能的情况下将录音以最精确的声音予以还原,为聆听者提供高水平的音乐享受。我们不仿引用一下“西湖公司”对此的解释:“现时音响界有一种将产品‘染色’的趋势,许多设计师都乐于将其产品加以‘着色’,以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音乐图画’。为了彻底去处这种令人讨厌的失真,我们的设计师就一直为此而奋斗。尽管有些喇叭听起来非常悦耳,但对于原声录音来说,这是一幅不真实的‘音乐挂画’。为此,我们分别在箱体、分频器、驱动单元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我们的喇叭具有声音重播真实性高、不加任何声音特性的优点。在某些喇叭上,录音欠佳音乐可以通过某种人工化的失真来加以掩饰。但到了‘西湖’身上,这种声音就会原形毕露。因此说,‘西湖喇叭’是鉴别录音好坏的最好依据”。

正是由于西湖公司的这种设计,令其产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频响宽广
2)失真率低
3)承载功率高
4)立体声音场精确

*LC系列是为家居音响发烧友提供高品质享受的监听喇叭。同时,在近三十年里,它们成为许多专业录音工程师的首选。该系列喇叭类型广泛,另外,由于阻抗高和特殊的分频器设计,令推动这些喇叭时不需要加以“横蛮”的输入功率。
LC6.75
这对喇叭已成为西湖最受欢迎的型号之一,从这对小箱体所发出的精确音场和令人难忘的低频,令它成为喜欢小型书架喇叭但又同时要求声音表现优异的发烧友的至爱。前樟板的设计令其频响流畅,双倒相孔使低频延伸更理想。另外,该型号也有“防磁”版本,可接近电视机摆放。



*座地箱系列在设计和生产方面都毫无妥协。从其手工制作、足以令人迷倒的箱体到真实的声音重现,无不显示着它们是当今世上最高水平的喇叭代表作之一。
Tower SM-1
这对座地箱系列的旗舰喇叭足以令人一见(听)钟情,过目(耳)难忘。这对庞然大物高6尺,重达950磅。它是五路分音设计,驱动单元包括:双18寸低音单元、1只12寸中低音单元、1只2寸的号角中音单元、1只1寸的高音单元和1只1/2寸的超高音单元。

                     

(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jianji想买啊?
TOP
3#

不喜欢的就要让自己喜欢起来!!多听民歌!!!音乐无界限何止语言!!!
TOP
4#

讲到监听喇叭,哪能不提JBL呢?这家“阿爷”级的音响公司的产品正是根据其创办人James Bullough Lansing(图一)的名字所命名。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JBL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描述JBL的成长历程,实非片言只语所能做到。不过,我们或许能从以下的图片粗略的见证历史的变迁。
图三:1949年JBL的公司总部
图二、图四:当年的生产车间
图五:James(前排中)和他的同事
图六:现时的公司总部(哈曼国际)
图七:部分产品展示
JBL的产品犹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即使是监听喇叭系列也数目繁多。既然前段时间有网友对k2-s5500相当感兴趣,故此,我亦想在此简单介绍一下K2系列部分喇叭的创作过程和其中的一些情况。

