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 [复制链接]

查看: 11090|回复: 74
41#

harvey先生字字是金啊.
TOP
42#

胡敏强 在 2005-9-9 15:31:03 发表的内容
好象是我在说话啊。哈哈。


我拜读过胡敏强先生不少帖子,也知道先生有《大家来谈谈HIFI性和音乐性》这样的一个帖子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77766
既然性质近似,言词观点上近似也是说得通的,我这里强调的是怎样去「熔融」音乐性和音响性。

很多人这样想:音响性和音乐性要完全统一, 需要建立在大量金钱的基础上, 但花费金钱却又不一定能把它们统一, 看来音响性和音乐性要完全统一,需要有很高的音响智能,需要有很高的音响的聆听经验,需要投入很多的金钱,需要购置顶级的音响器材,需要添置顶级的音响接线……。
TOP
43#

有人认为购置讯号线的钱不到位, 尽管回放出来的小提琴银色变得悦耳了, 可是回放出来的交响乐却令人感到毫无活生的动态;钢琴的声声音像了,小提琴又变得过分嘹亮了;大提琴声音有韧性了, 小提琴声音又变得不够鲜艳;交响乐聆听起来整体乐器尺寸大小对了, 瞬态整体速度却觉得变快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断的换线,我看到许多高级发烧友就是这样的「走火入魔」。结果钞票花了一大堆,声音仍是畸形不平衡的。

难道这些观点和意念的澄清,会对发烧朋友带来坏处吗?我倒觉得胡敏强先生心里的话既然与我的构思相同,那么就让这项澄清工作共同去完成吧!这是一件积德聚福的事,何乐而不为?
TOP
44#

harvey 在 2005-9-10 6:56:03 发表的内容
训练自己的耳朵的聆听经验,是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准绳的必要程序,想参考人或乐器的原声机会很微,退其次的唯一办法是多多聆听各种不同乐器的软件,去累积大脑对各种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经验。因此我拥有不少这颣型的软件,退休回国后又添置不少国乐乐器的软件,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上所缺的对这种声音的聆听经验。

非常认同,音乐会教人如何聆听的。
TOP
45#

训练自己的耳朵的聆听经验,是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准绳的必要程序,想参考人或乐器的原声机会很微,退其次的唯一办法是多多聆听各种不同乐器的软件,去累积大脑对各种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经验。因此我拥有不少这颣型的软件,退休回国后又添置不少国乐乐器的软件,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上所缺的对这种声音的聆听经验。
TOP
46#

关于认识声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音响性和音乐性的准绳,就是建立在自己对声音的认知、脑子里对各种不同乐器声音的经验的积累。我发觉不少发烧友真的对什么是声音的要素只是一知半解,尽管他可以对音响性和音乐性能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
TOP
47#

Real 在 2005-9-10 10:06:56 发表的内容
传染了-----------八股风气



有些人对音乐和音响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
TOP
48#

speed8888 在 2005-9-10 13:55:59 发表的内容
有时候看央视的音乐台感觉出来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比十万元的音响还要正 当然其他方面就差远了 LP的音色也大大胜过CD 所以没有好的音源花再多的钱升级公放音箱线材也得不到好的音色 尽管其它指标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只要有好的音源 两万元级的音响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色 靠甚么调整只能顾此失彼


央视用的那种音源烧友听都没听说过
TOP
49#

有时候看央视的音乐台感觉出来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比十万元的音响还要正 当然其他方面就差远了 LP的音色也大大胜过CD 所以没有好的音源花再多的钱升级公放音箱线材也得不到好的音色 尽管其它指标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只要有好的音源 两万元级的音响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色 靠甚么调整只能顾此失彼
TOP
50#

Real 在 2005-9-10 10:06:56 发表的内容
传染了-----------八股风气


虽然自己年纪相当大,应该对「八股文」有认识,可惜我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因此,忽然看到这位朋友在这里「传染了-----八股风气」,究竟是褒是贬,还得研究研究!幸亏或在搜索网站寻找数据十分方便,一下子就得到答案。

我为什么会产生「是褒是贬」这个念头呢?原因是广东话里咒骂别人「八」的,意思是指该人爱打听、乱讲乱说不负责任,或者该人的处世方法很古板……

查出来的「八股文」定义:

指文章在破题、承题之后,又有起讲、领题(入题)、提比(起股)、中比(中股)、后比(后股)、束比(束股)、落下等部分,而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部,又规定要有两股相互排偶的文字。

等各个部分。而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即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又规定要由排比、对偶的两股文字组成,整篇文章则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共八股,因此称之为“八股文”。

有人批评八股文的内容空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每一个段落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
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翌年起废除。"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

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滥调子"的代称。用这二字为贬义词的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更不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由。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作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讨论"八股"的文章太多,这里不尽录。Real兄的意思现在已几乎很明显,用"八股"这二字为贬义词的,说我的帖"陈腐旧套"、"滥调子"的。

多谢提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