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过“山姆大叔”的西湖喇叭,现在镜头一转,让我们来看看同样是来自音响大国“约翰牛”的Harbeth.
关于这个喇叭牌子,有人将它译成“哈巴虎”,虽然近音,但令人感觉有点怪怪的。我还是喜欢现时流行的译法:“雨后初晴”,文化气息浓多了。
厂家的自我介绍:
“雨后初晴”既不是当今声响最大、也不是体积最大、更不是售价最低的喇叭,但我们的喇叭所发出的中频(90%的人声和音乐都属于这个频段)肯定是最好的。我们的喇叭工厂坐落于英国的南部,我们设计喇叭的宗旨是能让人们静心地安坐家中,细心地欣赏“雨后初晴”所发出的自然而安逸的声音。“雨后初晴"的根基立足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但作为一家享誉音响界二十多年的厂家,我们郑重地承诺:我们的每一对喇叭都具备专业的标准,将录音室的声音表现带入家庭音响系统中”。
童年的往事往往能对以后的人生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于“雨后初晴”的灵魂人物“Alan Shaw"来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被BBC的电台节目(特别是每周六专为青年人所广播的节目)所深深吸引。但是,他诧异于那些录音室工程师用于监听的喇叭和调整各频段的混音器的素质。
因此,“雨后初晴”的设计核心就是尽可能的捕捉真实的声音。
**Monitor 40
作为“雨后初晴”的旗舰,这是一对耗费了设计师四分之一世纪时间的喇叭。设计一对两路分音喇叭已不容易,它需要有扎实的工程和电声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判断何种声音是正确的。而要设计三路分音喇叭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在工程设计方面有太多问题需要调整和完善。
为了取代魅力渐退的BBC LS5/8喇叭,Monitor 40的箱体尺寸没做任何改变。另外,其中音单元源自Compact 7所采用的独家“散射式锥体”技术。而“西雅士”的Excel高音单元则负责高频的重播。
中音单元位于独立的箱腔内,不与300毫米口径的低音单元有接触。因此,箱声可以完全被消除。
为了不断完善Monitor 40的声音表现,设计师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录音室里对它进行了反复的调试。
**Monitor 20
Monitor 20源自久负盛名的LS3/5A,目的是将这对体积细小的喇叭变成一对能真正发出“全频声音”的喇叭。两个原因导致Monitor 20取代了LS3/5A:防磁和中频的严重音染。Monitor 20广泛应用于英国的各个电台(特别是英国广播公司)和专业录音室。Monitor 20的特点是体积小、声音大。你很难相信如此细小的箱体能发出如此丰满的低频。
**Monitor 30
这是一对取代LS5/9的喇叭。Monitor 30的设计目的是制作一对体积相对较小、声音能得到BBC认可、提供令人信服的分析力、清晰度和低频扎实(不会产生隆隆作响的低音)的喇叭。甜美的中频和延伸畅顺的高频使其它同尺寸的喇叭自叹勿如。Monitor 30的中低音和高音单元与Monitor 40的一样,
在杜比数码系统中,Monitor 30可被用作中置和主喇叭(Monitor 20用作环绕喇叭)、或环绕喇叭(Monitor 40用作主喇叭)
Monitor 20
Alan Shaw 和Monitor 40
Monitor 30

(待续)
Edited by - George 重新编辑於 2001-11-15 2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