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 [复制链接]

查看: 11079|回复: 74
61#

!!
最后编辑Real
TOP
62#

即使设计的音频放大器在动态、瞬态、空气感、空间表现等方面很出色,显得活气十足,可是没有独特的「韵味」这又是问题又是音响性的一个问题,而且是涉及到设计理念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两声道立体声而言,应该已经能够表现出一个比较好的三维声音空间。在录音棚与音乐厅听音乐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在一个声音环境之中,声音你的前后上下左右,很自然的存在于空间之中,可是一旦变成录音,空间便被挤压变形了。

音响器材是想在还原声音系统里,尽可能寻找回那种空间感。当然,真实空间的关系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放大器要表现好声音的空间,要有好的幅频、相频特性、开环特性,闭环之后听域之外的频响曲线,要尽可能的平滑宽阔。频响究竟宽到什么才好,这还要看和喇叭之间会不会出问题。放大器的高频比低频难做,放大器本身的高频失真,和频率特性都比中低频差。另一方面,人耳对中高频的失真,要比低频的失真敏感得多。从审美角度讲,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具有活生感的声音。有人比喻唱片是罐头唱片,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来点新鲜的、带着点露水、质感真切的声音呢?至于韵味,那多半是要往声音里掺点佐料。掺兑得好,可以起到遮掩缺陷的作用,弄不好,假上加假,也就更假了。最终,我们听到的完全是与真实声音相悖的一种声音。
TOP
63#

monom 在 2005-9-13 8:47:06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9-13 8:21:37 发表的内容
不同的发烧友有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聆听感觉,脑子里的聆听认知也不相同,那么该以什么为参考点去调校自己音响系统的声音呢?

我认为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本能,凭着本能听到的声音,就可以断定和记忆住声音绝对音准是后天的,但记忆力的强弱却有先天性的优缺程度,聆听经验丰富后,差不多发烧友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这里的「绝对音准」因个人对音色的领悟不同而不能说是绝对了。因为众多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不同,口味品调各不相同。

可是音响器材产品是商品,是要出售的,得考虑大多数人是否喜欢,不能孤芳自赏地脱离群众,这样的话产品怎样能销售出去呢?在这个时代来说,能够真正体会朴素真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时代变了,人们更注重变化、注重新奇、追求刺激。浓妆艳抹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其实,我在聆听音乐这方面是蛮古典的,崇尚理性,强调的是和谐、稳重、平衡。现实是物质文明改变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更加喜欢那些被粉饰过的东西,包括声音在内。如果深究下去,这涉及到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上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使感官得到愉悦的东西,比如喜欢听悦耳的声音,而躲避刺耳的声音,不管这声音像不像真的。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例证,如现代派文学艺术中的溢恶、病态等等,但这些并不能代表正常人们的属性。真实乐器的声音多少有些粗糙感,特别是你靠近了听,许多人并不喜欢,而喜欢那些被修饰过的、比真实乐器更圆润更柔和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如果声音有过多的染色就有点受不了。录音对声音本身有许多损伤,丢掉了好多的细节,空间也变的极不自然。


harvey 兄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


抱歉,我没有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或录音工作,只不过是读有关的文章和聆听音乐的机会较多吧了,因此说话就免不了也多了。
TOP
64#

harvey 在 2005-9-12 19:06:45 发表的内容
即使设计的音频放大器在动态、瞬态、空气感、空间表现等方面很出色,显得活气十足,可是没有独特的「韵味」这又是问题又是音响性的一个问题,悖的一种声音。




为什么非要独特的 韵味 ?录音是什么味,重放也应该是那个味嘛,真正的现场是很好听的
还是无源前级最好
TOP
65#

不同的发烧友有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聆听感觉,脑子里的聆听认知也不相同,那么该以什么为参考点去调校自己音响系统的声音呢?

我认为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本能,凭着本能听到的声音,就可以断定和记忆住声音绝对音准是后天的,但记忆力的强弱却有先天性的优缺程度,聆听经验丰富后,差不多发烧友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这里的「绝对音准」因个人对音色的领悟不同而不能说是绝对了。因为众多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不同,口味品调各不相同。

可是音响器材产品是商品,是要出售的,得考虑大多数人是否喜欢,不能孤芳自赏地脱离群众,这样的话产品怎样能销售出去呢?在这个时代来说,能够真正体会朴素真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时代变了,人们更注重变化、注重新奇、追求刺激。浓妆艳抹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其实,我在聆听音乐这方面是蛮古典的,崇尚理性,强调的是和谐、稳重、平衡。现实是物质文明改变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更加喜欢那些被粉饰过的东西,包括声音在内。如果深究下去,这涉及到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上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使感官得到愉悦的东西,比如喜欢听悦耳的声音,而躲避刺耳的声音,不管这声音像不像真的。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例证,如现代派文学艺术中的溢恶、病态等等,但这些并不能代表正常人们的属性。真实乐器的声音多少有些粗糙感,特别是你靠近了听,许多人并不喜欢,而喜欢那些被修饰过的、比真实乐器更圆润更柔和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如果声音有过多的染色就有点受不了。录音对声音本身有许多损伤,丢掉了好多的细节,空间也变的极不自然。
TOP
66#

harvey 在 2005-9-13 8:21:37 发表的内容
不同的发烧友有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聆听感觉,脑子里的聆听认知也不相同,那么该以什么为参考点去调校自己音响系统的声音呢?