K2的意思是指世上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山脉,而JBL的第四代PROJECT喇叭就以此来命名。不过,使用K2这个名字多少都有点令人误解的成分。K2山脉永远都活在珠穆朗玛峰的影子下,但K2喇叭则胜于以前所有的“前辈”喇叭。
K2的设计工作始于1988年。当时,每隔四、五年就要设计一种“声明式”的喇叭以迎合日本市场的需求。以前的PROJECT是单型号喇叭,而K2则提供不同型号的喇叭。设计师最初的想法是设计一种动态不受限制、具有终极频响的两路分音喇叭。最初面世的k2有两个型号:最高型号的k2-s9500(使用了两只14英寸口径的低音单元和一只号角高音单元)以及k2-s7500(使用一只14英寸口径的低音单元和一只号角高音单元)
k2的制作意念是由JBL的总裁Bruce Scrogin所确认,并为此而成立了设计班子:Greg Timbers负责工程、分频器、号角和箱体的设计;Doug Button负责开发低音功率转换器;Francher Murray负责高音单元设计;产品发展部经理Brian Lusty则与Dan Ashcraft一道负责工艺设计。
不同于其它系列的喇叭,k2的设计可以说是由零开始。所有的驱动单元、分频器以及箱体都是全新设计。最特别之处是其低音单元,这是世界上首创的钕磁结构的低频功率转换器设计。Greg Timbers设计了两种分别采用悬浮式和凸出式音圈的单元。悬浮式音圈单元的测量指标较好,但凸出式音圈单元的听感较佳。Greg Timbers最终选择了后者。Greg Timbers的设计一直围绕着各种参数而进行,而事实证明:过分追求完美的参数会导致声音在重播方面的妥协。
另外,高音单元也是专门为K2而设计。为纪念以往著名的375单元,K2的高音单元被命名为475。与375一样,475使用了一个四寸的音圈。另外,475还所用了钛振膜和一个独特的相位塞。
对于低音单元,Greg Timbers采用了一种"Bessel"调整转换方法。此举是为日本人的听音偏好而进行,日本人特别注重超低频的延伸和瞬态反应。
Greg Timbers还将号角作了方向恒定的双射线设计,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革命性的创新。以前的号角采用不对称设计,以求获得恒定的声压,但也导致相位分离的现象。K2由于采用了对称结构和方向恒定设计的号角,所以能提供宽阔、控制力好的声音散射,而且对频率没有任何改变。
K2-s9500和K2-S7500与1989年被介绍予传媒和音响评论员。同年,K2-s9500还荣获“立体声音响杂志”的年度奖。K2-s9500于1990年正式投入生产。尽管售价高达30000美元/对,但销量还是不俗。而对S7500来说,它在市场的认可性就不及S9500了。事实上,它的售价非常接近s9500。而对于那些买得起s7500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购买旗舰级的s9500。故此,s7500两年后就停产了。
后来,JBL意识到应该根据上述的设计原则生产售价售价较低的产品以迎合市场的需要,这就导致了1993年s5500的面世。它使用两个12寸的低音单元和一个与s9500结构相同但规格稍小的号角。尽管如此,它仍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1)它使用了Greg Timbers开发的分频器———“配对线性定义分配网络”,利用分频网络的偏压以阻止音乐信号经过电容的非导电零点。这样一来,令到分频器工作起来更具线性,大大改善了声音的重播质量。2)采用了“虚拟相等调节”设计,将瞬态反应与低频延伸更好的融合起来。
这两种技术后来(1993年)被应用于K2-s9500的改良版M9500。M9500使用与s9500相同的元件,但箱体稍大。由于采用了“虚拟相等调节”设计,令低频输出比s9500潜得更深(25Hz)和更具线性.虽然这对喇叭被广泛使用于许多的录音室,但由于其体形过于庞大,故限制了它在其它场合的使用。
M9500在1997年已经停产了,而s9500和s5500还在作小批量的生产。

(待续)



Edited by - George 重新编辑於 2001-11-22  22:06:10
TOP
5#

TOP
6#

我曾经去过音乐台的直播室做节目,那里就是用JBL。
在非常发烧论坛,JBL也是热点话题,正反意见都有,这就是一种明星效应,我想这就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一样,他的功绩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少人反对他。
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音响也一样,搭配得当的话,JBL就会魅力无穷。
TOP
7#



请问这对喇叭在国内有生产吗?价格如何?
TOP
8#

在国内JBL假货很多,特别是专业音响。
TOP
9#

只有好东西才会被假冒。
TOP
10#

有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公映后总会发现这那样的缺陷。其实音响也是遗憾的艺术,实在是找不到十全十美的音响器材。正是这种缺憾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响文化,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如果真有所谓十全十美的音响器材,音响文化也就消亡了,大家也就不能这样聚在网上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