我认为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本能,凭着本能听到的声音,就可以断定和记忆住声音绝对音准是后天的,但记忆力的强弱却有先天性的优缺程度,聆听经验丰富后,差不多发烧友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这里的「绝对音准」因个人对音色的领悟不同而不能说是绝对了。因为众多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不同,口味品调各不相同。

可是音响器材产品是商品,是要出售的,得考虑大多数人是否喜欢,不能孤芳自赏地脱离群众,这样的话产品怎样能销售出去呢?在这个时代来说,能够真正体会朴素真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时代变了,人们更注重变化、注重新奇、追求刺激。浓妆艳抹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其实,我在聆听音乐这方面是蛮古典的,崇尚理性,强调的是和谐、稳重、平衡。现实是物质文明改变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更加喜欢那些被粉饰过的东西,包括声音在内。如果深究下去,这涉及到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上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使感官得到愉悦的东西,比如喜欢听悦耳的声音,而躲避刺耳的声音,不管这声音像不像真的。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例证,如现代派文学艺术中的溢恶、病态等等,但这些并不能代表正常人们的属性。真实乐器的声音多少有些粗糙感,特别是你靠近了听,许多人并不喜欢,而喜欢那些被修饰过的、比真实乐器更圆润更柔和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如果声音有过多的染色就有点受不了。录音对声音本身有许多损伤,丢掉了好多的细节,空间也变的极不自然。


harvey 兄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
TOP
67#

[quote]harvey 在 2005-9-13 8:21:37 发表的内容
不同的发烧友有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聆听感觉,脑子里的聆听认知也不相同,那么该以什么为参考点去调校自己音响系统的声音呢?

我认为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本能,凭着本能听到的声音,就可以断定和记忆住声音绝对音准是后天的,但记忆力的强弱却有先天性的优缺程度,聆听经验丰富后,差不多发烧友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这里的「绝对音准」因个人对音色的领悟不同而不能说是绝对了。因为众多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不同,口味品调各不相同。

可是音响器材产品是商品,是要出售的,得考虑大多数人是否喜欢,不能孤芳自赏地脱离群众,........


不同的心态有自已不同的标准,但很多DIY的基本上是孤芳自赏的,<<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的>>.
今下午audio又要我驳好LP系统让他爽爽,我也放下手中活,冲一杯咖啡,来几张昔日LP,重温几曲心水经典:
1.up  where we belong
2.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
3.a summer place
[upload=jpg]Upload/2005913165629147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131657165212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1316573521591.jpg[/upload]
TOP
68#

quanlong 在 2005-9-13 17:03:39 发表的内容
昔日旧碟,不论hifi与否,已经令我心情极爽,回忆以前开心过的日子,做人就是要享乐。


讲起LP系统我的Micro SX8000气浮唱盘 + Goldmund Pirre Lurne T-5正切直线循迹唱臂转速不稳定的毛病,猜猜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我最后是买了一元钱的松香,刮下一些碎屑,溶入小量酒精里,用棉花棒渗透松香酒精溶液,开动唱盘,以渗透松香酒精棉花棒用微力紧靠着传动线与转盘之间,两三转后,用手指接触传动线,会觉得有颇强的黏力,便大功告成。否则,则再重复上程序一次。我也是试了三次才成功的从灯光下观察测速片,会看到转速逐渐地趋于稳定,待酒精辉发后,调整正确转速便行。这样溶化了的松香便附着在传动线与转盘上,提供效率更稳定的传动。

[upload=jpg]Upload/2005913181238736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31813548815.jpg[/upload]
TOP
69#

quanlong 在 2005-9-13 16:57:41 发表的内容

今下午audio又要我驳好LP系统让他爽爽,我也放下手中活,冲一杯咖啡,来几张昔日LP,重温几曲心水经典:



你就它调啦,我就一D都唔爽啊,净係知道D炒豆声好清脆 ^0^
TOP
70#


通常参考点应该是真实的声音,但是天下那么多乐器和人所发出的声音,您怎样可以都会有机会聆听到原来的参考点呢?我们唯有退其次聆听录音回放的声音为参考点,尽管是有点无奈,但又别无他法!

最最普通的人会自然的以真实声音为参考点的,但是对于真实乐器、歌喉的声音他们并不熟悉,特别是们常说的 "现场"声音。目前,我们国家的音乐普及工作还不是那么理想,大多数人很少有机会能听现场演奏,更不要说一流的音乐厅和一流的乐团。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北京好一些,到访的外国的乐团、演奏家较多。但是,北京至今还没有一所建筑声学条件,是不是能够与具世界水平的演出现场相当呢?我们经常听的那些上榜天碟,都是在那些建筑声学条件非常好的录音棚,或者是教堂里录制的。如果拿我们在国内听到的现场,跟那些天碟做比较的话,这里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另外,录音话筒拾取声音的位置,也不同于我们在音乐厅听音乐会时的位置。

个人的主观听音评价与客观技术指标的关系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我们所能够确定对声音品质有关键影响的技术指标还不是太多,有一些指标的测试方法也还没有统一。技术指标与主观听音评价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对应统一起来。也就是说,主观听音发现的问题在技术指标上得不到完美准确的诠释。两部技术指标完全相同的机器,有一部很好听,有一部就很难听,这是常见的事。对于谐波失真,目前只标示了总谐波失真,而没有标出是奇次的还是偶次的,而奇次与偶次谐波失真在听感上,会造成完全相反的两种评价,国外的某些放大器特别标出了三次谐波失真。虽然偶次谐波会使声音变松变软,但是也不能过多的增加它,否则,声音会变得缺少力度、缺少个性。事实上,在主观听音中所发现的声音变化和差异,都说明还原声音系统中的物理参量在发生变化。另外,在主观听音评价中,所发现的这些暂时还不能用技术指标,来诠释的差异与问题,只能说是权宜 "指标外的指标。随着我们对物质世界不断深入的认识,最终,人类对此一定可以有更多更深的把握。我认为,现在常用的对评价用术语,还远远不能涵盖其全部内容,特别是心理方面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